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瓦爾登湖》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1
這是一本字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xí)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這是散文大家徐遲這么評價《瓦爾登湖》的。鄙人不才,見識淺陋,未能將梭羅的這本寧靜而又意蘊悠遠(yuǎn)的書讀透,但也憑借自己的一點見解有感,與各位一起去品嘗瓦爾登湖的一縷和風(fēng),一泓清水,是從紙上得來,從別的角度看大自然的機(jī)會。
梭羅并非隱士
我也挺想過這樣的生活:乘一葉扁舟,望江畔漁火?磧砂肚嗌綄ψ,品晚霞秋水一色,竹林小筑,書卷滿屋。當(dāng)然這也只是想了,可美國十九世紀(jì)的梭羅卻做到了。不盡相同的是,他在農(nóng)場生活,他觀察著自然萬物,還有行色匆匆的人,而我,只在一隅之地,獨觀罷了。梭羅在書中說到:“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xué)習(xí),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對啊,活的深刻,有人說,梭羅就是中國的陶淵明,愛隱居山水之中?晒P者認(rèn)為,他與陶淵明,是不同的。他隱居與瓦爾登湖畔是為了遠(yuǎn)離人群,去親近大自然,他有的是澄澈的心境,與獨立的,質(zhì)樸的氣質(zhì)。反觀陶淵明,出于對官場腐敗的無能為力,污濁的世事令其心力交瘁,從而逃離這樣的環(huán)境,多少有點避世的意味!逗I箱撉賻煛酚芯湓捠沁@么說的:“繁華的都市應(yīng)有盡有,唯獨沒有盡頭!笔朗逻^于繁復(fù),而索羅在湖畔靜靜思索,好像用他靈魂深處的眼在世事面前洞若觀火。他不是單純的隱士,從來不是。他不愿坐在船艙里,寧愿站在世界的前與甲板上,因為在那里,他更能看清群峰中的皓月。他告訴我,如果一個人能自信地朝他的夢想方向前進(jìn),努力地經(jīng)營他向往的生活,他通常會與意想不到的成功不期而遇。而陶淵明他并沒有這樣的勇氣與斗志;蛟S是時代的不同吧,同樣的山水詩意卻造就不一樣的人。
瓦爾登湖并不平靜
這本書大概出版于1854年,那個時候美國正興起淘金熱,社會矛盾突出,很多人的都趕往加州,希望有一夜暴富的機(jī)會,是美國立國之后迷茫和價值缺失的時代。然而梭羅作為哈佛大學(xué)的畢業(yè)生,并沒有急于尋找獲取錢財?shù)墓ぷ鳎桥艿搅撕呑约和ㄟ^雙手探索生活的本質(zhì),拋出所有的雜念,在一個最接近原始的環(huán)境中生活。筆者之所以認(rèn)為瓦爾登湖不平靜,是因為梭羅從來不是在里面簡單的寫流水賬。從紅螞蟻大戰(zhàn)紅松鼠,從觀察獵狐犬的活動,觀察到大自然的美妙,可以看出他生活地多姿多彩,這是多少人可欲而不可求的事?從記賬來反應(yīng)他對俗氣的消費方式的反駁,他并沒有脫離社會,并將他的經(jīng)歷,寫入這本書,化為一縷清風(fēng),吹拂當(dāng)時那污濁浮躁的社會,也因如此,瓦爾登湖不平靜。再這,也許會有人認(rèn)為這本書平淡無奇,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曲折的故事,但是我認(rèn)為,只有這種深刻的'理性中帶來的反思與力量,才是當(dāng)下社會浮躁人群最需要,也是最缺少的。這不是一本平平淡淡的書,而是在一字一句中,含有對人生的大智慧。
梭羅并不孤獨
梭羅在書中有言:“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比獨處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為孤獨。”很多人在看完書之后,都不禁感嘆,那種一個人看盡日出出落的日子盡管很美好,但的確也很寂寞,很難熬。但我覺得,這不是熬,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現(xiàn)在這個社會熙熙攘攘,我們?yōu)榱怂^的名與利,為了所謂的前程拼盡全力,今天和別人比,明天又和另外的人比。好像所有的輸贏和美麗都在那張排名表上,超越別人則欣喜若狂,排名落后則自我懷疑,而卻沒有人能靜下來,認(rèn)真想想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試想梭羅在寧靜的湖邊,記錄自己認(rèn)為有趣的事,和大自然對話,和自己暢談,世界開始變得豐盈飽滿,是一種不需要外人打擾的有趣,可以深刻的思考腦袋瓜里面奇奇怪怪的東西,這是一件和美妙的事情。這樣的生活又怎么能叫作孤獨呢?我一直相信,孤獨是心與心的距離,而并非腿與腿的距離。就如梭羅在書中說到:“無論兩條腿如何努力,也無法讓兩顆心的距離更加接近.”我并不是說向往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而是希望自己時刻保持清醒,掙脫世間的繁雜的虛榮,去向往心中那片無詬的星空。同時也因有我們,梭羅并不孤獨。
最后用梭羅書中的一句話結(jié)尾,這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只有我們清醒的時候,黎明的日子才會到來!笥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2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并純粹地因深陷梭羅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終聆聽著自然的聲音。始終穿梭于行行親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松土、施肥;始終光著腳投入地細(xì)數(shù)瓦爾登湖畔第一片落葉的脈絡(luò);始終戴著草帽爬到樹上去找老鷹或松鼠的窩;時常夾著舊樂譜來采集植物標(biāo)本而樂此不疲;時常頂著最燦爛的星空,靜靜觀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世人往往缺少冒險精神和信仰,所以他們忙于買賣經(jīng)營,過著奴隸般的日子!蔽页3s@異于梭羅描繪自然的能力,語言精妙絕倫,卻毫無矯揉造作的嫌疑,字字句句都讓人被他對自然發(fā)出的由衷贊嘆吸引,并有種立刻不帶分文,不攜行囊地向自然狂奔的沖動。一抹晨光可以讓他傾情謳歌歐若拉女神,一滴露珠可以讓他看到青草的真情,他可以煞有介事地拿著放大鏡匍匐在草地上當(dāng)一場蟻群搏斗的'熱忱的看客,為其中受傷的敗將扼腕,并致像悼念英雄一樣致以敬意。
有些書適合無聊的時候讀,有些書適合睡覺前讀,有些書適合每個感興趣的人讀,但《瓦爾登湖》卻并非如此,壞的書各有各的不好,而好書卻大致相同。當(dāng)你懷著功利的目的想從書中找對你有幫助的東西,當(dāng)你只是為打發(fā)無聊時光而漫不經(jīng)心的翻閱,當(dāng)你把它們當(dāng)作難題一樣刻苦鉆研,你既得不到樂趣,也無法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3
一百多年前的工業(yè)革命時期,一個叫大衛(wèi)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dá)兩年半光陰,他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里捕魚、耕耘、沉思、寫作,最后誕生了一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
梭羅畢業(yè)于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xué),但距毅然選擇扛著鋤頭到瓦爾登湖畔一片再生林處開荒種地,依層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我認(rèn)為梭羅選擇心靈既自由同閑適,選擇著簡樸、淡薄既生活。讓人尊敬。試問,誰愿意丟下名和利只身一人退隱到森林之中。在當(dāng)時那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獨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想,實在令人敬仰。而梭羅心中的這種魄力,這種不帶世俗觀念的思想,讓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絲清風(fēng),不著痕跡地讓我精神一振——一種快樂的簡樸的生活!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它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在寒假,我有幸讀到了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作者對瓦爾登湖的描寫頗為有趣:“泛舟湖上,四處眺望倒影,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無可比擬、不能描述的淡藍(lán)色,像浸水的或變色的絲綢,還像青鋒寶劍,比之天空還更接近天藍(lán)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來的深綠色輪番地閃現(xiàn),那深綠色與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濁了。這是一個玻璃似的帶綠色的`藍(lán)色,照我所能記憶的,它仿佛是冬天里,日落以前,西方烏云中露出的一角晴天?墒悄闩e起一玻璃杯水,放在空中看,它卻毫無顏色,如同裝了同樣數(shù)量的一杯空氣一樣!边@也是十分令我向往的地方。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努力去做一個自由的人既幸福又卓絕,因為選擇和放棄從來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歌德巴赫猜想。當(dāng)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他的名作《林中路》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命題,其實他沒有給出我們答案;然而大衛(wèi)。梭羅卻在他描述瓦爾登湖的美麗文字中,寧靜又雄辯地給出了自己的一種回答。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4
蘇東坡有言: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張琴,一壺酒,一溪云。梭羅在《瓦爾登湖》寫道:我想飲更深的水,想去繁星鋪底的天河垂釣!锻郀柕呛芬运枷氲母彺虼┈F(xiàn)實的銅墻鐵壁,為我們的生活打開一扇窗,他無心勸導(dǎo)他人,只真誠地給我們讀者拋出一個憑窗遙望的。
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壓縮了地理和疆域,喧嘩浮躁的風(fēng)沙早已彌蓋了心靈的沉靜。梭羅掙脫時空的藩籬,將身心遠(yuǎn)離塵囂,追求在自然的`安謐中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tài),找尋一種更詩意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在長達(dá)兩年的里,他以自然為友,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他崇尚自然,樂于湖水、和飛鳥,閑來或在船上吹笛,或在湖邊垂釣。
《瓦爾登湖》已出版一百六十多年,而今時代巨變,社會發(fā)展迅速,人類世界上天入地?zé)o所不能,繁華發(fā)達(dá)無所不在。然而,瓦爾登湖在仍未被人們所遺忘。初讀時不知其中詩意的添補(bǔ),正如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讀它,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漸漸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梭羅是一棵,超脫人世,卻在瓦爾登湖的夕陽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都要去找尋并堅守內(nèi)心深處所熱愛的生活,終有一天,你歷遍的山河會全然化作塵埃,當(dāng)塵埃已鋪滿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見海,愿你也停不下來,心里那泓湖水還在,那里風(fēng)清月朗,湖光十色,那里日暮溫柔。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5
最近,把亨利·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看完了。
看這本書的過程是跌但起伏的。大部分的內(nèi)容,都是梭羅的“記流水賬”:他是怎么在瓦爾登湖邊上用木頭建小屋的,怎樣靠一點點微薄的收入來維持最為簡單的生活的,怎樣種豆苗,怎樣和來訪過客交流并傾聽窮人們的心聲的,怎樣測量湖底深度制畫地圖。另外,他還頗費筆墨描寫了瓦爾登湖的自然風(fēng)光,以及附近小鎮(zhèn)的生活圖景。但中間,總會時不時地蹦出一兩句作者貌似深思熟慮了很久才想明白的話,這樣的段落雖然不多,而且零星地散落在字里行間,但在凌晨閱讀的時候,還是感到它們的力量之強(qiáng)大,將瞌睡的神經(jīng)都震動得再也不想入眠了。
這位曾經(jīng)就讀于哈佛大學(xué)的高材生,人到中年,卻放棄城市浮華的一切,來到寧靜秀美的瓦爾登湖畔,在湖邊過起了半隱士的生活。要有多大的勇氣來撇清世俗齊刷刷的眼光,才能踏出這一步呢?這是我讀這本書時,不斷閃現(xiàn)腦海的'一個問題。他來到湖邊,并非因為他已經(jīng)參透了禪意,而恰恰相反,他隱居湖畔是為了做一個實驗,他想看看,用一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同大自然水交融地做鄰居,能否擺脫世俗的狹隘眼光,獲得思想上的升華。而事實證明,這位可愛的“大叔”真的可以做到。這本寫于19世紀(jì)的散文記敘了梭羅與自然為鄰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感悟到得某些與我們現(xiàn)今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犀思利想。仿佛一個古人,已經(jīng)預(yù)見了人類的未來之蒼涼和悲哀。大自然叫他忘卻了時間,或者說擺脫了時間,從宏大的視域去審視人類和人類的精神以及肉體,難怪梭羅呼喊著:我們要愛她,愛自然。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6
我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yuǎn)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著無數(shù)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著我們別的一點什么?梭羅說:“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jīng)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zhì)的問題。”我在想,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現(xiàn)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huán)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瓦爾登湖》又是屬于現(xiàn)時代的。由此,《瓦爾登湖》在閱讀空間中占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xiàn)時代。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后,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dāng)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里,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jié)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fù)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zhí)地指向簡單和質(zhì)樸。因此,斑斕的節(jié)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不是時髦,而是必需。種豆、筑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shù)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向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xiàn)呢?
現(xiàn)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xiàn)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tài)陷阱,因而只能用回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然而笑容還沒來得及綻放,歷史這塊魔方已經(jīng)從正面翻轉(zhuǎn)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種在減少,人間變成污染的煙塵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圖稱霸地球的人類了。
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后路。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7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永遠(yuǎn)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說的一樣:“湖是風(fēng)景中最美麗、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蔽蚁胝f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帶著諷刺去批判著人類的盲目,帶著幽默去痛斥人類的無為。對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謂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謂的統(tǒng)治階級,這對生活在基層的人民而言,生來位卑,他們活著就像一部機(jī)器,為了不讓自己在勞動市場上貶值,拋棄了氣概,拋棄了自尊。是的,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們的智慧卻在貶值,難道這就是“安逸者”?這正如梭羅所言:“你剛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進(jìn)絕望之鄉(xiāng)。”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quán)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shè)想一下,當(dāng)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淡泊是智者的動力,像是一把折扇,送來徐徐清風(fēng),拂去一片焦慮;又像是一面鏡子,照清嬌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質(zhì);還像是一首詩詞,念時如癡如醉,回味時百感交集。
月下共飲,湖邊共賞。邀君在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這份淡泊中共尋那份靜謐!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8
自由,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所高呼的口號;自由能使人釋放出生命最本真的狀態(tài),帶來一種拘束下所品味不到的快樂。因此,追求自由成為了人們所孜孜不倦并為之付出努力的事業(yè),而“為自由而戰(zhàn)!”則成為眾多中外影視文學(xué)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臺詞……
羅蘭夫人曾說“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熊培云也說,自由在高處。貌似現(xiàn)在的我們沒有資格享受自由,那么她究竟在哪里?
我想,熊先生為我指明了自由的方向—《自由在高處》。
自由總是和約束、限制對應(yīng)的。熊先生是一位文筆犀利的作家,這是我讀完該書的第一印象,在書中,他以冷靜、客觀、尖銳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dāng)下社會的偽自由,抨擊了那些“自由”的行為,并呼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自由,深入思考,以體會自由之美。他講到:“我們的‘正義'只在五米之內(nèi),而我們的.‘自由'則在千里之外”。我在思考:我們中華民族十三億兒女,若每個人的正義只不過是一個半徑為五米的圓,則不足以將正義伸向這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倘若每個人的“自由”是一個半徑過千里的圓,那么“自由之神”則可以覆蓋整個銀河系?勺杂刹皇悄硞人、某個時期的自由,而是每個人心靈與思想的自由,我們有權(quán)利享受自由,同時有義務(wù)尊重他人的自由。
然而追求自由之路絕非坦途。幾年過去了,我在自由路上已走了不少路程,可那自由卻未曾閃耀出一點光芒。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自己和他人的自由間我很難找到平衡點,在物質(zhì)與精神的自由間我很難做出取舍。
我不禁開始失去了信心,也反思我所做的一切,難道自由就那么遙不可及嗎?我陷入了沉思。這時,一個聲音在我的耳邊響起“孩子,自由在高處!”
我恍然大悟:“自由在高不在遠(yuǎn)!”隨即,我從書包取出《自由在高處》,以一種全新的心態(tài)去讀她,品味她。自由在高處,所謂的“高”是道德的至高點,是率真地活出自我而又不絲毫地影響他人。
此次閱訖,熊先生又多了一種身份—思想家。他終于讓我明白:自由并非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而是精神、思想上的自由,她更是對于人性的解放與救贖。
拘束,它扼殺了人性,扭曲了真理。它通過競爭、獎勵、攀比、劃級分層的手段,使一個自由的靈魂心甘情愿地成為制度的奴隸,并為虎作倀,將魔爪伸向下一個純潔的靈魂。
而自由,作為人性的救世主,她教會我們?nèi)捤、去愛、去欣賞;學(xué)會曠達(dá)、舍棄;學(xué)會救贖自我,更學(xué)會救贖他人。一時間,我想起了羅本島上的曼德拉,看見了瓦爾登湖畔喂馬劈柴的梭羅,聞見了肖申克監(jiān)獄中泥土的氣息,聽見了集中營孩子的笑聲,嘗到了基督山伯爵那兩行淚水的味道,摸到了柏林墻上東德人民期待自由的心……
自由之路,不是靠行走完成的,而是需要攀登來到達(dá)的,因為自由在高處!集中營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用來玩游戲的,因為自由就在我們的心中!
自由在高不在遠(yuǎn),思想在深不在廣!這既是熊先生教給我的,也是人性教給我的。
我們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卻也在自由之中。去吧,去追求高處的自由!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04-06
讀《瓦爾登湖》05-06
瓦爾登湖經(jīng)典句子03-05
瓦爾登湖經(jīng)典段落06-17
《瓦爾登湖》亨利·梭羅05-27
讀《瓦爾登湖》的感想10-17
《瓦爾登湖》讀書感03-15
瓦爾登湖后感08-05
《瓦爾登湖》閱讀答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