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xué)上冊的作文400字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xué)上冊的作文400字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xué)上冊的作文400字 篇1
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馬小跳的書和電視吧,還記得嗎?他可有一個愛管閑事的同桌哦,你們是不是也有古怪的同桌呢?我來給你講講我的同桌吧!
我的同桌:
姓名:與孫悟空同姓,與月亮同名。實話告訴你吧,他叫孫亮。
年齡:和我一樣大,猜猜我?guī)讱q。
星座:跟獅子同家。
樣子:非同一般。
優(yōu)點:成績很好,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字跡干凈整潔,像紳士一般。
缺點:什么東西都不買,不喜歡跟朋友們說話,經(jīng)常自言自語,像個書呆子。
特點:摳門。記得那一天放學(xué),我們準(zhǔn)備給XXX買生日禮物,當(dāng)然“書呆子”也去了。我們走進一家禮品店,看
到了一件非常符合XXX的禮物,剛準(zhǔn)備湊錢給XXX買,可是,那個呆板的“書呆子”居然說沒帶錢。可是今天早上我們都看見的他掏出50元買書,口袋里還剩20元,那個“書呆子”分明是在說謊嘛!我們拆穿了他的謊言,可他又改口了:“買那5塊的吧,即實惠又漂亮,我出5角好吧!”“我們5個人你才出5角,你太小氣了吧。再說,這個禮物XXX肯定不會喜歡的!”王倩倩用憤怒的語氣說道!拔页5角就不錯了,你還想怎么樣啊!”“書呆子”立刻反駁到。怎么樣,他夠不夠小氣呢?
這就是我的同桌:摳門的“書呆子”。
小學(xué)上冊的作文400字 篇2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lián),記得我五歲的時候第一次貼對聯(lián)至今歷歷在目。雖然兩只小手在走廊里凍得通紅,但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那是鼠年的春節(jié),我看著爸爸新買回來的對聯(lián),非要獨自貼一次,而且“揚言”不許任何人幫忙。由于我的個子太矮了,所以我先把凳子搬了出來。我把“!弊终N到了大門上,姥爺走過來告訴我說:“你呀,應(yīng)該把‘!值怪N在門上,這樣福就來了,就是途個吉祥!蔽野蠢褷斦f的去做,把福字貼“倒”了。然后,我開貼橫批,個子不夠高,我就使勁地翹腳,結(jié)果橫批被我貼得七扭八歪。媽媽搖了搖頭說:“唉,就當(dāng)是為了好看,故意貼成這樣吧。”我聽了這話還以為媽媽在夸我貼得好,于是我開始貼上聯(lián)了。我故意把它們剪成不同形狀,按順序歪歪扭扭地貼了上去。心想,這回媽媽一定會夸我的,沒成想,媽媽卻擺出了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這一年,我們家樓里的人,來串門的,上下樓的,只要經(jīng)過我家門口都要看上幾遍我貼的這副“超搞笑”的歪對聯(lián),還不時的都露出和媽媽一樣哭笑不得的'表情。難道,難道我做得不對?
從這以后,媽媽就再也沒讓我貼過一次對聯(lián),而我卻覺得我的手藝非常好。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對聯(lián)是要貼得平平整整的,而且對聯(lián)不能重復(fù)貼第二次,不能往下撕,所以那副“歪”對聯(lián)在我家門口守了整整一年。我沒認真觀察,也沒有去請教別人,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去貼對聯(lián),雖然很有創(chuàng)意,但卻有些可笑。現(xiàn)在我才明白,只有認真觀察,才能辦好一件事。
小學(xué)上冊的作文400字 篇3
女孩從小就生活在貧困的家庭里,眾灣村大多數(shù)都是苗族人,只有女孩家是漢族的。女孩的父親在外面打工,微薄的收入怎能養(yǎng)活全家人呢?女孩的母親腿腳有殘疾,在家里邊照顧孩子,邊做些針線活補貼家用。
女孩家的房東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苗族老奶奶。女孩很孝順老奶奶,女孩的媽媽也要女孩多幫助一下老奶奶。老奶奶對女孩像親孫女一樣,一有好吃的,一有好玩的也總是先想到小女孩,都給女孩吃和玩,自己卻舍不得獨享。
女孩不辜負母親的期望,十六歲那年考上了北京大學(xué),父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高興地一宿沒睡,因為這是眾灣村有史以來第一個走進北京大學(xué)的學(xué)生。女孩趁暑假的機會,從北京“飛”到福建眾灣村。女孩忘不了苗族老奶奶對她的好。第二天早晨,女孩穿著粉紅色的新衣,帶著水果悄悄地走到門前,輕輕地敲敲門,說:“奶奶,美瑛回來看您了!”老太太扶著拐杖走了出來。女孩走進狹窄的屋子,放下水果開始忙碌起來:掃地,拖地,洗碗筷……忙得不亦樂乎,老太太看了,連忙讓女孩停下,可女孩哪里停得下來。
忙了整整一個上午,女孩的衣服被染臟了,也沒有一句怨言。老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立即熱淚盈眶。女孩天真的說:“奶奶,您為什么哭呀?您不要哭了。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我以后還要讓您享福呢!”奶奶激動得摟住女孩。
就在這狹窄的屋子里,一對老小緊緊地抱著,久久地定格成這一幅溫暖的畫“勝似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