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實踐活動工作總結
中學實踐活動總結【一】
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和附庸,為此,我們高坑中學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始終把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作為一個重點來抓,有專職分管校長,有教務處主任具體落實,下面就學校這方面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 信息技術教育:
目前學校有專職計算機教師2人,兼職1人,學,F有學生機房一個,多媒體教室兩個。信息技術教育基本設施到位,信息技術教育也有序的進行。
1、加強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在教師和學生具備必須的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的普遍應用。學校要求每個教研組,每學期開一節(jié)網絡教學課,著力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整合模式,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
2、建立實用、豐富的校級資源庫
利用網絡教學,可以指導學生直接在網上查詢資料,將有價值的東西,下載到自己的文件夾內,遇到問題,通過網絡求助、討論,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式學習。
3、興趣小組活動項目化
往年的興趣小組活動,學生往往沒有明確的任務,因此活動內容比較零亂。在為了加強興趣小組活動的實效性,學校也以“項目學習”的形式組織興趣小組活動,基本項目有:課件制作,電子報刊制作。
二、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領域,學校在實施過程中結合課程實際問題和學校實際,貫徹落實。
1、課時安排作調整
按照七年級的課時計劃,每周一節(jié)研究性學習課。但大都課題的研究需要學生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進行調查訪問。因此,零碎的課時安排不利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為此學校對課時的安排作調整,把每周一節(jié)課集中安排一學期中的兩天時間,在作好課題研究準備工作后,集中二天進行活動,以保證研究性學習有成效。
2、人員安排抓“兩全”
在初一年級的研究性學習中,學校主要抓好“兩全”即全體學生參與,全體教師參與,研究性學習課程有一種深層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絕不是“優(yōu)等生”的專利,因此做到學生人人參與。教師的參與不是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的一定要教師來教,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索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和學習方式。
三、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區(qū)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fā)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它與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共同構成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活動課程。
作為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服從于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同時更為注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它的基本目標是拓展知識,增長經驗,增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與創(chuàng)新能力;融入生活,獲得感受,形成學生健康、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學生公民意識和責任感;使學生自覺服務社會,對他人、對社會富有愛心;讓學生親近、關愛自然,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學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價值,發(fā)展興趣與專長。
以“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線,把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同校外的生活以及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讓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證實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干。
四、勞動與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yǎng)為主的,以多方面發(fā)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主的學習領域。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yè)分工,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能力。勞動技術教育,我校與科技教育相整合,以項目學習為切入口,逐步形成了學校的辦學優(yōu)勢。
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科技意識。以七年級工藝課為例,按照工藝教學的要求是利用一些簡易的材料制作工藝品。課程安排很好,制作也很精美。比如用易拉罐制作小凳子、獅子,用可樂瓶制作花籃、果鏟等。在制作中同時讓他們探究,進一步對作品進行修改、完善,讓他們有所創(chuàng)新。
在勞技課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引導、培養(yǎng)學生關注科技信息。根據勞技課的特點,要求學生知識面廣而且要具有掌握科技信息的能力和意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通過這一活動,同學們擴大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關心科技信息的習慣,提高了綜合素質。
通過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勞技教育中滲透科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充分發(fā)揮勞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科技素質方面的優(yōu)勢,以強化勞技教育在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在學科教育教學改革中,大膽創(chuàng)新,闖出新路。
中學實踐活動總結【二】
作為教育者應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挖掘本地資源,從目標、內容選定,評價措施等方面,切合實際制定本級的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發(fā)揮教師、學生、社區(qū)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膽實踐,不斷嘗試。善于創(chuàng)新?偨Y完善使新課程改革取得更深層次的發(fā)展。
綜合實踐課和其他學科相比,沒有現存的教材,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傳統的經驗,沒有專業(yè)的師資,這種全新課程,作為實施該課程的老師,意味著更多的困難,意味著更多的挑戰(zhàn)。但是實踐活動它基于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適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呼應世界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為生活經驗的獲得和社會實踐的形成開辟了渠道,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空間,也給學校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我們本著,目標明確,整體規(guī)劃,大膽嘗試,完善提高的原則,使每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健康成長。
一、制定合理明確的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 ,具有與傳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不同的課程理念,包括課程的理論基礎,課程的觀念,課程的性質等。正確認識設置綜合實踐為必修課的重要意義,把握課程內涵,更新觀念,明確課程目標,在實施該課程目標中,根據我級特點,明確以下目標:
1、引導學生從社會中,自然中,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去調查研究。例如,城市環(huán)境保護問題,農民種糧積極性,收入問題等在調查探究中,讓學生增長見識,獲得親身參與實踐調查的積極體驗和相關經驗,從而增強為改變家鄉(xiāng)面貌而認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2、讓學生體驗自我與社會,與自然,與家庭生活的關系,感悟自我與社會、自然、家庭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發(fā)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3、堅持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加強多方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指導學生學會發(fā)現,學會探究,學會創(chuàng)造,發(fā)揚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形成善于發(fā)現問題和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4、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不加重負擔,對綜合課程時間優(yōu)化,又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發(fā)展學生興趣,形成健全個性。
二、挖掘課程資源,豐富活動內容
其次,挖掘學生中資源,引導學生從活動中,實踐中自己提出大量感興趣的課題,探究實踐為之課程化。各班分別組織,調查、訪問、考察、采訪當地人,從調查農民種糧積極性現狀,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等系列活動,收到了比預期好的效果。提出了好的建設性建議,和技術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我們認為實踐活動內容的生成性很強,實踐操作性范圍廣而寬。在實踐和開展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應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和確定。學校的計劃作為一個“框架”,但應留出足夠的生成“空間”,有教師和學生或小組個人去發(fā)揮主動完成調查專訪等,尋求人們關注的熱點,真正體現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特色。因為社會是廣闊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層次問題,這是我們學校的先天條件。
三、體現課程特征,提高課程活力
綜合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方面特征,讓綜合活動真正充滿活力。
(1)教學關系體現人本性
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關系。教師應放下權威的架勢,與學生互相溝通,把學到的知識通過活動傳授于學生。和學生一起開展探究,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觀念,杜絕以成人的眼光對待問題的探究,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教師只能以參與者、組織者、幫助者和學習的促進者。這樣才能使學生活動有聲有色,受到學生的尊重,真正體現學生施展才華的關鍵!
(2)活動時間應靈活使用。
綜合活動在時間上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往往有時活動持續(xù)時間較長,可在課表上安排步驟、組織協調好,做到時間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園、社區(qū)資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時間,體現課程活動管理的靈活性、開放性。讓學生有自主的活動空間。創(chuàng)設多樣化問題情境,開放其思維時間空間,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相互爭議、以理服人。培養(yǎng)遇事好問,勇于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大膽設想,養(yǎng)成對問題、新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真正在活動中學到一些新知識、新能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上進精神。
(3)活動方式提倡多樣性
綜合實踐是復雜多變的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力的生成和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給學生一定自由
度,參與活動的條件,并讓他們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顒又袕娬{有利于調動探究的積極性,運用多種方法、多種心理的投入。例如實踐操作,專題調查研究、親身體驗、專訪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發(fā)現,從不同的角度對生活、社會問題、科學現象作分析研究,自己發(fā)現問題加以總結,得出相應的措施及改進意見。所以應多形式靈活機動,培養(yǎng)獨立活動能力,也有體現幾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在活動中互動交往把創(chuàng)新的機會交給每位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決一些社會的實際問題,寫出小論文等,在廣闊地天地中尋求人生的價值。
四、探求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
要提高綜合實踐的效果,使之不斷提高參與活動的質量,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方法。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各種表現進行全面評價,做到目標多元,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注重挖掘和發(fā)展學生自我評價潛能,每次活動自我總結。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獲?碰到什么問題?有什么決策和建議等。有記錄、有體會,收集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料不斷積累,相互間討論交流,形成共識,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發(fā)展角度,不斷修改調整其評價策略,及時正確地給學生肯定和鼓勵,獲取學生的主觀認同,另外應注重內容多樣化、形式多樣,不局限成果與水平,強調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興趣、欲望,創(chuàng)新能力,協作能力方面的進步。重視形成性評價,對開放性實踐活動可請廠長、農藝師、家長、領導參與評價,真正體現多種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對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的合理、公正、公開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總之,實踐活動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更大的教育創(chuàng)新空間,另一方面,自主性、綜合性、體驗性、開放性等特點對任課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我們教師和管理人員必須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的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綜合實踐落實到實處,才可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升。作為教育者應充分認清當前課程改革的形式,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合作研究,大膽探索和實踐。重視綜合實踐教育,提高綜合素質,為辦好特色學校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學實踐活動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中學實踐活動周記03-08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計劃12-18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1-10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工作總結01-08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總結08-13
中學實踐活動工作總結(精選5篇)01-14
中學生實踐活動總結10-13
中學公民教育的實踐活動總結12-04
中學生實踐活動報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