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天象紀事
天象意思是指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規(guī)律的運動現(xiàn)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的天象紀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們就注意到物侯和天象的周期變化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于是開始了對日、月等天象的觀察。此后,中國人長期不斷地辛勤致力于天象的觀察和記錄,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留下了關于太陽黑子、彗星、流星、新星等的各種記錄。這些天象紀事不僅內容詳實,年代延續(xù),其中許多還是世界上最早的記錄,至今對于現(xiàn)代天文學的研究仍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份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1、日出黃有黑氣——黑子的記錄
黑子是太陽表面的氣體漩渦,由于其溫度比太陽其它部分的溫度低,所以光芒也較之其它處幽暗一些,從地球上看仿佛是太陽表面出現(xiàn)了黑色的斑點或斑塊,所以又稱日斑。
關于太陽黑子,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觀測記錄。大約在公元前140年前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日中有踆烏”的記述,F(xiàn)今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記事,是載于《漢書·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出現(xiàn)的太陽黑子:“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边@一記錄將黑子出現(xiàn)的時間與位置都敘述得詳細清楚。
2、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記錄
彗星是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包括彗發(fā)、彗核、彗尾三部分。彗尾是彗星離太陽近時,彗發(fā)變大,太陽風和太陽的輻射壓力把彗發(fā)的氣體和微塵推開生成的,形狀像一把大掃帚,所以在中國民間又把彗星叫做“掃帚星”。中國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擁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記錄。我國古代稱彗星為“星孛”,《春秋》上記錄了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現(xiàn)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這是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3、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日食的記錄
日食是一種太陽被月球遮蔽的現(xiàn)象。當月球在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走到太陽和地球中間,這時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上,位于影子里的觀測者便會看到太陽被月球遮住,這就是日食。書經(jīng)·胤征篇》記載:“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失馳,遮人走……”,描述了夏代仲康元年日食發(fā)生的時候人們驚慌失措的場面。《詩經(jīng)·小雅》中還以詩歌的形式記載著發(fā)生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從我國春秋時期到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公元1874年),有記載的日食共985次,其中年月不符,無日食可考的僅有8次,不及總數(shù)的1%。
4、夜中星隕如雨——流星的記錄
繁星密布的夜空中,常常能看到一道白光一閃而逝,這就是流星。有時候還能看到天空的某個區(qū)域有無數(shù)亮光四下飛流,好像下雨一樣,這就是壯觀的流行雨現(xiàn)象。流星和流星雨是行星際空間中稱為流星體的塵粒和固體塊闖入地球大氣圈同大氣摩擦燃燒產(chǎn)生的光跡。
中國人對流星群、流星的記載,早于其他國家。古書《竹書紀年》中就有關于流星的記錄:“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薄蹲髠鳌返'記載,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記錄。我國古代的流星雨記錄達180次之多。
5、星見于房——新星和超新星的記錄
某些通常很暗的星星,突然爆發(fā)出比原來的亮度強幾千到幾百萬倍的光,叫新星,有的亮度增強到一億乃至幾億倍,叫超新星。以后它們又逐漸暗弱下去,好象在星空中做客一般,所以被古人稱之為“客星“。
我國對新星和超新星的出現(xiàn)早有記載。商代甲骨卜辭中就記載了大約公元前十四世紀出現(xiàn)于天蝎座α星附近的一顆新星!稘h書·天文志》中記載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見于房!边@記錄的是公元前134年出現(xiàn)的一顆新星,這顆新星是中外史書中均有記載的第一顆新星,與其他國家的記載比,我國的記載不僅寫明了時間,還寫明了方位,因此法國天文學家比奧在著《新星匯編》時把《漢書》的記載列為首位。
【中國古代的天象紀事】相關文章:
天象氣候諺語10-21
含羞草紀事05-27
形容春天象征希望的文案(精選75句)03-10
中國古代的諺語10-21
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諺語08-04
中國古代元旦的飲食習俗12-18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脈絡02-17
中國古代文學的常識02-26
《中國古代的天文》的閱讀答案12-14
中國古代勵志格言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