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1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
1.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歷史根源不是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而是社會經濟還沒有發(fā)展到能夠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最基本的歷史條件是工業(yè)革命深入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必要條件是無產階級已經覺醒,并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3.《共產黨宣言》發(fā)表后,并不是立刻成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陽光”,而是經過幾代人的豐富和發(fā)展,才成為歐亞美非諸洲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陽光雨露,等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薪火相傳的火炬手。
4.馬克思主義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歸宿和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5.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fā)具有偶然性與突發(fā)性,并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因為當時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階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敗是必然的。
6.《和平法令》宣布俄國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實現(xiàn)“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锻恋胤睢沸紵o償沒收地主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
7.俄國十月革命并不是在俄歷10月全部完成的,而是在大中城市的起義成功帶領下,廣大鄉(xiāng)村到1918年3月才完成革命,并開始社會主義改造的。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2
一、時間:
17、18世紀
二、背景:
、俜饨▽V浦贫瘸蔀槲鳉W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fā)展的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三、性質:
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
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國(發(fā)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
(1)社會契約創(chuàng)造君權國家;
(2)人民授予君權;
(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
(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
(5)宗教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后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二)法國
地位:啟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
(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
(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
(2)權力制約與平衡。
3、盧梭:
(1)“社會契約”論;
(2)“人民主權”說。
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
六、影響:
(一)對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
(二)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三)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影響;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3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靜無為,或者說是“無為而治”。主張順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視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觀——逍遙游。就是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是莊周幻想出來的,是不依賴外界任何事物的絕對自由。
政治觀——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提出“絕圣棄知”的主張,認為“圣人不死,大盜不起”,“絕圣棄知,大盜乃止!庇终f,“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機謀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亂了!币会樢娧刂赋隽松鐣谋锥耍岢隽恕氨烁`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名言。
認識論一一將人的知識分為有為的小知與無為的大知,提倡無為的大知,擯棄有為的小知。認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無窮大的領域,必然會述亂而無所收獲。
2、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后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歸納整合五篇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4
一、漢朝
1、中朝(內朝):由皇帝親信近臣(侍從、秘書)構成(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決策,導致由丞相、御史大夫為首所構成的官僚機構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決策之外,削弱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2、刺史制度:漢武帝時代,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域,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內容:中央的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別負責起草詔令、審議和執(zhí)行。尚書省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相權一分為三,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三省六部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機構的行政效率。
2、科舉制:隋唐以后,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婆e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
評價科舉制:
進步性:
a.科舉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
b.這種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
c.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試的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義的范圍,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科舉制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選官方式,其實是一種將“天下英雄”誘入掌權者能夠控制的范圍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設立中書門下作為行政機構,行使宰相職權,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3、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了宰相財權;
4、設樞密院掌軍政,分割了宰相軍權。
四、元朝
1、中央:設中書省作為行政機關,替代三省,直接領六部,行使宰相職權;
2、地方:實行行省制(行中書省的簡稱),加強了中央集權,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5
一、從《詩經》到唐詩
1、《詩經》
(1)中國第—部詩歌總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詩經》經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
(3)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2、唐詩
(1)唐詩繁榮的原因:
a唐朝文明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
b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促進了詩歌的繁榮。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詩人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b盛唐詩人:
高適的“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都洋溢著豪邁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富于詩情畫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fā)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xiàn)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
二、宋詞和元曲
1、宋詞出現(xiàn)的原因:
(1宋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2)城市的繁榮。
(3)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
2、流派:
(1)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都是流傳極為廣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
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創(chuàng)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
三、明清小說
1、小說的發(fā)展歷程:
(1)魏晉南北朝,出現(xiàn)了《搜神記》等志怪小說。
(2)唐朝短篇小說傳奇。
(3)宋朝供說話人用的話本,把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2、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1)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2)手工業(yè)、商業(yè)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市民階層擴大。
(3)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蓬勃發(fā)展的階段。
3、代表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最為。
4、評價:它們是中國文學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6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4、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5、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6、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7、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8、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9、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10、元朝時,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qū)設置宣慰司。
11、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2、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13、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體系。
14、牛耕是我國農業(yè)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5、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6、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分別是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家庭營手工業(yè)。
17、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7
、購呐械膶ο笊蟻砜,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孟德斯鳩更明確地提出三權分立的原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的共同本質,就是反對專制主義。所謂批判教權主義,主要是指批判教會享有的超國家的權力和世俗的特權,從而把文藝復興時期對教會陋行的揭露和對神學世界觀的批判,進一步引申到對教權主義的批判上。
②從批判的領域上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訴諸理性。所謂理性就是強調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維去判斷,而不承認神的意志。既然上帝的意志已經不可靠了,那么,君權神授和封建特權也就失去了依據。啟蒙思想家宣傳理性,實際上正是為了剝去封建制度的神圣外衣,以便否定它、摧毀它。對封建制度進行更改的批判,是科學進步和資產階級強大的反映。
③從歷史作用上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作了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說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鄙鐣跫s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和三權分立不僅提供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運動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如北美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拉美獨立運動),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另外啟蒙運動對19世紀亞洲的中國、日本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漸被介紹到亞洲,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促進了亞洲社會的進步。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8
第一個方面是啟蒙運動具有推翻當時歐洲等地壓迫民眾的封建勢力的性質,在這個方面啟蒙運動強調的就是封建勢力的去除,因為在當時受到這種封建的管制,許多民眾都過著奴隸般的生活,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有人出來反抗這種封建統(tǒng)治。第二個方面是要推翻教會的那些束縛社會發(fā)展的思想,因為在當時歐洲那些教會不僅聯(lián)合著封建統(tǒng)治者一起打壓民眾,讓民眾生活在很艱難的環(huán)境中,教會自身的獨斷專行的統(tǒng)治,不僅向民眾散播那種落后的思想觀念。獨斷專行的教會是天主教會,更殘忍的是,只要有和這個教會所信仰的內容有所不同的時候,教會就會派人去殘害那些其他教會的人,在這個教會的殘酷壓迫下,于是啟蒙運動開始后。
第二個要點就是要把這個壓制民眾的教會打倒。讓民眾從教會的束縛中脫離出來。
第三個性質就是解放民眾的思想,敢于同壓迫他們的人斗爭,因為長期受到那種封建壓迫思想的束縛,反抗不是很明顯。在啟蒙運動開始后,這些敢于反抗的新思想逐漸傳播到民眾心中。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9
一、希臘文明的搖籃
1.地理條件
(1)依托海洋: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環(huán)繞的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鄰愛琴海,多海岸線與天然良港,為希臘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對孤立:重疊山巒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臘人分割在彼此相對孤立的山谷里海島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出現(xiàn)了兩百多個小國,史稱“城邦”或“城市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若干村落。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構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1.梭倫改革
、贂r間:公元前6世紀初,執(zhí)政官梭倫推行改革。
、趦热荩核鶕敭a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公民大會成為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前三等級公民均可入選;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廢除債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
、贂r間:公元前6世紀末,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繼續(xù)進行改革。
、趦热荩核⑹畟地區(qū)部落,以部落為單位舉行選舉;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由各部落輪流執(zhí)政;每部落各選一名將軍組成十將軍委員會;繼續(xù)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等。
、圩饔茫哼@次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伯利克里改革
、贂r間:公元前5世紀,在伯利克里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
、趦热(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并參加公民大會;進一步擴大五百人議事會的職能;陪審法庭成為司法與監(jiān)察機關;法官從各部落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中產生,審理各類重要案件,監(jiān)督公職人員,并參加立法;十將軍委員會不僅統(tǒng)率軍隊還參與政治;執(zhí)掌城邦軍政大權的是首席將軍。發(fā)放參政津貼和“觀劇津貼”。
、圩饔茫和苿友诺涿裰髡伟l(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
三、雅典民主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1.進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xiàn)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2)在眾多文化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產生了許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無權享受這種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國寡民的產物。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狹隘的城邦體制,最終無法容納政治和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10
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但同時存在分裂的隱患。
二、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偾卮醒朐O置三個最高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zhí)掌奏章,下達詔令,兼理國家監(jiān)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事。
、诳たh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tǒng)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政令,并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漢初,在地方上,郡國二制并行。元朝: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書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漢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監(jiān)察機構,后都演變成地方行政實體。
四、明朝:通過廢除丞相制度和創(chuàng)設內閣,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五、清朝:雍正帝時,軍機處的創(chuàng)設,使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自此,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11-02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6篇11-02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06-08
高考歷史啟蒙思想知識點總結實用02-09
歷史知識點總結05-13
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10-20
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2-10
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總結06-28
高考2022語文知識點總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