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時 連加、連減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7頁
【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是在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nèi)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學生對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在一年級已經(jīng)學過,這里著重教學需要用豎式計算的連加、連減。
教材通過摘南瓜的情境引出連加(例1),再通過運南瓜的情境引出連減(例2)。這兩道例題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例1中連加的和就是例2連減中的第一個被減數(shù)。為了便于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教材在例1連加的教學中先安排用兩個豎式分步計算,再根據(jù)兩個豎式的聯(lián)系給出連加豎式的兩種簡便寫法,并在第二種簡便寫法中提示如何使豎式計算簡便。
在例2的教學中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說明連加、連減分步計算時,每一步可以根據(jù)計算數(shù)據(jù)的特點選擇口算或筆算;二是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生活經(jīng)驗,充分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lǐng)會并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
2.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通過情境讓學生理解連加、連減運算的算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連加、連減運算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豎式的寫法。
難點:進位和退位,口算與筆算相結(jié)合的題目的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課件
【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 ↓
鞏固應(yīng)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10+10+20= 6+4+5=
30+2+7= 22+8+30=
60-20-10= 15-7-8=
23-7-4= 17-10-2=
(它們的計算順序都是從左到右進行的)
【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出示課本第27頁情境圖,夏天的時候,農(nóng)民伯伯的南瓜成熟了,二(1)班同學們幫助農(nóng)民伯伯收南瓜。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他們勞動這么辛苦,我們也來幫幫忙吧!
算一算,他們一共幫農(nóng)民伯伯收了多少個大南瓜?
2.學習例1。
(1)出示表格,一共摘了多少個?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28個 34個 22個
要求三個小組一共摘了多少個,用加法計算。
28+34+22=
(2)小組討論,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從左到右)
28+34+22=84(個)
先算 再算
(3)怎樣算能更簡便一些呢?
(兩個豎式中都有62,可以把兩個豎式合并成一個豎式)
(教學例1時教完簡便寫法后,引導學生分析,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4)學生獨立完成第28頁上方“做一做”(可以寫成兩個豎式,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集體訂正。
3.學習例2。
(教學例2,先讓學生進行口算。講解在什么情況下用筆算,在什么情況下用口算)
(1)出示第27頁情境圖,農(nóng)民伯伯把同學們摘的南瓜送到市場上去賣,農(nóng)民伯伯用三輪車,李大爺運走了40個,王叔叔運走了26個,這時還剩多少個呢?
算式是:84-40-26
(2)小組討論,連減式題的計算順序是怎樣的?(從左到右)84-40-26=18(個)
簡便算法
(3)能夠更簡便嗎?
(84減40,是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可以口算,可以直接用44減26)
(4)看小紅說還可以這樣想。
先算運走的40+26=66(個)
再算剩下的84-66=18(個)
(5)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的計算都很準確,還有的同學會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小紅更不錯,她先算運走的,把40+26口算,省掉了一個豎式,你們真是會開動腦筋的好學生。
【鞏固應(yīng)用】
教材第29頁練習五第1~4題。
【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shè)計】
連加、連減
例1 28+34+22=84(個)
簡便寫法
例2 84-40-26=18(個)
簡便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