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79
教學目標:1、使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初步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能解釋平均數和眾數的實際意義,并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特征。
2、使學生在初步理解眾數的過程中,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判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眾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眾數的求法,根據眾數作出合理的分析與解釋。
設計理念:教學中從平均數的概念入手來研究眾數,注重使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體會描述數據的方式的多樣性,使學生能用眾數的意義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平均數與眾數的區(qū)別與聯系。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鋪墊 揭示課題
1、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平均數”,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平均數嗎?
2、 解決問題
氣象小組的同學測量一天的氣溫。在某天6個時刻測得氣溫分別是12℃、15℃、20℃、32℃、24℃、18℃。你知道這天平均氣溫是多少℃嗎?(先估計,再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你是怎樣想的?
3、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另一種數。板書課題:認識眾數
學生回答
列式解答
說說怎樣估算
二、自主探究 分析問題
1、 出示例2的一組原始數據
從這組數據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讓學生依次回答“做實驗的9人,發(fā)芽多少粒的人數最多,有幾人”
2、介紹眾數的意義及其求法。
啟發(fā)學生思考:眾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數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義?
算一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多少?
3、討論:是用眾數表示生物組同學做發(fā)芽試驗的整體水平合適一些,還是用平均數表示合適一些?
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回答
小組討論
大組交流
三、鞏固練習
拓展延伸 1、 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找出這組年齡的眾數。
鼓勵學生自己說出是怎樣想的。
2、 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題
觀察表格,回答問題
思考:這家鞋店銷售的各種尺碼的男式皮鞋中,眾數是哪種尺碼?
25.5cm的男式皮鞋一共銷售了48雙,它的銷量最大,說明在所有關于尺碼的數據中,“25.5cm”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25.5厘米”是關于尺碼的所有數據的眾數。
3、練習十六第1題
學生分別算出兩組數據的眾數和平均數。
說明眾數和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討論:哪組身高的眾數更具有代表性?
明確:同樣個數的數據中,眾數出現的次數越多,這個眾數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你能舉例說明眾數和平均數的含義嗎?
學生舉例,相互評價
討論交流
觀察、思考
大組討論交流
計算
討論交流
新課標第一網
學生舉例
四、自主評價
誰愿意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哪些知識?你們的收獲是什么?還有哪些疑問?你能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家長嗎?
評價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