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活力
內(nèi)容摘要:
教育的過程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相互應答的過程。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做教師的也要有善于傾聽的耳朵,懷一顆細膩的心傾聽學生的童心、錯誤、奇思妙想和“弱勢”聲音。不僅要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且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僅是發(fā)言熱鬧的課堂,更要用心地相互傾聽的課堂。
關鍵詞: 教師 課堂 傾聽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一個真正的發(fā)言者必須是一個真正的傾聽者。”作為教師,我們應學會做一個真正的傾聽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機敏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境,仔細傾聽學生話語中的深層含義,走進他們的思維世界,去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組織教學,只有在傾聽中捕捉寶貴的教學機遇,好好加以利用,才能與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讓數(shù)學的耳朵幸福起來。
一、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傾聽的幾個案例:
[案例一] 聽而不思,隨意應付
一位教師在教“長方形的認識”的時候,請學生舉出生活中見過的長方形的例子。
一名學生回答:“鉛筆盒是長方形!崩蠋煷藭r不知在想什么,隨意敷衍學生的回答:“嗯,好,還有誰來?”
又一名學生回答:“遙控器是長方形!
這時老師又隨意應付到:“哦,你還知道‘遙控器’!” ……
這位教師只是聽而不思,隨意應付,煞有其事地作“嗯、哦、好”等空洞的評價。其實學生的回答不嚴密甚至是錯誤的,鉛筆盒的形狀角落是彎的,不是嚴格的長方形,“遙控器”是立體的不是平面,如果指其中一個面也可能是梯形的?删褪且驗槲覀兊慕處熉牰凰,使學生對長方形特征的理解產(chǎn)生了偏差,白白錯過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的大好時機。
[案例二] 聽而不究,未尋根源
有位教師講一年級的圖畫應用題,他出示了一幅圖畫:有六只小羊,四只頭向左,兩只頭向右,讓學生列式計算。
經(jīng)過片刻思考后,一名男生驕傲地站起來大聲地回答:“6-6=0……”老師一愣,繼而就不再面帶微笑地看著這個學生,而是轉向其他同學很嚴肅地問:“他的解法對嗎?”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對!”“那這道題究竟怎樣列式才對呢?”老師接著問。一生回答說“6-2=4或6-4=2”時,老師的臉上才重新露出了笑容……那個孩子低著頭慢慢坐下。課后,我曾問那位男同學,他說:“原來有6只小羊,往左走了4只,向右走了2只,一只都沒有剩下,所以用6-6=0!
多有創(chuàng)新的回答呀,多有靈性的想法呀!可惜,卻因為這位教師“定向”的思維,對學生的的解題方法法聽而不究,迫不及待地將目光投向另外的同學,根本就拒絕沒有追尋他這種解發(fā)的根源,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扼殺在“搖籃”之中,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多維發(fā)展。
[案例三] 聽而不引,滯于形式
師出示題目:小明有8個蘋果,小亮有5個蘋果,小明蘋果比小亮多幾個?
生:列式解答,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情況:
(1)8-3=5 (2)5+3=8 (3)8-5=3
師:那么你喜歡哪一種呢?并告訴老師你喜歡的理由。
生1:我喜歡第(1)種,因為8減3得5,所以小明蘋果比小亮多3張。
生2:我喜歡第(2)種,因為5加3得8,所以小明蘋果比小亮多3張。
生3:我喜歡第(3)種,因為8減5得3,所以小明蘋果比小亮多3張。
師:那你們最喜歡哪種解法呢?(師預設是第3種)
學生有的喜歡第(1)種,有的喜歡第(2)種,也有人喜歡第(3)種。
師:再想一想?
生沉默不語……
師:(無可奈何)那我們今天先這樣,以后再討論吧。
這位教師想在方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的引導,可是他只聽得進去自己預設的答案,當學生出現(xiàn)意外回答時不置可否,以一句“下次說”簡單地回避,使這次討論滯于形式。缺乏思維的傾聽,使課堂失去了意義,失去了活力。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善于傾聽。
教育的過程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相互應答的過程。傾聽的核心是思考。教師傾聽時,總是伴隨著活躍的思考和智慧的引領。傾聽中,教師的外表是從容的,而腦海里是不平靜的,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甚至在瞬間做出教育的決定,或引領學生的瘋狂想象,或捕捉學生的奇思妙想,或激活錯誤的資源……無不閃現(xiàn)著教師的教育智慧。
1、、傾聽--引領學生的“瘋狂想象”
課堂傾聽的根本目的是傾聽生命和響應生命,兒童就是那鮮活的生命。外甥女告訴我“桔子變成獼猴桃”,我非常驚訝:桔子和獼猴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水果,桔子怎么會變成獼猴桃了呢?經(jīng)過耐心的傾聽才知道,因為桔子爛掉了,顏色如獼猴桃,所以說“桔子變成獼猴桃”。耐心的傾聽使我體會到孩子這個鮮活的生命,可以為我們打開思維的閘門,帶領我們進行一次次全新的體驗。而這樣的情形我在《比輕重》的課堂中也感受到了!
老師出示一個青椒和一個蘿卜的實物,讓學生來比一比那個重哪個輕。學生有的說用手掂一掂就知道了!有的說把它們放在一盆水里,浮上來的輕,沉下去的重,教師及時表揚學生“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學生的思維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了,有的說我只需要一根橡皮筋,把青椒和蘿卜吊在上面,把橡皮筋拉的長的東西重!有的把兩支鉛筆扎成十字架,兩旁各吊一根繩子做成自己的天平,把東西放在上面稱一稱。又有人想出了妙招:把青椒和蘿卜分別放在紙上哪張紙彎下去的多,就哪個東西重!還有人想出了奇招:要一個塑料盆,把青椒和蘿卜扔下去,哪個發(fā)出的聲音大,哪個就重……
我們常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殊不知,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奇妙的“大千世界”,教師只要靜靜地站在角落里傾聽,稍稍給他們一點鼓勵,把足夠的空間交還給學生,那么就樣這個案例中的孩子們,奇妙的情趣,奇妙的思維,奇妙的想象,都得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師生之間彌漫、充盈著一種精神氛圍。課堂成了“陽光課堂”,學生便成了那一個個在“陽光課堂”里快樂飛舞的小小天使。
2、 傾聽--捕捉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
課堂教學,有交流才有價值。學生在闡述其見解時,會不經(jīng)意帶出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副產(chǎn)品”,這時,學生可能是“無心”的,但教師一定要“有意”,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討論發(fā)言,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捕捉他們的奇思妙想。只要教師有心去傾聽,或許,能從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中從聽出動人的旋律,在課堂中譜寫一曲創(chuàng)新之歌。
例:求一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如下圖(單位:厘米)。
已經(jīng)有學生想出了三種解題的方法:(5×10+5×5+10×5)×2,5×10×2+5×5×2+10×5×2 ,5×10×4+5×5×2 。師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手舉起來又放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就問:“××同學,你還有什么問題?”
(如果老師滿足于在備課時預設的三種解題方法,放棄了那雙舉起又放下的手,忽視了那張欲言又止的嘴,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下面這沒有預設的精彩和自發(fā)的掌聲了。)
生:老師,我還有一種算法,算法是5×10×5。
師看他列的是求長方體體積的算式,于是就說:“題目要求的是長方體的表面積,不是求體積!逼渌瑢W都笑了。
生:老師,我是求長方體表面積的。
師: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起先,老師枉猜學生的心思,可聽說學生確實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馬上轉變想法,決定把寶貴的課堂時間再次交給學生,一“聽”為快。)
生拿起一個長方體學具,指著說:“長方體的一個側面積是5×10,我把它當作2個5×5,那么4個側面就是8個5×5再加上上下兩個底面積2個5×5,這樣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一共就有10個5×5,即:5×5×10。
短暫的沉默后,教室立即響起了掌聲。
(贊揚的掌聲證明老師的決定是正確的,贊揚的掌聲表達著學生的心聲:我們需要解釋自己見解的時間。)
又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也有一種新的解法,列式是5×10×5!
師:你的想法跟剛才那位同學不一樣嗎?
(這次,老師不再枉猜學生的心思,枉加自己的想法,放手讓學生一講為快。)
生:我是把底面積轉化成側面積來計算的,兩個底面積的和剛好等于一個側面積,長方體表面積一共有5個5×10,所以列式是5×10×5。
掌聲又一次響起。
(這掌聲,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贊賞,也是對老師的肯定,贊賞……)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呈現(xiàn)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更要長著一雙慧眼和兩只聰耳,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捕捉學生那靈動思想的產(chǎn)生。我們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自由的國度,傾聽學生異想天開,為學生哪怕是稚拙的、愚劣的想法而喝彩,鼓勵學生另辟蹊徑去思考、解答。我們要利用那些易被我們簡單否定或“立馬裁決”的平凡而有價值的問題或建議,調(diào)整教學航向,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讓課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3、傾聽--激活學生的“陽光錯誤”
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币话銇碚f,只要學生經(jīng)過思考,其錯誤中總會包含某種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隱藏著一種獨特的思維,反射出智慧的光芒。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教師從顯露的錯誤中捕捉“閃光點”,給予適當?shù)囊龑、點撥,將合理成分“激活”,使錯誤變成“陽光錯誤”,課堂變成“陽光課堂”。
案例:可能性大小
師:小朋友,通過游戲,我們認識結果的可能性。請你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個詞語來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太陽早上一定是從東方升起的。
生1:今天可能要下雨。
生2:過馬路,一定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
生3:兒子不可能比爸爸高。(這是個錯誤的例子,教室里出現(xiàn)了小聲的嘀咕。)
師: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嗎?
生4:我認為是的,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比爸爸矮。
生5:不對不對。兒子長大了,有的就比爸爸高,我表哥就是這樣的。
師:那么,怎樣改一下說法就對了?
生:兒子可能比爸爸高。
師:兒子與爸爸比什么就可以用到“不可能”一詞呢?
生:年齡。
師:怎么說?
生:兒子的歲數(shù)不可能比爸爸大。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沒有實實在在的生活感知,容易出現(xiàn)錯誤。在案例中,學生受自己生活中“爸爸比我高”的影響,考慮問題比較片面。教學中教師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從而正確認識兒子和爸爸比身高、比年齡之間存在著不同點,應該區(qū)別對待。教師的耐心傾聽,以部分學生的正確認識激活了全體學生的智慧火花,從錯誤中提升了全體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有人說:“孩子是沒錯的。”是的,孩子有錯也是美麗的,孩子的錯是有價值的,學生的錯是一種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教師要善于調(diào)控,站在新的視角給“錯誤”以新的定位,熱忱地引導點撥,抓住錯誤延伸,誘發(fā)思維,開啟心智。挖掘教學中形形色色的錯,用我們的熱情去傾聽,用智慧去激活學生的“錯誤”,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fā)出陽光般的生命活力。
傾聽是一門藝術,傾聽是一種修養(yǎng),傾聽更是一種智慧。古詩曰:“風流不在談鋒健,袖手無言味正長!眱A聽本身是一種教育,即使你沒給學生什么指點或幫助,但有了你的傾聽,你便在心靈上給予了學生十分豐厚的精神饋贈了。在課堂上我們要用這雙有效的善于傾聽的耳朵,在學生“迷路”的時候,引導他怎樣去辯明方向;在學生“畏懼”的時候,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在學生迸出“火花”的時候,為他添把干柴……我們要靠近學生去聽,用心去聽,用思考去聽,用探究去聽。傾聽就是我們老師的雙手,我們要用這雙手去探尋學生心底的“大千世界”,相信你一定會聽到學生思想抽穗、情感裂變、知識拔節(ji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