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自傳》讀后感范文通用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文自傳》讀后感范文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文自傳》,用從文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記敘他“在這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日子,所見的人物,所聽的聲音,所嗅的氣味,也就是說真真實實所受的人生教育”,而他所生活的這個湘西小城,“照城市中人的口吻來說,這真是一個古怪地方!”。雖然從文先生自十五歲后離家就只回過一次小城,但他說“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現在還有許多人生活在那個城市里,我卻常常生活在那個小城過去給我的印象里”,可見從文先生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從文先生的文字樸實無華,不經任何華麗詞藻的修飾,就像一股溫潤的清泉,自然流淌沒有波瀾,但是每一股涓涓細流都沁人心脾。他的文章敘事平淡,有些地方看似記流水賬,實則給人一種水到渠成、信手拈來的從容熟練感,也許這正是因為關于這座湘西小城的所有人和事都已深深地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的烙印。
從文先生筆下的鳳凰城,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有淳樸的民風民俗,有山川河流,有肥沃的土地,有豐富的物產,“兵卒純善如平民,與人無侮無擾;農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與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人們各安其職,過著平靜祥和的生活,小城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書中,小城“路上無處不是莓類同野生的櫻桃,大道旁邊無處不是甜滋滋的枇杷,無處不可得到充饑果腹的山果野莓?诳蕰r無處不是可以低頭下去喝的泉水。至于茶油樹上長的茶青,則一年四季都可以隨意采吃,不犯任何忌諱!彼坪踉趶奈南壬劾,鳳凰城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只是在這里生活著他就會覺得開心滿足。
小學時,從文先生還是個頑童,他尤其喜歡下雨天,因為可以不要穿鞋子,走路時專門走水坑,看到河里有人在撈東西,他也要停下來看好一會,逃課去看戲、去斗雞、去賭博、去野外捉蟋蟀、在巷子里跟人打架,為了掩飾自己逃學童的身份把書包藏在土地廟里以至于最后把書包都弄丟了,總之,只要不待在學堂里讀書,干什么都行。但是他其實是聰明的有天賦的,老師批評他之后他不服氣,只是稍微用了點心,就能在班上名列前茅。
但他并不是真的那么不喜讀書,而是他對于學習和生活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他自己的人生哲學!拔易x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在他心里,人生這一本大書是富有趣味的、永遠都讀不完的。對于他來說,社會這個課堂要比學堂有意思得多,看鐵匠打鐵、看屠夫宰肉、看婦女們洗衣編織抽蠶絲、看工人們造紙造船打油、甚至看人做花圈扎紙人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有許多生活,本來只需我們用身心去接近,去經驗,卻不必用一筆錢或一本書來作居間介紹!
但這一切寧靜美好在辛亥革命爆發(fā)之后似乎就起了變化。
在書的中后段,整座湘西小城因為受到了外界戰(zhàn)爭不斷地打擾和破壞,好像籠上了一層陰霾,突然失去了生機,就像是一口古井里的死水,波瀾不驚,水波不興,仿佛往里用力投下幾顆石頭也無法打破它的寧靜。它悄然地存在于邊陲,即使是屠殺和死亡也改變不了那里的人們亙古不變的生活。這口遺世獨立般的古井,像是已被世人遺忘了許久,隨著年月的流逝,漸漸地長滿了厚厚的苔蘚,蒙蔽了人們的眼睛和心靈,而它的純樸文化也如井水般日漸干涸消亡。從這個方面來看,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小城似乎與蕭紅先生筆下的呼蘭河城有著許多的共同點。
從文先生在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游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xiāng)小學畢業(yè)后,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于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后正式參軍。在這兩年里,他走過了更多的地方,見到了更多的人和事,也逐漸成長起來。
對于這段時期,從文先生在書中描寫了大量的殺人場面——“啪的一聲槍響,我們便倒下了一個……于是把槍械從死去的身上卸下,砍了兩根大竹子縛好,把他抬著,一行人又上路了。二天路程中我們部隊又死去了兩個,但到后來我們卻殺了那地方將近一千。”“我們簇擁了這二十七個鄉(xiāng)下人到市外田坪里把頭砍了。第一次殺了將近三十人,第二次又殺了五個!薄暗侥切┼l(xiāng)下人往來最多的橋頭上,把頭砍下來,在地面流一灘腥血。人殺過后,大家欣賞一會兒,或用腳踢踢那死尸兩下,踹踹他的肚子……”
在讀這本書之前,發(fā)生在邊城的這種黑暗與殘忍是我沒有想到的。那一條條鮮活的逝去的生命在那些劊子手和看客眼里仿佛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數字,這些殘暴血腥的殺人場面在從文先生平淡的描寫之下更像是一場游戲,被襯托得更加冷酷無情。
更加可悲的是,許多人也并不關心他們自己的命運,對生命的漠視令人嘆惋,對于軍官們毫無根據的亂扣罪名、搜刮民膏民脂、貪污受賄腐敗的行為他們絲毫沒有反對和抵抗的意識,甚至就是搖骰子搖中了要被殺頭他們也只是哀嘆自己的運氣不好,就像是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如同自傳的扉頁上寫著的那句話:“這里的人不須明白一個夜里醒來是什么時候。他們那么忠實莊嚴的生活,擔負了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繼續(xù)在這世界中活下去!币苍S是艱苦的生活壓迫使然,也許是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使然,人們對未來看不到希望,也仿佛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就像沒有舵的船,在生活的浪潮中隨波逐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麻木枯燥,簡單重復。
但在從文先生眼里,那里的人們和生活也許并不像我們簡單地根據書中描寫所想象和感受到的那樣,他們或許只是在等待,等待命運的安排,等待機會的到來,正如他在書中所寫:“但大家就是那么個人守住在自己一份生活上,甘心盡日月把個人拖到墳墓里去嗎?可并不這樣,我們各人都知道行將有一個機會要來的,機會來時我們會改造自己變更自己的,會盡我們的一份氣力去好好作一個人的。應死的倒下,腐了爛了,讓他完事?梢曰畹,就照份上派定的憂樂活下去。”
而人們等待的這個機會,從文先生抓住了!他其實很好學,也常常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部隊里待了幾年之后,他就從各種教官那里,從各種同事戰(zhàn)友那里,從博學的統(tǒng)領官那里,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東西——他學會了說臟話,喜歡自稱“老子”;他學會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也學會了燒得一手好狗肉……雖然他“耳濡目染”了軍中的許多陋習,但同時他也漸漸地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并不是這些,在各種工作崗位的調動中,他練得了一手好字,也看了許多像《辭源》之類的好書還有古畫,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有了知識的積淀,他想,他“得進一個學校,去學些不明白的問題,得向些新地方,去看些聽些耳目一新的世界,盡管向更遠處走去,向一個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于是他決定上北京求學!自此,他“便開始進到一個永遠無從畢業(yè)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對于從文先生來說,這就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機,從一個“鄉(xiāng)野村夫”到正式“從文”的轉變。
從文先生的內心其實是矛盾的。他既有著濃厚的對昔日湘西的懷念和贊美之情,也有著對古老小城的封閉落后的悲哀和惋惜。但他的矛盾也有著幾分必然。在某種意義上,他對昔日湘西的整個向往之情,都是被他與北平文化生活的接觸所激引起來的。當他決意用現代小說的形式來抒發(fā)這種感情的時候,他就已經注定要陷入那行為和情感之間的矛盾了。有人說不管沈先生在筆下如何挑剔都市,贊美湘西,甚至引申出一種對整個現代文明的懷疑和否定判斷,他實際上卻是湘西社會的逆子,他千里迢迢從湘西來到北平,此后雖也輾轉遷流,卻一直安心于城市的生活。作為作家的沈從文,他始終是一個嘈雜都市里的居民,而并非沅水岸邊的隱士。但不論怎么說,從從文先生的字里行間我能感受到湘西始終在他心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他對這座小城的溫暖的回憶也感染了許多的讀者。
從文先生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笔堑,對于人性和生命哲學的思考是從文先生的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叭恕钡氖虑,也許我們窮盡一生去了解探究也無法參透。人的一生,是讀的一生。從小讀到大,從大讀到老。只有讀不盡的,沒有能讀完的。只有讀之有悟的,絕無讀之無益的。
汪曾祺在寫給從文先生的挽詞中寫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從文先生一生都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他率直、純真、善良、樂觀開朗、好奇而富有想象力、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命,且始終保持著一種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去融入社會、體驗各樣不同的生活,敢于跳出自己固有的生活模式,從社會生活中源源不斷地汲取著養(yǎng)分,即使遇到了挫折和磨難也從不退縮!巴嫖飶膩矸菃手,著書老去為抒情”,他的文字讀來總是令人感覺平易近人、親切易懂、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正是因為它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即使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仍然醉心于人性之美,贊嘆生命之美。我想從文先生的這點精神是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在離開了大學這個象牙塔之后,我們依然要不忘初心,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正如從文先生所說:“直到如今我還覺得不必看這本弄虛作偽千篇一律用文字寫成的小書,卻應當去讀那本色香具備內容充實用人事寫成的大書”,我想,讀人生這本大書,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功課。
【《從文自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劉文軒自傳作文06-11
巴金自傳現代文閱讀答案09-21
學生自傳用文言文翻譯05-23
季羨林自傳現代文閱讀答案02-09
《從文自傳》讀后感06-15
從文自傳讀后感11-05
從文自傳讀后感(3篇)11-07
從文自傳讀后感3篇11-07
《從文自傳》讀后感5篇11-08
《從文自傳》讀后感(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