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深慮論》古文閱讀練習(xí)答案及參考譯文

時間:2021-06-12 09:57:0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深慮論》古文閱讀練習(xí)答案及參考譯文

  《深慮論》是明代方孝孺創(chuàng)作的一篇史論。作者列舉歷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歷代君王僅僅片面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xùn)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但卻將原因歸結(jié)為非人智能所慮及的天意。論證“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給明代統(tǒng)治者提供歷史教訓(xùn),使之“深慮”長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應(yīng)的辦法。

《深慮論》古文閱讀練習(xí)答案及參考譯文

  深慮論

  [明]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dāng)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不復(fù)用,天子之住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備之外。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quán),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yī)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豈工于活人,而拙于謀子也哉?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用,非法術(shù)乏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jié)乎天心;使矢眷其德,若慈母乏保赤子而不惡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jié)于天,而欲以區(qū)區(qū)之智籠絡(luò)當(dāng)世之務(wù),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zé)o者,而豈天道哉!

  4.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 忽:疏忽

  B.漢懲秦之孤立 懲:懲罰

  C.思之詳而備之審矣 審:周密

  D.豈工于活人 工:善于

  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九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 而卒亡秦之社稷

  B.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 變封建而為郡縣

  C.足以制其君 盡釋其兵權(quán)

  D.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慮之遠者也

  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作者認為災(zāi)禍常常在疏忽之際發(fā)生,變亂常常在不值得疑慮的事上突起。

  B.作者認為大凡智力所能考慮到的,都是人事發(fā)展理應(yīng)出現(xiàn)的情況,如超出智力所達到的范圍,那就是上天的安排了。

  C.作者認為智力謀劃的只能是人事方面的因素,卻無法預(yù)測天道的安排。

  D.作者認為僅憑個人的智謀來包攬?zhí)煜碌氖聞?wù),可能會使國家陷入危亡。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3分)

  譯文

 。2)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3分)

  譯文:

  (3)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shù)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jié)乎天心。(4分)

  參考答案:

  4.B【解析】懲:借鑒。

  5.C【解析】C.他們的`。A.卻;于是。B.認為;成為。D.代詞,他們;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6.D【解析】“可能會……”理解有誤,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注意原文中的兩個“必”字。作者認為僅憑個人智慧要想使國家一定不會危亡,道理上也是一定講不過去的。

  7.(1)籌劃國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艱難危險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隨時會出現(xiàn)的可怕事件,而遺漏不值得疑慮的事件。(2)大凡智力謀劃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卻無法預(yù)測天道的安排。(3)古代的圣人,知道國家將來的變化,不是人的智謀能考慮周全的,也不是法術(shù)能控制的,不敢濫用陰謀詭計,因而只是積累真誠,用大德來感動天心。

  【參考譯文】

  籌劃國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艱難危險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隨時會出現(xiàn)的可怕事件,而遺漏不值得疑慮的事件。然而,災(zāi)禍常常在疏忽之際發(fā)生,變亂常常在不值得疑慮的事上突起。難道是考慮得不周到嗎?大凡智力所能考慮到的,都是人事發(fā)展理應(yīng)出現(xiàn)的情況,而超出智力所能達到的范圍,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滅諸侯,統(tǒng)一天下后,認為周朝的滅亡在于諸侯的強大,于是改封建制為郡縣制。滿以為這樣一來就會根除戰(zhàn)爭動亂,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卻不知漢高祖在鄉(xiāng)野間崛起,最終顛覆了秦朝的江山。漢王室鑒于秦朝的孤立無輔,大肆分封兄弟、子侄為諸侯,自以為憑著同胞骨肉的親情,可以共輔江山,不生變亂,然而吳王劉濞等七國還是萌生了弒君篡位的陰謀野心。漢武帝、漢宣帝之后,逐漸分割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們的勢力,這樣便以為平安無事了,沒想到外戚王莽最終奪取了漢家的皇位。光武帝劉秀借鑒了西漢(哀、平)的教訓(xùn),曹魏借鑒了系漢的教訓(xùn),西晉借鑒了曹魏的教訓(xùn),各自借鑒其前代的教訓(xùn)而進行防備?伤麄儨缤龅母桑荚诜纻涞姆秶。

  唐太宗聽傳言說:將有帶“武”字的人殺戮唐室子孫,便將可疑之人找出來統(tǒng)統(tǒng)殺掉。可武則天每天侍奉在他身邊,卻怎么也沒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節(jié)度可以制伏他們的君王,便收回他們的兵權(quán),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對付,哪料想子孫后代競在敵國的困擾下逐步衰亡。這些人都有著超人的智慧,蓋世的才華,對國家亂亡的誘因,他們可謂考慮得細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慮的重心在這邊,災(zāi)禍卻在那邊產(chǎn)生,最終免不了滅亡,為什么呢?大凡智力謀劃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卻無法預(yù)測天道的安排。良醫(yī)的兒子難免會病死,良巫的兒子難免死于神鬼,難道是善于救助別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嗎?這是善于謀劃人事而不善于謀利天道。

  古代的圣人,知道國家將來的變化,不是人的智謀能考慮周全的,也不是法術(shù)能控制的,不敢濫用陰謀詭計,因而只是積累真誠,用大德來感動天心;使上天顧念他(對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護初生嬰兒那樣不忍心舍棄。盡管他的子孫有愚笨不賢良足以使國家滅亡的,而上天卻不忍心迅速滅其家國,這才是思慮得深遠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贏得天心,僅憑著微不足道的智謀,包攬?zhí)煜碌氖聞?wù),想使國家沒有危亡,這從道理上是一定講不過去的,難道天意會如此安排嗎?

【《深慮論》古文閱讀練習(xí)答案及參考譯文】相關(guān)文章:

《深慮論》閱讀答案11-18

顏淵古文閱讀及參考答案譯文05-19

《名實論》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06-19

《明良論》閱讀練習(xí)答案及譯文06-28

《明良論》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12-27

古文留侯論閱讀題及答案參考03-19

古文閱讀練習(xí)及答案12-18

談藝錄古文閱讀及參考答案譯文05-19

古文《唐論》閱讀答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