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fā)現(xiàn)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tǒng)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創(chuàng)設情景 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 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 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 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 動手實踐 探索特征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fā)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并板書:
底面 2個平面 完全相同 圓
圓柱
側面 1個 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后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范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后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里?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么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 (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fā)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 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
學生交流
同座互相指、說
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借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四、 總結回顧 拓展延伸 1. 這節(jié)課你認識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 布置課后作業(yè):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課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制作圓柱和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