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知識點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nèi)容、關(guān)鍵部分。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柳先生傳》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傳》知識點1
一、文學(xué)常識: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人、隱逸詩人。
二、注釋
1、或:有時
2、何許:何處,哪里。許、處所
3、不詳:不知道。詳:清楚的知道。
4、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所以,就。以,用。為,作為。焉,語氣助詞,相當(dāng)與“唉”。號,別號)
5、不慕榮利:不愛慕功名利祿(慕,愛慕;榮利,功名利祿)
6、不求甚解: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7、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lǐng)會。會,體會、領(lǐng)會。
8、性:生性,生來就。
9、嗜:特別喜歡,酷愛。
10、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1、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3、置酒:擺酒。
14、招之:邀請他。
15、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到……去。輒,就;盡,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tài)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9、環(huán)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huán)堵,四周墻壁,指房屋。蕭然:凄涼、破敗的樣子。
20、短褐(hè)穿結(jié):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結(jié),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穿、洞。結(jié)、補丁、
21、晏(yàn)如:安然自樂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
22、簞(dān)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jīng)常是空的。23、自娛:自娛自樂
24、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5、自終:自己過完一生。終,終了,結(jié)束。
26、贊:古人常用于傳記體文章的結(jié)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
27、黔(qián前)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仕進(jìn),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后,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忻忻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8、戚戚:憂慮的樣子。
29、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30、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31、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2、儔:輩,同類。
33、酣觴: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飲酒而樂,觴,酒杯。一說作“銜觴”,一說作“酣觴自得,賦詩樂志”。
34、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35、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jù)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fēng)氣淳厚樸實。
三、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閑適沉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lǐng)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dāng)他對書中意旨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歡喝酒,但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從不客氣。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fēng)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樣子。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用文章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評價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 喝酒作詩, 以此來抒發(fā)自己的志向。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yuǎn)古葛天氏統(tǒng)治下的百姓?
四、寫作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多用否定句。總結(jié)“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而擊節(jié)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diào)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不”字為一篇眼目——九“不”:
“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淡泊寧靜) “不慕榮利”(恬淡自足)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胸襟開闊,意存高遠(yuǎn))“家貧不能常得”( 開朗樂觀)
“不蔽風(fēng)日”(開朗樂觀) “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五柳先生傳》知識點2
1.相關(guān)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宋書·隱逸傳》和蕭統(tǒng)的《陶淵明傳》都認(rèn)為是“實錄”。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表達(dá)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清高不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與節(jié)操。
2.主要內(nèi)容
本文通過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及性格特點的描寫,刻畫了一個安貧樂道、抱樸守真、不追求榮華富貴的隱士形象,表達(dá)了作者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安貧樂道、獨善其身的情感。
3.句式
。1)省略句: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省略主語,應(yīng)為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譯文:先生喜歡讀書,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釋。
、谝蛞詾樘栄。(介詞“以”后省略賓語“之”,應(yīng)為:因以之為號焉)
③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缺少主語,應(yīng)為“(先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譯文: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家中貧窮不能經(jīng)常有酒喝。)
。2)倒裝句:
、俨黄萜萦谪氋v,不汲汲于富貴。(狀語“于貧賤”“于富貴”后置,應(yīng)是:不于貧賤戚戚,不于富貴汲汲)
、谙壬恢卧S人也。(應(yīng)為“不知先生何許人也”譯文: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問句:
無懷氏之民歟?(一般疑問式)
(4)判斷句式: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也”表判斷。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五柳先生傳》知識點3
1、 文學(xué)常識:陶淵明:晉宋時期詩人、散文家。《五柳先生傳》出自,《陶淵明集》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桃花源記〉〉,詩有《飲酒》 《〈歸園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賞:
。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
。2)從三方面描寫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二是: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3)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是陶淵明的自畫像。他不慕榮利,厭惡官場的追名逐利,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現(xiàn)實,隱居起來,不去撞擊社會矛盾的思想是消極的。
。4)本文與,《醉翁亭記》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飲酒中自得其樂,并忘卻榮辱得失。
醉翁:借飲酒助山水游樂之興。是與民同樂。
3、 名句及成語:
。1)不求甚解:現(xiàn)指: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讀書只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過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意思:不為貧而憂慮,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4、 重點實詞:會意: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會;體會,領(lǐng)會。意:書中的意旨) 親舊:親戚、朋友。 造飲:到、往。到別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 環(huán)堵:周圍環(huán)著四堵墻。 蕭然:冷冷清清的樣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結(jié);打補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戚戚:憂愁的樣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茲若人:此人。儔:朋友,伴侶。 觴:酒杯。 嗜:愛好,喜歡。
5、 重點句子翻譯:
。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到別人家里去喝酒,一來、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歡讀書,但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一邊喝酒一邊做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6、理解背誦:《五柳先生傳》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贊揚五柳先生的高潔人格并且與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貧我是豬,我說臟話,不汲汲于富貴。
。4)文中描寫“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詩句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五柳先生傳》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五柳先生傳12-06
五柳先生傳07-21
《五柳先生傳》07-21
《五柳先生傳》的說課稿02-13
五柳先生傳的說課稿02-26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03-23
五柳先生傳的教案11-11
《五柳先生傳》教案11-19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