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求學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許多貧家子弟雖然喜歡讀書,但因家中貧窮,或讀書無燈,或讀書無書、無筆、無墨,孟母三遷、韋編三絕、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程門立雪等求學的故事流傳至今,今天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關(guān)于求學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求學的成語故事
1.懸梁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fā)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fā)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xù)讀書,后來他終于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qū)W問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guān)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發(fā)憤圖強努力讀書。由于他經(jīng)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xù)讀書。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個成語。懸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也說的是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獲,用以激勵人發(fā)憤讀書學習。
2.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后成書,便于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jié)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nèi)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3.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谑菍⒓野岬郊信,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yǎng)成至關(guān)重要,孟子后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我想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4.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好問,后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cè)向窗戶時,發(fā)現(xiàn)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后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囊螢映雪”這個成語,比喻人勤學好問。
5.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大學問家匡衡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锖庑耐催@浪費的時間,內(nèi)心非常痛苦。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現(xiàn)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6.程門立雪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才發(fā)現(xiàn)門外的兩個“雪人”。
比喻尊師重教,誠懇求學。
其他成語故事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成語】: 望洋興嘆
【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釋】: 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F(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成語故事】:
成語望洋興嘆出自莊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說:秋天的大水按著時令到了,無數(shù)支流的水都灌進了黃河。河面十分寬闊,水霧蒸騰,不論是河的兩岸,還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簡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還是馬。這時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來,認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順著水勢向東前行,到了北海,朝東一看,只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到這時,河伯才開始改變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態(tài),仰起頭來對著北海神無限感嘆地說:俗話說:‘有的人懂得了一點道理,便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正是批評我這種人的啊。我曾經(jīng)聽人說過,孔子的見聞學識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這話,現(xiàn)在我見到了你的廣闊無邊,才知道這話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這里來,那就糟了。我將永遠被道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所恥笑了。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百發(fā)百中的成語故事
【成語】: 百發(fā)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釋】: 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故事】:
這故事記載在“史記”這本書中。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yǎng)由基。
養(yǎng)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贊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fā)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贊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fā)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xiàn)代的人們,已經(jīng)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fā)生興趣,但是“百發(fā)百中”這句成語,可以用在不只是箭術(shù)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歡射擊的人,他的射擊技術(shù)很高明,他拔出槍,并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可以在射程的距離內(nèi)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的射擊術(shù)“百發(fā)百中”。
又譬如說某人對事物的發(fā)展,因為觀察很仔細,并且了解它的規(guī)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可以說他是“百發(fā)百中”。
百川歸海的成語典故
【成語】: 百川歸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釋】: 川:江河。許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勢所趨或眾望所歸。也比喻許多分散的事物匯集到一個地方。
【成語故事】: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yī)學、歷算、占卜等數(shù)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shù)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邊,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
后來出了圣人,他們帶領(lǐng)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里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們制造農(nóng)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
后來,圣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使人們有了禮節(jié)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yīng)該廢除;而對于現(xiàn)在的,如果適合使用,就應(yīng)該發(fā)揚。
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后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百尺竿頭的成語典故
【成語】: 百尺竿頭
【拼音】: 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釋】: 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qū)W問、事業(yè)有很高的成就。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jīng)。
一天,招賢大師應(yīng)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jīng)。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nèi)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
招賢大師講經(jīng)完畢后,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后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于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倆談?wù)摰氖怯嘘P(guān)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nèi)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百步穿楊的成語典故
【成語】: 百步穿楊
【拼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釋】: 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策·西周策》:楚國有個叫養(yǎng)由基的人,他的箭術(shù)非常高明,即使離開柳樹一百步射它的葉子,也百發(fā)百中,在旁的人看見了皆齊聲喝采。
白云親舍的成語故事
白云親舍的故事:
【成語】: 白云親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釋】: 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成語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輕時曾做過并州法曹參軍。
當時他的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次,狄仁杰外出辦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鄉(xiāng)情切,不由向河陽方向遠眺,只見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飄浮。
狄仁杰指著那片白云對隨行的人員說:“吾親舍其下!币馑际,他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離開。
公元700年9月,鍬仁杰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聞訊,非常悲痛,流著眼淚說:“朝堂空矣!”傳說,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鄲磁縣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親舍”,比喻客居他鄉(xiāng),思念父母。
【關(guān)于求學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成語故事的作文05-12
關(guān)于煉石補天的成語故事11-11
關(guān)于鶴的成語故事08-23
關(guān)于因噎廢食的成語故事10-31
關(guān)于狼的成語故事09-01
小學生求學求知的勵志諺語10-23
關(guān)于髀肉復生的成語故事11-06
關(guān)于刮目相看的成語故事10-02
關(guān)于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02-16
關(guān)于舉案齊眉的成語故事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