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書P、61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圖表,能從圖表中找出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了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shù)學圖形語言簡潔、明了的特點,增強數(shù)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圖表,并從中獲取信息,學會根據(jù)圖表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在報紙、雜志上,我們常?吹揭恍┯脕肀硎緮(shù)量關系的圖表,從圖中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往往比看一堆數(shù)字更直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看圖找關系”。
二、探索活動。
1、出示時間和速度的關系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2、組織學生看圖后交流,說一說從這幅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使學生了解到折線變化的過程、每個數(shù)的含義。
3、根據(jù)圖表回答問題。除了交流結果,重點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三、試一試。
1、第1題,題目呈現(xiàn)了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變化關系,請學生獨自思考后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一幅圖離家的距離一直在變,先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遠,然后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近,這與小明母親走到讀報欄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為是一致的。第二幅圖中途有一段是家里家的距離不變,這與小明父親在中途讀報的行為是一致的。
2、第2題,讓學生根據(jù)圖的變化確定或描述行為、事件的變化。先請學生思考,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說明圖中的變化與事件或行為變化的聯(lián)系。
3、第3題,題目呈現(xiàn)的是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讓學生仔細觀測題中的三幅圖表,準確判斷出哪一幅才是能描述這件事的圖表。
4、第4題,要求學生根據(jù)圖中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來描述王老師上午的行為變化過程。然后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圖的變化編一個故事。
5、第5題,題目呈現(xiàn)的是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圖。先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幅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看圖回答問題。最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整個行程的變化情況。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書P、63-65頁。
教學目標:
1、對第三單元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理清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對各個概念的理解。
2、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內容,加深對分數(shù)的認識。
3、經(jīng)歷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能力與整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清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對各個概念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好幾張6厘米長,4厘米寬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么?
1、 先仔細閱讀教材,對本單元學到的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對每個專題欄目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括,然后與同學交流,最后根據(jù)自己的體會,簡單地說明單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
2、 你學習了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舉例說明,并與同學交流。
二、練一練。
1、第1題,猜一猜他倆各有幾本書。主要讓學生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來解決,并體會分數(shù)的相對性。請學生先獨立完成,對于部分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畫一畫直觀圖,以幫助理解。
2、第2、3、4題,請學生們獨自完成。
3、第5題,將下列分數(shù)分類。分成接近 的和接近1的這兩類。學生先填寫,然后請學生交流思考的方法,對有困難的學生建議他借助第33頁的分數(shù)圖進行思考。
4、第6、7、8、9、10題,請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5、第6題,比較下面各組分數(shù)的大小。
6、第7題,填一填。
7、第8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8、第9題,寫出下列各組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
9、第10題,把下列分數(shù)化成最簡分數(shù)。
10、第11題,剪一些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的紙片,至少需要幾張這樣的紙片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先請學生拼一拼,試一試,觀察所拼出的正方形的邊長與小長方形的長、寬的關系,然后概括出運用求最小公倍數(shù)直接進行計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