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陽明經(jīng)典語錄80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經(jīng)典語錄很是熟悉吧,語錄具有篇幅簡短,語言精練的特點。什么樣的語錄才具有借鑒意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陽明經(jīng)典語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3、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4、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只滋養(yǎng)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谷,上面被此樹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yǎng)得此根。
5、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于美大圣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yǎng)擴充去耳。
6、義理無定在,無窮盡。吾與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謂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堯、舜,在堯、舜之上善無盡;惡如桀、紂,然桀、紂之下惡無盡。使桀、紂未死,惡字止此乎?使善有盡時,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見’?
7、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8、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說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講,欲是如此,是以與圣人之學大背。
9、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10、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
11、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舊聞,不求是當?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14、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
15、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16、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7、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
18、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里,不須外面添一份。以此存乎天理之心,發(fā)之事父便是孝,發(fā)之事君便是忠,發(fā)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19、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20、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21、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22、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3、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24、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繆。所以雖在圣人,猶如‘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jié)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情奉養(yǎng)的儀節(jié)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睈塾谑侨沼钟惺。
25、人心天理渾然。圣賢筆之書,如寫真?zhèn)魃,不過示人以形狀大略,使之因此而討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氣,言笑動止,固有所不能傳也。后世著述,是又將圣人所畫摹仿謄寫,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遠矣。
26、求道須深下去
27、只求力所能及
28、耐住寂寞,久久為功
29、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3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31、靜時存養(yǎng),動時省察
32、昔鏡未開明,可以藏垢。今鏡明矣,一塵之落,亦難住腳,此入圣之機也。
33、世間磨難,皆是砥礪
34、參破生死,盡性知命
35、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36、一有謀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
37、后之君子,亦當素其位而學,不愿乎其外。素富貴,學處乎富貴;素貧賤患難,學處乎貧賤患難。則亦可以無入而不自得。
38、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39、嘴巴閉關,身體力行
40、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41、譬之金之在冶,經(jīng)烈焰,受鉗錘,當此之時,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視之,方喜金之益精煉,而惟恐火力錘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煉之有成矣。
42、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43、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44、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45、自省才能自明
46、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47、凡后生美質,須令晦養(yǎng)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fā)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fā)露耳。
48、路,盡管去走
49、眼前路徑須放開闊,才好容人來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無展足之地矣。
50、體,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有超然于體用之外者乎?
51、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52、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里一覺,都自消融。
53、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是一“傲”字,便結果了這一生。
54、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5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56、學者學圣人,不過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猶煉金而求其足色。
57、以言語謗人,其謗淺;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58、思是良知之發(fā)用。若是良知發(fā)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59、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6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則不至于責人已甚,而自治嚴矣。
61、良知之外,別無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義。
62、與愚夫愚婦同的,是謂同德;與愚夫愚婦異的,是謂異端。
63、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64、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65、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66、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
67、你看滿大街都是圣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68、學是學去人欲,存天理。從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則自正。
69、圣人無所不知,只是知個天理;無所不能,只是能個天理。
70、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
71、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72、不欺則良知無所偽而誠,誠則明矣;自信則良知無所惑而明,明則誠矣。
73、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74、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
7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7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77、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78、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79、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
80、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王陽明語錄】相關文章:
王陽明名言07-18
王陽明名言10-10
王陽明經(jīng)典名言01-22
關于王陽明名言精選03-27
王陽明名言名句02-25
王陽明經(jīng)典名言摘抄11-16
王陽明導游詞最新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