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團納新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偨Y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藝術團納新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響應學院號召、壯大正規(guī)化藝術團,并為了今年的迎新晚會準備,文藝部特于20xx年9月26日組織藝術團納新活動,文藝部與藝術團共同負責此次活動,通過與秘書部成員完美配合,努力工作,使得此次活動各項工作得以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可謂極其成功,納新形式新穎,納新成果明顯,本次活動積極展開宣傳,使得0x級同學盡可能報名參加,本次活動,報名人員過百,藝術團共吸納新成員多達76人。在活動的準備過程中,學生會主席朱達邈師兄幫助審批經(jīng)信六個教室使得藝術團可以以全新的模式納新,使得整體效果趨于完美!活動具體情況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xx年09月26日18時
二、活動地點:
經(jīng)信教學樓E區(qū)一樓小教室
三、主辦部門:
計算機學院團委藝術團&學生會文藝部
四、參與者:
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0x級學生
五、出場嘉賓:
團委副書記,藝術團團長,副團長,文藝部部長
六、活動形式:
由文藝部、藝術團成員與文藝部大一成員進行走寢宣傳,并提向班級負責人講解納新形式,下達通知協(xié)助節(jié)目名單的上報工作,并且由文藝部成員按照藝術團六個表演部門分教室部門納新;納新工作結束后,文藝部及藝術團共同商定納新成員,并電話通知。
七、活動流程:
在納新開始前,由文藝部、藝術團大二級成員帶領文藝部大一成員進行走寢宣傳,并提前兩天向班級負責人講解納新形式,下達通知協(xié)助節(jié)目名單的上報工作,于活動前一天收取節(jié)目單,并且由文藝部部員按照藝術團六個表演部門,將節(jié)目分部門分工安排;
納新當天,文藝部與秘書部成員提前到達納新地點,進行場地布置;
正式開始后,按照部門及預先計劃有序進行納新;
納新工作結束后,文藝部及藝術團共同商定納新成員,并電話通知;
八、活動成功與不足:
。ㄒ唬、成功之處:
文藝部第一次采用全新的納新形式,納新不以小型晚會出現(xiàn)而是以各個部門分別納新,使得能夠更大范圍的選取到各個方面的人才,也使得各個部門都能吸收到更為適合部門特色的具有相應的表演才能的.演員!雖然是首次嘗試,在藝術團團長、副團長,文藝部部長、副部以及新加入文藝部的部員們的辛勤努力達到甚至超越了預期效果!整個文藝部齊心協(xié)力,工作認真,活動安排情況基本完善。從前期宣傳到報名工作順利進行,沒有硬性攤派、沒有強制參加!活動流程進行順利,現(xiàn)場秩序維持較好,組織者能夠有效率地安排參賽同學進行上場比賽。時間把握尺度恰到好處。
1、文藝部組織策劃積極,先期宣傳到位,場地審批順利,秘書部成員積極幫助布置場地,并且維持現(xiàn)場秩序,節(jié)目準備通知下達及時;
2、 0x級大一新同學熱情高漲,積極踴躍報名,體現(xiàn)我院學生對藝術的熱愛;
3、分部門在小教室納新,改變以往站在舞臺面對場下觀眾緊張二影響市里的情況,為活動營造了輕松、自然地氛圍;
4、話劇部準備成品劇本讓演員基于此臨場發(fā)揮,更加看出演員臨場應變能力;
5、各個部門均有較為專業(yè)評委評定,增強了活動的正式性、選拔的透明化;
6、藝術團部長、文藝部副部長分工明確合理,與秘書部配合良好,所有大一新成員積極參與很好地配合部長和副部長的工作,并在其班級中起到了帶頭作用;
。ǘ、活動不足之處:
副部不能很好做好角色變化,跟著布置場地而不是組織部員和其他成員進行相關事項;
針對此現(xiàn)象,我部開會以糾正副部的失誤;
九、目標和希望:
舉辦過該次活動之后,我們會認真做好工作總結、反思工作不足、積累工作經(jīng)驗,為下次活動打下堅實良好的基礎。讓計算機學院通過我們藝術團和文藝部向外界更好的展示我們學院風采,讓團委組織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更加優(yōu)秀的形象。
此次活動是本學期文藝部的第一個活動,我們希望借此鍛煉文藝部成員的各個方面能力,也希望老師能夠看到文藝部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工作積極奉獻的決心!希望鍛煉文藝部成員熱愛學院、為學生工作認真服務的態(tài)度,我們將繼續(xù)努力,不愧于老師為我們部門提供的諸多便利,不愧于學生會為我們提供的平臺、舞臺,不愧于計算機學院全體學生對文藝部的支持和厚愛!
【藝術團納新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社團納新宣傳口號11-23
納新工作計劃12-31
藝術團期末個人總結范文03-21
學生會納新活動策劃書12-08
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納新策劃書12-02
學生會納新演講稿(集合10篇)01-13
學生會納新演講稿集合10篇01-08
學生會納新演講稿精選10篇01-08
學生會納新有創(chuàng)意的宣傳語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