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1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感受信息文化,樹立信息意識,已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所在。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現在把我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做個交流。
一、教材特色
我們現在統一用的是山西經濟出版社的《信息技術》教材,我認為這本書的特色是:接近初中生好奇、創(chuàng)新的心理,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重視實際操作,將基礎知識的學習貫穿于作品的制作過程中,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探討
1、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計算機教學中首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要教好計算機課程,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輕松地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對于操作實踐課,我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先展示本節(jié)課要學的作品樣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漲。接下來在我給他們操作演示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就比較集中了。布置下任務后,學生們也都積極的去完成。
在學習flash動畫時,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動起來時,高興的與同桌擊掌歡呼:“成功了!”,迫不及待的叫我過去欣賞他們的作品,這時我對他們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正,對于完成較好的同學說:“你試著利用我們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再自己設計制作一個動畫,看能做成嗎?”,以成就感去促使他們對知識的延伸及引用。如:學習完“形變動畫”后,學生們就制作了“努力與成功”、“白云與雪花”、“小鳥與藍天”等作品。學了“兩個氣球飄飛”后,學生自己就制作了一把彩色的氣球飄飛、各種顏色的氣球飄飛等并且對氣球飛的路徑做了改變。學了“簡單的運動動畫后”,學生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樣式及不同路徑起飛的火箭。這說明他們已經能靈活運用教材知識了。
2、以任務驅動教學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知識學科,《信息技術》是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而其中技能性占主導地位。目前農村中學一部分學生是在升入初中才接觸電腦,除過每周一節(jié)電腦課外,平時幾乎沒機會接觸電腦,可謂底子雹時間有限。如果僅僅讓他們去練習基本操作,剛開始學生可能還有興趣,但時間久了,興趣就開始下降,甚至沒了興趣,更主要的是不能完成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針對此種情況我采取了任務驅動法。即:教師提出任務驅動學生去實踐,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結合教材特點,每節(jié)課都給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如:學習制作電子報這部分內容時,我給學生提出:“本節(jié)要完成的內容就是報頭的設計”,學生接到任務后,自然會躍躍欲試,在做的過程中,將要用到漢字的輸入、藝術字的編輯、文本框的編輯、大小寫轉換健的使用、上檔健的使用等。
我在給學生演示操作時將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如:插入“科技前沿”這四個字時,講藝術字的編輯方法;插文本框時,講文本框是怎么插入的,邊框線的顏色及線條樣式是怎么改變的,怎樣給文本框填充顏色;在輸入漢字時,教給學生指法、ctrl+shift健切換輸入法,遇到要輸字母時講解“ctrl+空格”中英文轉換。學生在做這個作品的過程中他要用到這些上面說的這些操作方法,如果他的作品做成了,說明這些操作技能也掌握了,這樣就將新知識、新技能的練習貫穿到了整個作品的制作過程中,避免了單獨練藝術字編輯或某個功能健的使用所帶來的枯燥乏味。
再比如做“火箭升空”動畫時,當看到這個動畫時,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要去嘗試做一做這個動畫,在做的過程中:
第一步:要設置文檔的背景色,并插入新元件(其中要用到元件名稱的輸入、類型的選擇);
第二步:要利用工具欄里的工具繪制火箭(做了這一步便學會了工具的使用、顏色的填充等并在實踐中領會了各個工具的用途。)
第三步:將庫中的火箭元件托到場景一舞臺中火箭起飛的地點,并調整大校(此處涉及到場景、元件、庫的概念,在做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名詞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第四步:要在時間軸第30幀插入關鍵幀,并垂直向上移動火箭到適當位置。(這里需要掌握關鍵幀的作用及與一般幀的區(qū)別,元件的移動方法。)
第五步: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
第六步:添加運動引導層。(涉及到運動引導層的概念、作用。)
第七步:移動火箭
第八步:用任意變形工具將第60幀的火箭旋轉。(會使用任意變形工具,并知道它的作用。)
“火箭升空”這個動畫就做好了,返回來想一想,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不少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2
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么課,并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么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里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松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松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孬@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松風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fā)言,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么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fā)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huán)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3
信息技術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yè)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現淺談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利用發(fā)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fā)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于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標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松完成。但是通過布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計匯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制作個人網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后,從學生制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發(fā)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并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目標。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4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到底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是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標?我認為不是。而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激發(fā)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這十來年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有過成功和失敗的教訓,在這里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據本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逐步加強的、他們的探索精神是不斷培養(yǎng)的,這些教育是要滲透在每一節(jié)課、每一項任務中的。我在每一個班級里面都選出若干個基礎比較好一點的同學,組成一個輔導小組,在每次上機的時候由他們負責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這樣既提高了總體成績,也使他們獲益不少。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使信息技術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擺脫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演示、講解模式
某些知識,借助于電教設備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軟件,將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并適當講解,使學生觀看到了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不僅易于傳授所學內容,還能有效控制課堂進程,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學,我還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于接受。
(二)練習模式
學生要想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運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yè)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由教師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講完網絡瀏覽軟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學生課下去上網,課上再體會一下,講完Frontpage20xx后我要求學生自已制作個人檔案、個人主頁等。每完成一項教學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熟練掌握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學中,我根據所學內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采用學生自評、他評和師評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軟件的使用時,我采取了“學生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式:當學生完成作品時,要求部分學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講述制作該作品的意圖、過程、采用的方法等,讓其它學生給予評價。還有就是要注意評價時機的把握,何時評價為好?我認為,當評價能給后續(xù)學習帶來動力或者修正作用時,我覺得引入就比較好。尤其是課堂內的評價,在修正教學偏差或失誤、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最優(yōu)化操作有積極作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是在課程中途出現一次、結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對新課內容學習的第一次學習效果評估和反饋,是一次教學修正。結尾的一次一般作為總結性的評價,評價范圍要廣一點?傊,信息技術學科由于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等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采取適當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么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自己的課堂散發(fā)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本人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從教十幾年,通過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yè)知識,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待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共同努力。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5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苯處焸兌济靼走@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愿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信息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么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jié)課,無論怎么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fā)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fā)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并且采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并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區(qū)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fā)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沖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chuàng)造。教學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于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fā)、制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zhí)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6
在擔任整個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學習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我覺得,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去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以下就我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作一淺談:
一、課堂演示,講解為主
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陸續(xù)建成了新的電腦室,同時配備了幾十臺多媒體電腦,從而形成了一個功能較為強大的多媒體網絡教室。我們教師在上課期間,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廣播系統,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作出適當的演示并加以詳細的講解,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Windows98系統操作時,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上機實踐(當然上該節(jié)課前已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因為各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在他們預習后自己再在無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看自己的自學能力有多強,從而證實自己的理論理解與實踐是否一致。然后我運用了“躍龍門”多媒體教學軟件,將正確的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并一邊進行適當講解,使學生們看到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做就進一步證實了學生們對自己預習后自行上機實踐是否全部正確。再讓學生們上機實踐一次,這樣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與學效果。同時,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學,我又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
二、強化練習
學生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如課堂問答,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yè)演示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在講完 “Word”軟件中的文字錄入及排版知識后,要求學生課后準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節(jié)上課時使用Word軟件進行錄入、排版,并對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講完IE瀏覽器的使用后,就讓每位學生運用IE瀏覽器瀏覽本市的網站和其他教育網站。這樣,每教學一項新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定量的練習,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的新課內容,熟練掌握操作要點,提高學習效果。
三、進行網絡教學
自從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出現,上級領導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上網操作能力非常重視,因此,我們學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網這項功能。 在計算機教學中,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信息知識環(huán)境。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獲得豐富的信息知識。我們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從網上下載學習軟件,收集各類學習網站以及學習資源,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信息收集、處理、吸收能力;讓學生在節(jié)日時,發(fā)送電子郵件給親戚同學問好、祝福;讓學生在因特網上閱讀新聞、參加各網站的BBS、收發(fā)電子郵件等。采取各種方式設計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于實踐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這個環(huán)境里,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網的教學中,我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在因特網上收發(fā)電子郵件、閱讀網絡新聞、參加BBS、在因特網上進行實時交流等等。對于“在因特網上收發(fā)電子郵件”這個大任務又可以分為:寫信與發(fā)信、收信與讀信、回信與轉信、信件的分類和整理、訂閱電子雜志、加入郵件討論組等子任務;針對“寫信與發(fā)信”這個子任務,又可以劃分為:寫信、發(fā)信、在信中夾一張照片、發(fā)送一個或多個文件、發(fā)送一段錄音、發(fā)送一個影像、把同一個文件發(fā)送給多個接收者、成批發(fā)送信件等子任務。
五、實現分組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上機操作時,學生會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教師一一解答操作,不僅教師感到忙碌、時間緊迫,而且還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分組教學可以避免諸多弊端,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根據上課班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要太多(控制 6--8名),每個小組有固定的機位并設兩名小組長,上課前先進行培訓。當本組同學遇到問題時,由小組長充當小老師進行輔導。當有些問題較難時,教師要鼓勵全組成員一起研究解決。如果處理得當,教師要及時表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小組成員的動手能力。如果小組解決不了,可由其它小組提出方案或由教師進行指導。
六、實現課堂教學與其它課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可以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橫向聯系,不僅能使學生更扎實的掌握課堂所學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更完整的認識。 例如:我讓初中二年級學生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和上網技能,到因特網上查找文字、圖片、照片等資料,制作一個以 “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PowerPoint幻燈片。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查找有關環(huán)保資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燈片。這樣,讓學生完成了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還增長了課外知識,實現了與其它課程的整合,使學生親身體會到信息采集、處理、加工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質和信息實踐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信息技術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潛移默化地引導。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各班要出手抄報展覽,我就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使用 Word20xx軟件來制作更美觀的電子手抄報,然后交給老師打印出來,在校園內展出,學生積極性大大增強了,部分學生做出版面新穎、內容豐富的電子手抄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還讓學生利用“畫圖”軟件來出版班上的墻報。這些實際運用不僅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所學過的知識,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增強了信息意識。
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記得在20xx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師進修學校參加課改學習,在學習期間,令我最深刻難忘的就是,廣東省信息技術科科長要志東同志說過一句話,她是這樣說的: “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機操作中真正體現出來”。她所說的正好與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所學內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教學“畫圖”軟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法,由其他學生一起來打分評價。在教學“寫字板”、“Word”一類的軟件后,采取“指定內容、單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體考試要求,并限定時間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學生使用“Word”軟件輸入一篇文章,規(guī)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師機,由教師當堂給分。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由于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采取相應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都運用過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7
自從計算機進入到初中生的課堂,在短短的十來年,學科的地位,學習的內容,指導思想,課程的性質,甚至學科的名稱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切歸因于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對信息收集,處理和發(fā)布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每個公民的必備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學科的教學,特別是處在不斷改革的事實下,始終抓住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學以致用的目標,首先要深刻認識到本學科的有關個性和共性。
一、學科的特點
1、新生性:不僅體現在從無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學習內容,如文字的錄入與排版,也是以較快的速度在更新?梢钥隙,今后本學科定有許多新內容出現。故新興性也包括了現在的初中生在將來要碰到,并自學大量新的本學科分支內容。
2、工具性:如同識字和四則運算一樣,計算機的基本運用能力將成為每個人工作的基本必備工具。
3、技術性:《計算機》課偏重于理論性,而《信息技術》課則偏重于技術的應用,當然是在一定層次的理論基礎上的技術。這也是當今知識經濟在IT行業(yè)充分體現的原因所在。
4、應用性:不論是在高層次,如軍事、氣象、經濟方面,還是在中學生的學習,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教學可以聯系實際。
以上是信息技術學科基本特點,也是我們教師在選擇、應用和創(chuàng)造教學法時,關于學科特點方面的主要理論依據。
二、把握全局的教學法
(一)、消除神秘感,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
由于中小學各校條件不等,有些學生在小學就已接觸計算機,有些學生初中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電腦,而基礎相差較大。這種不平衡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是相當大的。許多學生對計算機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懼心理,這對教學是很不利的。我們應對癥下藥:
首先,不妨打開計算機主機箱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紹一下計算機硬件的組成和功能,將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蓋上機箱,打開計算機,讓他們操作一下幾個精心設計的程序,驚訝之聲不絕于耳。
其次,為了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可以講講當今某些中小學生,自學計算機達到哪些哪些結果,有的達到某種不可思議的情況;再講講計算機的功能,應用范圍,我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F在絕大部分的信息技術課本按“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基礎應用程序”這種模式安排教學順序,新學科入門難,學生的興趣一降再降,如何讓學生保持一定的興趣,又盡快由“門外漢”變成“門內人”呢?只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按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適當調節(jié)教學順序。
例如,對前兩個部分,我先讓學生了解個大概,不求甚懂,在學習的過程中再適當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指導他們練習、理解以至掌握。即:當學生明白計算機的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開始學習漢字處理,這里不僅可以練習指法,而且可以讓學生輸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設計,然后打印出來。手棒自己的杰作,體驗著成功后的喜悅,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一定更濃厚,了解計算機的愿望一定更強烈。在此基礎上,再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礎知識。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有條件的學校,應能在硬件上保證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的基本硬件。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種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設施外,還可以制作一些與本次教學有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fā)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fā)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布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
雖然大綱已明確要求上機課時不少于總課時70%,但如何安排這70%,是我們正在摸索的課題。但至少可以肯定:
1、學好計算機必須有充足的上機實踐的時間。
2、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準備好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習題,供選用、學習或探索。
3、上機實踐,必明確目標,有多層次要求,必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多媒體輔助教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教學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講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學,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點是要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科可更方便的應用它。比如在機房的局域網里安裝一些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輔助教學軟件,讓學生在上機時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學習,可以發(fā)揮計算機教學的優(yōu)勢。如學電腦的《開天辟地》、《萬事無憂》,練習打字的《五筆高手》,以及《跟我學用OFFICE》、《學Windows95》等。作為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組織好學習的內容、方法、要求和檢測,以防失控。
(五)一題多解,求解多樣化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高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符可以用Del鍵,也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使用路徑時可以用絕對路徑,也可以用相對路徑;在編寫程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和算法。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的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結束語
中學計算機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講了幾點教學中的心得與觀點,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學體會,把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8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與物質和能量同為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教育應運而生,發(fā)展迅速。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我認為做好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師不適應新課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我認為,我們應該集眾家之所長,對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后再“發(fā)展”教材,要根據本校學生基礎和學生生活的實際,及時調整、增減和整合教材內容進行最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中圖版高中選修內容《全景新視野》一節(jié)中,可將利用配套素材制作全景圖改變?yōu)橐允虑敖處熍臄z校園美景作為素材,這樣更貼近生活利于教學活動的進行。再例如,在中圖版高中信息技術《音頻素材加工》一課,可將使用的goldwave軟件轉變?yōu)楦鼮橹庇^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給有興趣的同學自主研究,這樣有利于教學的實施。
總之,要立足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教學實際。同時也不要矯枉過正,完全脫離教材,因為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有一定的權威性,教材的整體框架是非?茖W的,我們還要“順應”教材。
二、學生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課尤為如此。因此,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在講解《圖片處理與加工》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為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以學生們平時參加活動時的電子照片為素材,提出了“將不在同一照片中的兩個人合影”的教學任務,同學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非常積極地學習,課堂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在講解《視頻編輯》一課時,我更是以電影電視節(jié)目片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以及學校各大活動視頻為素材,學生感覺到是身邊的信息,學習的欲望非常強烈,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同學們不僅輕松地掌握了視頻編輯的基本知識,而且都能制作出美麗的視頻文件,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顯而易見,只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2.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勢與情感體驗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不要以強制的手段———訓斥、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也容易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去的觀念是“強制學習”,現在的觀念是“吸引學習”!拔本褪鞘箤W生們快樂自主地接受學習。
例如在學習“無所不在的信息”一課時,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燈光圖片”展現信息的發(fā)展水平,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之后的教學中又通過幾個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個特征,中間又應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進行教學,整堂課學生都在快樂中接受學習,對比以前采用的強制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2)互動的師生關系
師生互動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負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良好師生關系的確立為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實施
1.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關于新課程所提倡的主題式教學,教師雖有所嘗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目前采用的仍是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由此可見,目前雖然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要綜合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過 程不是 老師或學生獨自的舞臺,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舞臺。
例如我在講解《動畫制作》一課時,我除了對動畫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并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外,還采用了主題學習網站的形式,將幫助信息呈現給學生,使其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還有巡視輔導,有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還有師生互動。課堂效果顯示,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對比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yōu)。
再如,我在講解《無所不在的信息》時,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學習了信息及其特征等相關知識,期間利用野外生存訓練來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后展示了生活中的信息從而引出信息的概念,接著用“啤酒和尿布”等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出信息的特征等,最后用互動練習讓學生競賽,整堂課雖然是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但是效果并不錯。
所以,我們既要接受新的教學方法,也不要完全拋棄傳統方法,應立足教學實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2.以“中觀教學設計”理念來指導教學
從課程設計的范疇來看,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微觀設計是指對單節(jié)課層面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宏觀設計是指針對某一學科課程或整本教材進行的教學設計;中觀設計,是指介于課程與課時之間所展開的教學設計,通常是對課程單元或主題模塊的設計。
例如,我在講解高中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聲音素材的編輯與制作”一課時,考慮到整個單元的內容為“視聽制作”,我將中觀目標定為制作一個“天上的街市”配樂視頻作品。本部分任務是讓學生錄制“天上的街市”配樂詩朗誦,通過和以后幾部分任務合作,以達到中觀目標。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中觀教學設計的應用,能使整個學習內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方便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3.及時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
教師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都會給學生無比的信心。此外,教師的以身作則、教師本人的學習態(tài)度、耐心的輔導、對學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對學生默默的激勵,是一種對學生無聲的、向上的評價。
(2)也可引進“學生自評、互評”等各種評價方式,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和來自自身的激勵同樣不可或缺。
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就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好方法,無論是對被樹立為榜樣的被展示者,還是對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當中,并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這種來自自身的激勵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探索,不斷地反思、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才會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9
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課列為中學必修課,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yǎng)學習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這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yǎng)適應新世紀人才和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需要"。
事實上,信息技術課最終教學目標是什么?是要求學生掌握純計算機理論知識嗎?不!應該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信息技術始終是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如果明確了這一點,信息技術課就不該是簡單教會學生幾個簡單的基本操作,而是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技術下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遇到技術困難,再去了解并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
一、信息技術課要立足普及學生電腦知識,樹立信息意識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由于已有的知識和社會經驗較為不足,對計算機的理論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測,我們的教學如果重理論而輕應用,結果只能是學生害怕電腦。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應是立足于普及電腦知識,樹立他們的信息意識。
以"從網上獲取信息"這一單元課為例,來說明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按常規(guī)教學,是先講一節(jié)因特網基礎知識課,向學生灌輸什么是瀏覽器?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幾個名詞解釋下來,學生早就厭煩了。而對沒有上網基礎的同學,也嚇得不敢上網了。如果接下來再講搜索、下載等操作,已經上過網的同學不用老師講他也早已會操作了,而沒有上過網的同學,看著那么多的內容,怎么也掌握不了。學生對這種課當然感到反感。
如果以任務驅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有興趣去做,例如:了解一下西藏的風土人情,通過網絡搜索點擊便可得知,觀察地址,再輸入IP地址來觀察。學生們就輕松的理解域名與IP的區(qū)別。
二、注重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一定不能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和動手,要大膽讓學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知識,熟練基本操作技能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對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是老師教學過程中較為難處理的一個方面。采用上述教學方法后,平時上課輔導的重點,我會放在操作基礎較差的同學那兒,對他們的作品制作要求也相對低一些。事實上,電腦基本操作也就只有建立一個文件夾、復制與粘貼、保存一個文件等。通過一對一的指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也能很快地掌握這些基本操作。而對于上網、搜索、下載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即使這些同學當時未掌握,但當他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會去問周圍的同學,因此這些同學如果在主題內容的策劃上下點功夫,單元成績不一定比操作熟練的同學低。
學生們在圍繞自己學習主題的制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當學生掌握了這種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后,那么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其它學科學習時,還會有什么困難呢?
三、要建立靈活的成績評價體系
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習中的交流與合作、動手實踐和操作能力。
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zhàn)?怎樣培養(yǎng)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復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當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健康成長以后,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無疑會得到最充分的開發(fā)。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10
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學期學科進行了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它給了我們更多的教學空間,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惑,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保持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高一新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時很有興趣,慢慢的興趣就沒有了,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但是對《信息技術》課卻沒有興趣。通過和學生溝通,我發(fā)現很多學生都通過計算機來上網聊天、玩游戲、聽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首先轉變學生的認識。根據學習的內容適當的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實現教學,選擇性的安裝一些電腦軟件,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教育的主題,只有充分發(fā)掘學生的主動性,自覺參與教育活動,才能實現個人素質的提高,從而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計算機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比較喜歡計算機,我們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動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知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手段之一。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知識的銜接,在學習到與以前信息課知識相似的內容時,不需要詳細說明,教師只需要適當的提示。特別是講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類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異,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看書,或上網查找資料來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用超級解霸對視頻進行剪輯時,就可以只講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可以由學生結合課本和老師的提示自學完成。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也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訓練能力的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營造一個師生心理相融,創(chuàng)作交往的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促進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諧的師生情感交融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催化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以“師愛”激發(fā)學生情感,把“師愛”寓教于教學之中,通過體態(tài)、語言傳遞給學生,就會使學生體驗到親切、溫馨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中愉快地學習。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的素質,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的有趣生動,使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06-10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5-05
初中《信息技術簡介》的教學設計06-17
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06-14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5-07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總結07-25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總結01-12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3-29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