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小學教育改革的主題,是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向現(xiàn)代心理的“素質教育”轉軌。教育的目的是樹人,而素質教育,簡言之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科教學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作用,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要求。那么,怎樣才能讓數(shù)學教育適應兒童的學習?這就要進一步探索數(shù)學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好奇、好問、好說、動手,適應兒童。
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身心需要。我們教師的工作面對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孩子。教學工作光靠教師單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師的外因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要求。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A教育時期是促成或扼殺兒童好奇心的關鍵時期。如果有一個適合的環(huán)境,好奇心就會自然地繼續(xù)發(fā)展,從而進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創(chuàng)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學生在真實的事物面前會有許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東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學生深感驚奇或詫異,由此出現(xiàn)的激奮、驚奇、詫異就越能夠糾正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衰弱、萎縮狀態(tài),喚醒正在沉睡的腦細胞,迫使大腦加緊工作,積極活動。如此,在學生大腦里產生許多“為什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恢復學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學精神,使學生主動去探求數(shù)學知識的奧秘。新奇和驚訝之感是思考的開端。如講“年、月、日”一課之前,我?guī)W生唱“三百六十五個祝!边@首歌,歌中唱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日出,……”唱后問學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每年都有365天嗎?為什么有時是366天?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知道一些什么?”一首歌引起了諸多的為什么,引起了諸多的新奇和詫異。同學們帶著許多的疑問、好奇,積極地投入到查找資料、詢問家長的求學活動中。當正式上“年月日”一課時,同學們都胸有成竹、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匯報自己所獲得的有關知識。一個又一個的為什么被學生講得有理有據(jù),頭頭是道。學生帶著問題、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時,不但解決了數(shù)學知識的問題,還博覽了群書、增長了才干、增強了與別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一、 鼓勵學生敢說,多說。
勤學好問、好說也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對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說出來,對自己不懂的東西想發(fā)問,這是主動求知的表現(xiàn)。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份天性,為所有的學生創(chuàng)設“說”的條件,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的一課中”,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我讓同學們利用自己認識的這些圖形,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物體,同時老師還提倡用多種圖形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非常高興的動手粘起來了,有的拼成了機器人,有的拼成了飛碟、、、、、、有一個同學拼成了一個清潔工和一個清潔車,該同學們展示作品了,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只有這個同學遲遲不敢到臺上去,我走過去悄悄的對他說,上臺上去,你拼得很好老師很喜歡。然后他慢慢的走上了講臺,講解自己的作品。我的媽媽是一個清潔工人,每天掃大街很累,我長大了以后要發(fā)明一種清潔工具,把它在馬路上一放,一按電鈕什么塵土紙屑呀統(tǒng)統(tǒng)掃光,讓馬路干干凈凈的,所以長大以后我要當一個機械設計師,讓媽媽阿姨們輕輕松松的清掃馬路。這時候同學們聽后給于熱熱烈的掌聲。如果這個同學沒有勇氣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哪知道她的想法,又怎樣引導孩子們樹立理想。這樣的學習效果能不佳么?
在講“長方形、正方形認識”一課時,當課要結束時我問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一個女生站起來說:“能不能說正方形是長方形進化得來的呢?”話音剛落,一男生等不及舉手站起來便說:“進化是指活的東西,是指事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fā)展的變化。正方形不是從長方形進化得來的。我認為,可以理解正方形是通過長方形轉化得來的!蔽冶頁P了這位男生,并問他:“你怎么知道這么多?”他自豪地回答:“?磿瑫系闹R可多啦。”同學們向這位同學投去了佩服的目光。這位同學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并對其他同學起到了感染、教育作用。 三、能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
有人曾說過:聽了,一會兒就忘了;看了,就記住了;動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薄爸腔墼趯W生的手指尖上”。手是腦的老師,服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豐富的神經,每一根神經都與大腦相通相應。手在大腦的指揮下活動,大腦在手的活動過程中直接認識事物,認識得快,認識得深,有時會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某些知識是必要的,是高效的。好動手也是兒童的天性之一。
例如,在教“7÷3”這道有余數(shù)除法時,可以讓學生把7個圓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這7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學生怎么分也分不開。老師問:“每份有幾個”?學生說:“每份有2個,還多出一個。”老師說:“像這樣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題,就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多出的一個叫余數(shù)。”這樣建立起來的“余數(shù)”概念,學生不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著老師多費口舌去講解。動手操作也是兒童最感興趣的事,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總之,我們要研究兒童、理解兒童,才能適應兒童,使兒童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