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絕句《滁州西澗》譯文及賞析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刺史時,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絕句《滁州西澗》譯文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原文】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diào)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漂浮。
【譯文】
唯獨喜歡澗邊幽谷里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zhuǎn)啼鳴的黃鸝。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賞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時,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jié),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詩寫暮春景物!蔼殤z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閑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這里幽草,深樹,透出境界的幽冷,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艷,但它們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cè)说娘L標,與作者好靜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里,“獨憐”二字,感情色彩至為濃郁,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閑適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首句,寫靜;次句,則寫動。鶯啼婉囀,在樹叢深處間關滑動。鶯啼似乎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閑,其實在詩人靜謚的心田蕩起更深一層漣漪。次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時空轉(zhuǎn)移,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接下來兩句側(cè)重寫荒津野渡之景。景物雖異,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兩句是說:到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郊野渡口,本來就荒涼冷漠,此刻愈發(fā)難覓人蹤。只有空舟隨波縱橫。“春潮”與“雨”之間用“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而來,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連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tài)。結(jié)尾句。用“無人”一說明渡口的‘“野”。二句詩所描繪的情境,未免有些荒涼,但用一“自”字,卻體現(xiàn)著悠閑和自得。韋應物為詩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釋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賞”、“自我憐愛”的意蘊!耙岸伞本洚斪魅缡墙。舍此,便與一二句相悖謬了。這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這首詩中有無寄托,所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舊注以為這首詩有政治寄托,說是寫“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但過于穿鑿附會,難以自圓其說。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并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后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這首詩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賞 析二】
在中國山水詩詩史上,這是一首久負盛名的寫景佳作。唐德 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這首詩就是這一時期所寫。通篇富 有“野美”情趣。
作者游覽至人跡罕至的滁州西澗,野外的風物打動了久在世俗夾縫 中求生存的詩人。澗邊無聲無息地生長的幽草,深林中自由自在的黃鶯 的歡叫,都引起詩人的無限詩心。這是自然的色彩與動聽的百籟交織成 的幽雅景致!蔼殤z”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出詩人恬淡的胸懷。 凡俗之人也許不太在意野外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富有詩心的詩人就 能從中感悟生命的自由和歡快。一個“獨”字有超脫塵俗之意。傍晚時分 下雨,山間小河的潮水漲得更急,本來就少有人跡的郊野渡口現(xiàn)在更是沒 有人影。渡船悠閑自在地橫泊河面,任意東西。這幅野外山水圖,幽靜清 雅,其中情趣為凡俗世界所未有。
詩為心聲,這首詩流露出的是對世俗的厭倦和對本真生活的向往。 韋應物先后做過三衛(wèi)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他對中唐腐敗的政 治和官場有較深刻的認識。所以對山野情趣的欣賞也在情理之中。這種 寧靜絕非是沉寂,草自綠,水自流,鳥自啼,這是一種充滿了生機的清幽的 境界。無疑,這種境界滲透了詩人情感,是詩人以其恬淡、閑適之情描畫 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
【導讀入境】
本詩是德宗建中二年(781),作者任滁州刺史時所作。
春天的傍晚,獨自一人躑躅河邊。蔥郁的樹林中時而有幾聲黃鸝啼叫,與往日沒有什么不同,可那澗邊幽幽碧草卻引起詩人的憐愛。晚潮加上急雨,河水猛漲,一浪又一浪從眼前涌過。郊野渡口本來就少見行人,現(xiàn)在更無人問津了。連船夫也不知哪里去了,小船自然打了橫兒,孤零零地獨自浮在水上。
創(chuàng)作背景
一般認為這首詩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作者非常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小詩。
韋應物
韋應物,字義博,世稱“韋蘇州”“韋左司”“韋江州”。京兆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宣州司法參軍韋鑾之子。唐朝詩人、官員。
韋應物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xiāng)里,韋應物很早就步入仕途,十五歲起就擔任三衛(wèi)郎為唐明皇效力。其性格仁義俠氣,狂放瀟灑。安史之亂以后,唐玄宗流落蜀地,韋應物流落失職,開始用心地讀書,后來進士及第,歷任滁州、江州、蘇州刺史的官職。貞元七年,罷官,后在蘇州的諸佛寺閑居,直到終年。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diào)流美,五律一氣流轉(zhuǎn),情文相生,耐人尋味。其所作五、七絕清韻秀朗,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閑遠,語言簡潔樸素,有“五言長城”之稱,但亦有秾麗秀逸的一面。此外,韋應物偶亦作小詞。今傳有其所作十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十卷本《韋蘇州集》。所作散文僅存一篇。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古詩絕句《滁州西澗》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滁州西澗》古詩譯文09-22
滁州西澗譯文09-24
古詩絕句《鳥鳴澗》譯文及賞析10-25
《滁州西澗》原文及譯文08-15
滁州西澗韋應物譯文06-06
韋應物滁州西澗譯文12-28
七言絕句《滁州西澗》賞析06-25
滁州西澗原文及賞析10-10
韋應物滁州西澗的賞析04-29
《滁州西澗》唐詩賞析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