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三國成語故事

時間:2022-11-09 11:34:47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三國成語故事

三國成語故事1

  3.封金掛印

三國成語故事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以后,跟關(guān)羽和張飛失散了,獨自投奔河北袁紹。曹操使用計策奪取了徐州的下邳,把關(guān)羽圍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關(guān)羽有一面之交的張遼來勸降。

  關(guān)羽提出三個先決條件:一是只投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劉備的兩位夫人要受到贍養(yǎng)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長劉備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曹操愛才心切,就答應了關(guān)羽的全部要求,漢獻帝還任命他當偏將軍。后來曹操跟袁紹交戰(zhàn),在曹操受到嚴重挫折的時候,關(guān)羽請戰(zhàn),但曹操并不想用關(guān)羽,因為害怕關(guān)羽得了軍功后就會離開,但事出無奈,還是讓關(guān)羽出戰(zhàn),關(guān)羽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為曹操解圍,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請朝廷、封關(guān)羽為漢壽亭侯,還專門鑄成一枚大印送給關(guān)羽。

  在隨后的戰(zhàn)斗中,關(guān)羽又追殺了袁紹的另一員大將文丑,正是這次戰(zhàn)斗,劉備知道了關(guān)羽在曹操手下;不久,關(guān)羽也得知兄長劉備在袁紹那里,并且收到袁紹部下送來的劉備親筆信,當時就寫了回信,由來人帶回。

  關(guān)羽把劉備兄長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辭。曹操知道他的來意,在大門上懸掛了回避的牌子,關(guān)羽一連去了好幾次,都見不到曹操。張遼也推托有病不接見。關(guān)羽知道他們的用意,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歷次所收受的金銀都封存起來,把漢壽亭侯的大印懸掛在大堂上,帶著以前的部將,護送著兩位嫂夫人,向著官道進發(fā),去投奔劉備了。掛印封金,也可以寫作封金掛印!皰煊 边@個詞,有時候又當擔任官職講,就是上任、擔任指揮。人們通常也用掛帥來表達這種意思。

三國成語故事2

  兵貴神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東漢末年,混居在遼西、遼東、右北平(今遼寧)三個郡的烏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進犯中原,燒殺掠奪,危及當?shù)匕傺詈蜕鐣(wěn)定。公元207年,漢丞相曹操親自率領(lǐng)十萬大軍北征三郡烏桓,以徹底根除北方的隱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太慢,走了一個月,才到達易城(今河北雄縣)。軍師郭嘉見此情況非常著急,就對曹操說:"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我們應該趕緊把大量沉重繁雜的物資和行李卸掉,派出輕騎兵日夜兼程前進,這樣才能趁敵不備取得勝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見,親自帶領(lǐng)幾千名精兵良將輕裝北進,終于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三郡烏桓。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打伏用兵貴在行動要特別迅速。

  開誠布公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jīng)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是他非?粗氐囊晃粚④姡诠ゴ虿芪簳r當前鋒。因為違反節(jié)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guī)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chǎn)業(yè)留給后代。

  談笑自若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叫甘寧的大將,作戰(zhàn)英勇而且很有智謀。因有戰(zhàn)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沖將軍。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敗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nèi))。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奮勇?lián)敉肆藚擒姷南阮^。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決高下。甘寧根據(jù)當時的形勢,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后再進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他領(lǐng)兵攻取夷陵。

  甘寧領(lǐng)兵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zhàn)。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這樣就對南郡造成很大威脅。但是當時甘寧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為了奪回夷陵,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shè)云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構(gòu)筑高樓,然后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fā),射死射傷不少吳兵。這時,城中吳軍將士都有些緊張和害怕,只有甘寧一個人同平常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恐懼。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shù)萬枝箭,選派優(yōu)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于甘寧率軍沉著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后來,甘寧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發(fā)兵前來解圍,最終贏得了勝利。

三國成語故事3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周瑜十分氣憤,此時正值劉備喪偶,周瑜計上心來,想以招親之計,借此來囚禁劉備以索討荊州。趙云陪劉備前往南徐同孫權(quán)之妹孫夫人成親。臨走,諸葛亮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吩咐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趙云照吩咐到了南徐打開第一個錦囊,大肆宣揚婚訊,結(jié)果周瑜安排的假戲成真,周瑜心里叫苦不迭。當劉備迷戀新婚生活時,趙云打開第二個錦囊,與劉備說曹軍要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要他趕快回去,劉備和孫夫人借口去江邊祭祖,一路向荊州方向奔去。被孫權(quán),周瑜派出的隊伍攔住去路,趙云打開第三個錦囊,劉備依計想孫夫人哭訴孫權(quán),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斥退追兵。劉備安全回到荊州,周瑜派追兵追趕,被諸葛亮安排的伏兵殺得大敗,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成語故事4

【妄自菲薄】

  三國時期,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志,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fā)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三國成語故事5

  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fā)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叫“赤壁之戰(zhàn)”。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lián)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tǒng)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zhàn)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zhàn)、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lǐng)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tǒng)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jīng)_向曹營,發(fā)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jié),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shù)。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么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zhí)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二、空城計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wèi)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后,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zhí)麈尾。城門內(nèi)外, 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么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nèi)羰菦_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么?還不快退! ”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眾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tǒng)率15 萬精兵來到這里,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么原因呢? 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zhèn)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險, 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 ”我們只有2500 人, 如果棄城而走, 必定走不遠, 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三、七步詩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后,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天文地理,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

  曹植產(chǎn)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nèi)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長夢多。

  曹丕聽信了讒言,決定今日動手。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認定曹植為主謀,正午

  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wèi)隊揮刀截下。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干?”眾人道:“宮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聽

  說了吧,吾登皇位你懷恨在心,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長嘆一聲,道:“吾兄疑我造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請吾兄明察秋毫!辈茇Р缓猛妻o,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薄昂棉k好辦,若我不能在七步內(nèi)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辈苤残赜谐芍竦卣f!八!爽快!咱倆一言為定!辈茇дf完,曹植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一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我無意與你權(quán)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若你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辈茇犃耍获g得無話可說。從此就再也不敢為難曹植了,倆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協(xié)力,建設(shè)魏國 曹操獻刀 統(tǒng)帥二十萬西涼大軍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進軍洛陽,廢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quán),殘暴兇狠;朝中正直的大臣們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謀并早有殺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他走到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于側(cè)。董卓問曹操為何來遲,曹操說:"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后,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答應著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cè)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鏡內(nèi)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zhuǎn)身急問:"你要干什么?"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曹操急中生智說:"我得一口寶刀,欲獻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長有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愿借馬一試。"然后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有行刺之舉。 "董卓說:"我也懷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四、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fā)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jīng)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shù)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zhàn)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fā)現(xiàn),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qū)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lǐng)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五、馬躍檀溪

  有次打仗,劉備繳獲一匹名叫"的盧"的千里馬。荊州刺史劉表看后禁不住連聲稱贊。劉備見劉表如此喜歡,將此馬送給了劉表。劉表手下有一人頗懂相馬術(shù),言此馬有妨主之相,勸劉表將馬還給劉備。劉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殺害劉備之心。一次,劉表請劉備代替他到襄陽去會見百官,蔡氏兄妹覺得這是殺害劉備的好機會。該城西門外有一條檀溪河,河寬水急,不易通過。蔡氏兄妹在東、南、北門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門,等待下手。席間,一個叫伊籍的人來到劉備面前暗示,劉備假借更衣來到了后花園,伊籍附耳告訴劉備:"蔡瑁設(shè)計害你,已在東南北三個門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門,快逃!"劉備大驚,策馬跑出西門,行數(shù)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這時追兵趕來,劉備急打馬過溪,沒走幾步,馬失前蹄。劉備大呼:"的盧,的盧,今日果然害我!"話音剛落,只見馬從水中一躍數(shù)丈,飛身上了西岸,擺脫了追兵。

三國成語故事6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故事: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釋義: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周圍環(huán)境,而導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為表現(xiàn)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嘍。

  2.破釜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釋義:一般用來比喻決心戰(zhàn)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戰(zhàn)。表示下了極大的決心,舍出一切,必欲達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后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lǐng)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fā)兵,以坐收漁翁之利。于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饑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后,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后,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只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lǐng)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jīng)過九天激戰(zhàn),最終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3.班門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魯班)

  釋 義: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

  故事: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也稱魯般。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面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shù)?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作“班門弄斧”。和俗語所說的“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臥薪嘗膽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釋 義: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故事: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hé lǚ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后闔閭的兒子夫差chāi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yā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cì hòu吳王三年后,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并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并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rù,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xié)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后并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5.圍魏救趙的故事(主要人物:孫臏bìn )

  故事: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jīng)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三國成語故事7

  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干旱地區(qū),將士們又累又渴,因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此時,曹操靈機一動,告訴將士們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jié)滿了梅子。我們只要走過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嘍。"一想到梅子將士們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jīng)有水喝了。

三國成語故事8

  手不釋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于領(lǐng)兵作戰(zhàn),曾立下不少戰(zhàn)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有一次,吳王孫權(quán)派他去鎮(zhèn)守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現(xiàn)在掌管軍政大權(quán),應當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

  呂蒙聽了,感到很為難,搖頭說:“軍隊里事情太多,哪有時間讀書哪啊!”

  孫權(quán)很不高興,批評他說:“你這話不對,時間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間,攻讀史書、兵書,收獲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lǐng)兵打仗很緊張,可是仍然是不離書本。你為什么不刻苦讀書呢?”

  聽了孫權(quán)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后,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談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非常高興,他對呂蒙說:“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經(jīng)變成了學問家,真不是過去的呂蒙了!”

  呂蒙笑著說:“人分別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們分別這么久,你怎么還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來,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三國成語故事9

  1.步步為營

  三國時,黃忠和嚴顏攻占太陽山后,黃忠又帶領(lǐng)人馬向定軍山進軍。來到定軍山,黃忠多次去挑戰(zhàn),定軍山的守將夏侯淵就是不出來應戰(zhàn)。因為那里地形相當復雜,也離開不清楚敵人的詳細情況,黃忠只好安營扎寨住下來。

  這時,曹操命令夏侯淵主動出擊,并寫信告誡,一要剛?cè)峤Y(jié)合,二要有勇有謀。夏侯淵反復琢磨,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他讓夏侯尚去引誘黃忠,自己乘機大伏擊。結(jié)果,黃忠手下的將軍陳式果然上了當,被夏侯淵活捉。黃忠很著急,采納法正的意見,大軍隊的所有錢物都賜給全軍將士,將士們一時間斗志昂揚,決心死戰(zhàn)到底。

  當天,軍隊就啟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設(shè)下一道營壘,然后又繼續(xù)向前推進。黃忠行軍謹慎,防備又嚴密。夏侯淵不聽張頜勸阻,輕率出擊,不僅吃了敗戰(zhàn),還傷了部將夏侯尚。黃忠的軍隊順利推進到定軍山下,奪取了定軍山對面的高山。

  2.負薪救火

  戰(zhàn)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zhàn)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zhèn);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zhèn),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jié)了戰(zhàn)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fā)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zhèn),并殺死了數(shù)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干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干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lián)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lǐng)土、主權(quán),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钡牵怖逋醪豢下爮奶K代的話,仍然一味屈膝求和,這樣過了沒多少年,魏國終于被秦國滅亡。

  3.毛遂自薦

  在戰(zhàn)國的時候,有權(quán)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yǎng)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yǎng)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么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后,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愿意跟從公子前往!逼皆f:“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杰出的表現(xiàn),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xiàn)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逼皆南耄凑粫r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于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么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xiàn)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zhàn)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lián)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背趼犃擞X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jié)盟,訂下和約。并立刻發(fā)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4.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fā)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叫“赤壁之戰(zhàn)”。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lián)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tǒng)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zhàn)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zhàn)、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lǐng)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tǒng)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jīng)_向曹營,發(fā)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jié),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shù)。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么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zhí)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擴展閱讀:三國演義里面的成語

  桃園結(jié)義,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草船借箭,三顧茅廬,

  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

  舌戰(zhàn)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雞肋,三英戰(zhàn)呂布,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樂不思蜀,負重致遠,出言不遜,兵貴神速,

  斷頭將軍,車載斗量,勢如破竹,老牛舐犢,堅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詩,骨肉相殘,巢毀卵破,

  一身是膽,顧曲周郎,超群絕倫,如魚得水,如飲醇醪,

  髀肉復生,步步為營,偃旗息鼓,空城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

  欲擒故縱,吳下阿蒙,刮骨療毒,計收姜維,江東赴會,

  呂布戲貂禪,擊鼓罵曹,蔣干盜書,走馬薦諸葛,愿打愿挨,

  張飛賠罪,義放曹操,水淹七軍,過五關(guān)斬六將,初出茅廬,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單騎救主,橫槊賦詩,馬躍檀溪

三國成語故事10

  斷頭將軍的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采納了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關(guān)羽留守荊州,其余所有人馬往西川進發(fā)。

  諸葛亮命張飛率領(lǐng)一萬精兵從大路進取巴州雄城。張飛臨行前,諸葛亮囑咐他說:“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記不可輕敵!而且一路上要約束士兵,不可騷擾老百姓。”

  張飛領(lǐng)取了命令,率軍向西開往雄城。張飛勇猛善戰(zhàn),一路所向披靡,沒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煩,徑直到達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戰(zhàn)沙場多年的老將,名叫嚴顏。此人武藝高強,勇猛善戰(zhàn),雖然現(xiàn)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過人。他知道張飛很厲害,而自己的兵馬卻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堅守城池,不出來應戰(zhàn)。

  張飛見嚴顏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應戰(zhàn),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門前挑戰(zhàn),可是嚴顏就是不出城門半步。

  張飛雖說是個出了名的猛將,脾氣暴躁,向來缺少計謀,可也總有粗中有細的時候。他見嚴顏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應戰(zhàn),于是靈機一動,計上心頭。他讓一名士兵喬裝成自己的模樣,帶領(lǐng)一隊人馬在夜間從小路攻城,并故意把這個消息泄露出去,讓嚴顏知道。而自己則在營中留守,布下埋伏,等嚴顏來劫營。

  嚴顏果然上當了,他截獲消息后,便帶人馬到張飛的營寨來劫營,結(jié)果被張飛生擒。

  張飛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嚴顏押上來。張飛大聲喝道:“大將軍到來,你為什么不投降,還敢抵抗?”

  嚴顏毫不畏懼,正言道:“你們毫無道理,侵占我們的州郡還要我們投降。沒門!我們巴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聽了更加憤怒了,便命令士兵將嚴顏拖出去斬首。嚴顏面對死亡,面不改色,冷笑著對張飛說:“砍頭盡管砍就是了,發(fā)什么火呀!”

  張飛見嚴顏視死如歸,是真英雄,心中頓時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無存了。他趕緊走到嚴顏面前,親自為嚴顏解去了身上的.繩索,并將嚴顏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說:“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剛才我對您多有冒犯,還請老英雄恕罪!”

  嚴顏見張飛也是個耿直重義氣的血性漢子,也很感動,便歸順了張飛。

三國成語故事11

  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钡鹊胶髞硭抉R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并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于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三國成語故事12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jù)一方,征戰(zhàn)不休,爭奪霸主的統(tǒng)治地位。

  其中,劉備管轄割據(jù)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于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xù)戰(zhàn)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shù),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yǎng)尊處優(yōu),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xiāng)呢?”劉禪隨口說:“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xiāng),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處】《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近義詞】流連忘返、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反義詞】狐死首丘、歸心似箭、落葉歸根、戀戀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yǎng)育你的故鄉(xiāng)故土!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樂不思蜀點評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xiāng)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斗。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老牛舐犢

  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

  一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扎寨。

  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边@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私傳軍令。

  由于楊修平時屢次賣弄小聰明令曹操不滿,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時私傳軍令,于是,便以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

  楊修死后,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

  曹操問他說:“楊公為什么會這般消瘦啊?”

  楊彪嘆氣說:“我慚愧啊,沒有能夠像金日磾[dī]一樣具有先見之明,現(xiàn)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舔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

  曹操聽后。十分感動,不免內(nèi)疚。

  老牛舐犢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解釋】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父母憐愛子女

  【相近詞】 望子成龍、愛子心切、舐犢情深

  【反義詞】掩鼻而過、深惡痛絕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靈魂受傷者》:“帶著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撫著他這神圣的傷痕,高傲地跳動起來。”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老牛舐犢點評

  故事中楊修被曹操殺害后,楊彪非常思念兒子日漸消瘦,當曹操問及原因,楊彪只恨兒子還在的時候沒有好好愛護他。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老牛舐犢一樣自然綿厚。也許有的時候過于嚴厲,但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好,不要發(fā)脾氣,去傷害世上最愛我們的人。你回想一下,當你說愛吃某樣東西的時候,父母是不是都把東西留給你吃,還溫柔的讓你多吃點呢?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運籌帷幄

  劉邦當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shè)酒宴,招待文武官員。

  劉邦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為什么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為什么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lǐng)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率百萬大軍,戰(zhàn)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tài),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運籌帷幄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zhàn)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近義詞】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運籌決勝。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軍事、政治等。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運籌帷幄點評

  一個人不論再如何的優(yōu)秀,他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項而專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誠實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不僅說的是人,還有物。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zhàn)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赡莻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guān)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quán)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yè),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三顧茅廬的成語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例句】: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語】:劉備訪賢

  【燈謎】:劉備請孔明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三顧茅廬點評

  劉備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小朋友們,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泥濘,任務有多么艱巨,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恒心,最終一定會成功。從故事中也能看出劉備是個懂得尊重人才的人,善于團結(jié)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大家各自發(fā)揮所長,努力提升自己,使得整的團隊的戰(zhàn)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聯(lián)系到我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草船借箭

  東吳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東吳大都督周瑜命諸葛亮十日內(nèi)制作十萬支箭。

  諸葛亮說:“ 只擊需三日!辈⒘⑾萝娏顮睢V荑ばχT葛亮是自取滅亡。

  周瑜一邊吩咐士兵不給諸葛亮準備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讓謀士魯肅偷偷借給他二十條船,每船三十個軍士,兩邊扎上稻草人,聽候調(diào)用。又叮囑魯肅千萬別告訴周瑜。

  魯肅又來見諸葛亮,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也不動。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上。同時,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好,向曹營進發(fā)。

  此時,江上大霧迷漫,對面看不見人。五更時分,船只接近曹營。諸

  葛亮讓軍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裝作周瑜來偷襲。無奈江上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調(diào)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滿了箭,天已放亮,諸葛亮下令收船。

  軍士們高喊著:“謝謝曹丞相的箭!备吒吲d興地往回走了。

  回營后,把箭取下,十萬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結(jié)構(gòu)】緊縮式

  【燈謎】孔明造箭

  【歇后語】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草船借箭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小肚雞腸。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同學比自己成績好,這時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虛心地學習同學的長處,改掉自己的短處。小朋友們,努力學習喲~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fā)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jīng)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shù)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zhàn)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墒撬匕l(fā)現(xiàn),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qū)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lǐng)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畫餅充饑

  【反義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潛心鉆研,一心只想走捷徑,恐怕是~,無濟于事的。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點評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國成語故事13

  如魚得水的故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訪隱居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

  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東聯(lián)孫權(quán),北伐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劉備聽后大喜,于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guān)羽、張飛等將領(lǐng)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xiàn)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復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yè)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以后,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lián)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jié)節(jié)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語“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汉芎线m的環(huán)境。

三國成語故事14

  曹操大軍沿江結(jié)寨,訓練水軍,準備吞并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和戰(zhàn)不定。為聯(lián)吳抗曹,諸葛亮隨魯肅過江意圖說服孫權(quán)。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fā)難,最后被諸葛亮說得啞口無言,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fā)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諸葛亮在眾多東吳群儒面前滔滔不絕的論戰(zhàn),與東吳君臣談論天下大勢,指出和戰(zhàn)利害,終于說服孫權(quán),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扭轉(zhuǎn)不利的形勢。

三國成語故事15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叫甘寧的大將,作戰(zhàn)英勇而且很有智謀。因有戰(zhàn)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沖將軍。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敗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nèi))。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奮勇?lián)敉肆藚擒姷南阮^部對。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決高下。甘寧根據(jù)當時的形勢,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后再進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他領(lǐng)兵攻取夷陵。

  甘寧領(lǐng)兵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zhàn)。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這樣就對南郡造成很大威脅。但是當時甘寧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為了奪回夷陵,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shè)云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構(gòu)筑高樓,然后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fā),射死射傷不少吳兵。這時,城中吳軍將士都有些緊張和害怕,只有甘寧一個人同平常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恐懼。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shù)萬枝箭,選派優(yōu)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于甘寧率軍沉著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后來,甘寧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發(fā)兵前來解圍,最終贏得了勝利。比喻無論周圍環(huán)境、氣氛如何變化都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毫不在意和懼怕。自若,自由自在的樣子。

【三國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成語故事精選12-15

三國成語故事12-12

出自三國的成語故事「精選」07-19

關(guān)于三國的成語故事08-01

有關(guān)三國成語故事10-16

關(guān)于三國的成語故事12-04

關(guān)于三國的成語故事精選12-05

三國成語故事大全07-22

三國時期成語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