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詞語解釋
1、考查,考核;
《東觀漢記·吳良傳》:"蕭何舉韓信,設(shè)壇即拜,不復(fù)考試。"
2、對人的知識才能進行考查測驗;
《漢書·宣帝紀》:"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記》:"敕諸州學(xué)士及白丁,有明經(jīng)及秀才、俊士,明于理體,為鄉(xiāng)曲所稱者,委本縣考試。"
3、考查知識才能等的一種方式;
《鏡花緣》第六五回:"其實此番考試,原無須回避,這是卿等過于謹慎之處。"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考試的成績很好,心里很高興。"
清 王枚《睢州志·學(xué)!罚"舊移洛學(xué)書院在州署之西,系袁氏(袁可立)故宅。道光二十七(1847)年州牧馬恕修月課考試,應(yīng)用器具咸備。"
4、指主持考試。
《鏡花緣》第六五回:"將來能彀托賴伯母福氣,再遇才女部試,諸位伯伯同侄女父親都不派入考試,那就好了。"
展開更多
1 來源
中國是考試的發(fā)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jù)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jù)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是根據(jù)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xué)者有關(guān)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jù)《尚書》的記載而來。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cè)重于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cè)重于測度優(yōu)劣的含義。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后,其內(nèi)涵逐漸演變?yōu)樘刂缚疾橹R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fā)明。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