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tǒng)作文匯總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弘揚傳統(tǒng)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弘揚傳統(tǒng)作文 篇1
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文化,比如,剪紙、品茶、春節(jié)、放鞭炮、舞獅子等,我最喜歡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過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還進行賽龍舟的活動。這天,奶奶買了很多粽子。我剝開用葉子做的粽子皮,里面是糯米和紅棗,吃在嘴里軟軟的,黏黏的,甜甜的,非常好吃。我家還買了用五彩線編成的粽子和公雞,掛到門上,聽說這樣可以避邪。
我想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我上網尋找答案。原來,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貴族,他為國盡忠,卻遭奸臣毀謗陷害,被迫在五月初五這天含恨投江自盡。人們得知后,紛紛劃船追趕拯救。大家爭先恐后,就演變成后來的賽龍舟。為了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魚吃掉,人們用竹筒裝糯米飯投入江中,后來漸漸改為用粽子包裹,再用彩線纏繞,形成了粽子。人們對屈原如此敬仰,不僅是敬仰他的文學造詣,更敬仰他的憂國憂民、磊落堅貞、大義凜然的嵩高品質。
還有一些節(jié)日也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人物,比如,寒食節(ji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七夕節(jié)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這些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我們要將它們發(fā)揚光大,傳遍世界。
弘揚傳統(tǒng)作文 篇2
建設和諧的社會,求得安定團結的生存環(huán)境,可以說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強烈愿望,也是無數中國人世代奮斗的理想目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很多內容也是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的,例如溫良恭儉讓。所謂溫良恭儉讓,無非就是溫和、善良、恭敬有禮貌、儉樸、謙讓等行為規(guī)范。與之相對立的,自然就是粗暴冷淡、兇惡仇恨、強硬傲慢、奢侈放縱之類!皽亓脊讓”出自《論語?學而》?鬃拥膶W生子貢稱頌他的老師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意思是說,孔子與其他的人不同,不是憑借勢力壓人,靠爭奪強力奪取,而是用溫良恭儉讓這種方式和態(tài)度去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待人處事要溫良恭儉讓,這不僅是儒家的主張,也是幾乎所有古代中國人所贊賞的基本態(tài)度。例如,《管子。形勢》中也說到,“人主”即國君,“溫良寬厚則民愛之”。溫良寬厚,也就是溫良恭儉讓。后來人們也往往以它作為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要求和規(guī)范,用它來稱贊許多賢達君子的處世態(tài)度。
今天,我們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不能訴諸武力,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而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運用溫良恭儉讓的態(tài)度,以說服感化的方法,去達到新的團結。
溫良恭儉讓是每個人正常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創(chuàng)造和保持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需要。孟子說過,“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蹦阍鯓訉Υ齽e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如果自己一向待人溫良寬厚、謙虛有禮,別人怎么能對你刻薄冷淡、傲慢不遜?即使一時不理解,甚至出現誤會,久而久之,也能化干戈為玉帛。相反,如果自己極端自私,待人刻薄,怎么能夠希望別人會無私、寬厚地待你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堅持溫良恭儉讓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團結最大多數的`人,這是我們的生活和事業(yè)須臾不可離開的。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形成人與人之間相敬互助、親密和諧的氣氛,創(chuàng)造和保持一個穩(wěn)定和諧的環(huán)境,而這正是我們成長和發(fā)展所不可或缺的。
溫良恭儉讓不是表面的東西,更不是能夠裝出來的,它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在本質,一種道德境界,體現著他的最根本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對于別人的無私和愛。偽裝的溫良恭儉讓也許能夠維持一時,但不能長遠;只有徹底的無私和發(fā)自內心的對別人的愛,才能使它表現出來、堅持下去,并永遠保存。當然,溫良恭儉讓不代表懦弱畏懼,恰恰相反,它所表現的是我們自身的強大和成熟,是自身的尊嚴與自信:正因為堅信自己事業(yè)的正義性,相信真理在手,成竹在胸,所以才能夠鎮(zhèn)定從容、雍容大度地面對一切,以溫良恭儉讓的高姿態(tài)來對待自己的朋友,甚至競爭對手;不計較一時的成敗,不計較局部的得失,勝不驕,敗不餒,處處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不停頓地發(fā)展進取。
作為文明的一種體現,溫良恭儉讓不是哪個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學習的結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須進行刻苦的學習和艱苦的修養(yǎng)。在這里除了要繼承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特別是學習無數志士仁人的光輝榜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作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提升自己。俗話說,誠于中則發(fā)于外。只要我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地將個人與人民群眾融合在一起,有遠大的目標和博大的胸懷,自然就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就能夠正確地對待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待人接物自然就會應付自如,使周圍的所有的人如櫛春風、如沐春雨。
弘揚傳統(tǒng)作文 篇3
人生最大的福分是有了幾個好兒女,家庭和睦,大家相敬如賓,兒女孝敬,父母關愛子女,全家人高興。其實,這是一種美德在傳承,弘揚了中華光榮傳統(tǒng)。百事孝敬為大先,這是做人的基本知識,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之一。
老人過去常說,在家孝敬父母,外出不必燒香拜佛。這是真的,人的良心端正,什么都不怕。心里沒有鬼,敞門睡覺無所謂。
在過去的幾十年生涯中,自己奉行的就是孝敬老人,以孝敬父母為榮耀。不管生活環(huán)境如何,孝敬長輩,關愛子女從來沒有放松,雖然說沒有達到無微不至的境界,但是,可以說,問心無愧了。這在社會上是公認的,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仁愛真心到什么時候也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孩子一生的行動楷模。所以作為家長的一定要為孩子帶好路,當好排頭兵?梢哉f,孩子們沒有錯,關鍵是父母的教育引導的到位與否。這樣的生活范例在我們身邊很多很多,稍加注意,就回會看到現例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情義無價,真情永遠高于一切。烏鴉有反哺之舉,羊羔跪乳謝恩的行為,我們作為一個人,更應該是這樣去履行孝敬父母的義務。從法律,從人生公德都要如此。那些冒天下道義不顧,胡作非為的人最終會為自己的叛逆行為付出代價的。
弘揚傳統(tǒng)作文 篇4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為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謙讓這個詞對人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
早在多年以前,老師就教我們學會謙讓,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的消失了。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人很多,非常擁擠,在擁擠的人群中只見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還帶著自己的小孫子,在顛簸的公交車上奶孫倆,一會兒被擠到東一會被擠到西,小孫子的表情好像都被擠變形了……這是廣播里想起了“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請您……”我看了這一老一少,毫不猶豫的讓了座。而旁邊有些人還在小聲嘀咕:“切,這個小孩真笨,有位置不坐,偏偏讓給老奶奶,自己站在那兒累死累活的。
我只是默不作聲的心甘情愿地站著,心里感覺甜絲絲的,一點兒都不覺得累。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哈爾濱是一家企業(yè)招收員工,一名女大學生各方面都橫優(yōu)秀。因多次主動讓座,被說成是沒有競爭意識,而拒絕招用。
我認為讓座是一種高雅的素質,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美德。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人都很自私,只顧個人的利益,誰也不愿吃這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行為,此時讓座已經變成了變質的面包,像一個足球被踢來踢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要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中華民族是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國家,我們青少年不能丟了一些最基本的美德,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美德,要讓美德和幸福伴隨我們成長。
美德和幸福是一家,只要你有美德幸福就會隨之而來。
弘揚傳統(tǒng)作文 篇5
前年過年,外公家里人大團聚,那時我才4年級。我們一家子到了,16歲的小表姨立刻走出來迎接我們:“外甥女好,表姨父表姨母好,表姐表姐夫好!好久不見,好想你們啊!彼^來抱抱我,把我牽了進去。吃飯時間差不多到了,菜其實早已上齊,但小表姨說菜剛剛上完。媽媽對我微微笑了一下,我讀懂了,想:她人真好,為了不讓我們覺得內疚,說了善意的謊言。我為了調整一下氣氛,回了一句:“真的嗎,那太好了!我們趕緊進去吃吧,別耽誤大家時間啊!
我剛坐下就抓起筷子去夾菜,大家也開吃了?尚”硪踢坐在那,我問她為什么不吃,她說年齡最大的人還沒動筷子,她也不可以動。過了一會兒,年齡最大的人也開吃了,可她的碗里依然沒有菜。我又問她為什么,小表姨說,在別人夾菜時,是不能轉轉盤的,要看過了所有人,有沒有夾菜,再判斷該不該夾!斑@么多人,你看過以后,即使開始沒人夾,你看人會耗掉一些時間,不就又有人夾了嗎?這樣很難吃到菜,你不餓嗎?”我對她說。小表姨搖了搖頭:“聽過‘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這句話嗎?”我很感動,頓時覺得小表姨多么值得我學習。
對呀,“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我覺得這句話頗有道理。舉個例子來說吧。清朝皇帝腐敗無能的統(tǒng)治,讓老百姓沒得過好日子。清朝時代的全體中國人是集體,老百姓們就是個人。如果集體不好,個人也不會好;如果集體沒有利益,個人也不會有利益。家就是個集體,想要維護家的利益,就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做:做個有教養(yǎng)的人。
在家里就該有個樣,素質是從小養(yǎng)成的。小時候不學好,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長大怎么能成為良好公民,更別說有教養(yǎng)的人了。當別人說你沒家教,你就要好好反省自己了,從你人品上,行為上思考有什么不對。別人一旦這么講,那你不管學習好,對集體多么熱情,那都沒用了。做有教養(yǎng)的人,是人必須做到的事。如果沒有做到,好聽點講,你沒家教,難聽點講,你就不配做懂道理的中國人。中國人是有傳統(tǒng)美德的,不懂中華美德相當于不懂道理,因為中華美德是從生活中該怎么做人的道理中提取精華,加深含義而產生的。在懂得中華美德的情況下,光懂得中華美德不夠,要把中華美德發(fā)揚光大,就像小表姨教我道理一樣。
有家教就是懂道理,懂道理就是懂美德。讓我們從小開始,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才能“弘揚傳統(tǒng)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啊!
弘揚傳統(tǒng)作文 篇6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余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余年發(fā)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說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fā)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著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斗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并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歷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弘揚傳統(tǒng)作文匯總6篇】相關文章:
遵守公德,弘揚傳統(tǒng)精神作文10-11
關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作文范文09-06
弘揚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作文09-01
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文07-13
弘揚傳統(tǒng)文化學生作文三篇12-11
弘揚媽祖文化作文10-28
弘揚正能量06-07
弘揚家的文化800字作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