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賢
一。嵇 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譙郡(今安徽宿縣西南)人。稽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xué),以至博學(xué)多才,文學(xué)、玄學(xué)、音樂等無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稱"嵇中散"。嵇康作為魏晉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
(一)人物事略
竹林七賢為了避開曹魏政治斗爭的鋒芒,他離開了京城,到山陽隱居了下來。當(dāng)時,他和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往過密,幾個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稱“竹林七賢”。
博才嵇康 嵇康少時聰明好學(xué),但是驕縱任性,遠邁不群,這種性格深深地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世,史書上稱他少有奇才,博覽群書,無師自通,學(xué)識淵博。他愛好音樂,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當(dāng)時是首屈一指的高手;档臅ㄒ埠苡忻T煸労芨,“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翱翔,群烏乍散。”他的詩也可以稱得上大家。
嵇康打鐵 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里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fēng),高而徐引”。從中可見其對生活的瀟灑姿態(tài)。
嵇康飲酒 嵇康飲酒在當(dāng)時也是很有名的。飲酒大醉,能夠忘掉世事,解除現(xiàn)實矛盾的纏繞。嵇康不但飲酒,還寫下了《酒會詩》,詩酒交融,讓人感覺到酒中有詩,詩中有酒。嵇康飲酒非常有節(jié)制,從不過量。他說:“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飲酒以逃避現(xiàn)實是暫時的,因為終究還是要醒來。所以這不是徹底解脫的辦法。
嵇康服藥 嵇康服一種叫“五石散”的藥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藥。嵇康服藥一方面為了達到“轉(zhuǎn)弱為強”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政治環(huán)境給他帶來的精神壓力。但這沒有給他帶來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藥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來越厲害。在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廣陵散絕 嵇康被司馬氏集團所殺,臨刑這天,嵇康要來一架古琴,調(diào)好后,開始彈《廣陵散》,霎時間,刑場上一片安靜,琴曲昂揚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悠長,縈回低囀。彈畢,嵇康長嘆一聲:“過去袁孝尼要跟我學(xué)《廣陵散》,我總是不肯教他,《廣陵散》今絕矣!”
嵇康與孫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藥,以至留連忘返,陶醉其中,在蘇門山中遇見孫登。孫登是大隱士,他對嵇康的提間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離開了,他再一次間孫登:“先生竟無言乎?”孫登這次開口了,他說:“子識火乎?難乎免于今世。子無求乎!”孫登承認嵇康有才,但是又認為他識寡。所謂識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孫登是當(dāng)時的一位很有見識的隱者,其隱逸之舉,也是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與迫害。嵇康說“今愧孫登”,就是因為沒有采納孫登的意見,未能及早隱居以致自蹈大禍的緣故。
(二)名家點評
(晉)顏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形解驗?zāi),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五君詠》)
(唐)白居易:呂安兄不道,都市殺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使我千載后,涕泗滿衣裳。(《雜感》)
(宋)李清照:兩漢本紹繼,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詠史》)
(三)素材運用
話題1:自我認識和別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哐當(dāng)、哐當(dāng)……”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fēng)拂面,強健的肌肉散發(fā)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嵇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人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山巨源)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己經(jīng)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2004年高考重慶滿分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節(jié)選)
話題2:心靈的選擇
材料加工:歷來最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們似乎生來就進行著心靈上的選擇,在進與退之間,在生與死之間。
魏晉出英雄——歷史學(xué)家如是說。
我不知道在別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從他的每一次選擇中我斷定:他是個英雄。
嵇康也許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過著白己田園隱士的生活。一代名將鐘會,慕名往謁,結(jié)果被拒之門外。鐘會在臨走時,沒忘記恨恨地瞪兩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臺,理由是謀亂。行刑前,執(zhí)刑官問他還有何話說,他抬起頭,看著臺下三千太學(xué)生稽首向著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司馬昭也看著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馬昭說一句懇求的話,往后則皆大歡喜。他的心在動,心在痛,屈服嗎?不,他知道自己并沒有錯。于是他說了句:“把琴拿來。”……他勇于赴死的從容給了歷史一個雋永的背景,那已成絕響的《廣陵散》余音繞耳,嵇康是在尊嚴與生命之間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擇。
若干年后,我們會說:這是最令人回腸蕩氣的選擇!(2002年高考山東優(yōu)秀作文《心在刃上選擇》節(jié)選)
話題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材料加工:沙漠上的狂風(fēng)刮過古堡的廢墟,書本中妄自描述著空中花園的美麗,人們希冀希冀著聽到消逝已久古樂的音律,時光帶走了古文字的意義。歷史的車輪緩緩軋了過去,軋碎了多少文明古跡。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現(xiàn)。
昔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臨刑之前嘆息:“《廣陵散》從此絕矣。”一部名曲就這樣失傳了。當(dāng)真是“后不見來者”。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現(xiàn)代人就將再次聽到這千古絕唱,嵇先生之記憶即是現(xiàn)代音樂家的曲譜。(1999北京市滿分作文《重現(xiàn)文明再創(chuàng)輝煌》節(jié)選)
話題4:包容
材料加工:嵇康的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濤讓他當(dāng)官,是善意的,他卻氣得要死,認為對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這個山濤使他的兒子沒成為孤兒:鐘會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連正眼都不看一眼,這其實就是嵇康心胸狹隘的表現(xiàn),不能像大山一樣包羅萬象,不能像大海一樣海納百川。
有人說,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執(zhí)著。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而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統(tǒng)治者也沒能容得下這樣一一個知識分子,把他作為一個異己給消滅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話題5:家庭教育
材料加工: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不這樣,不愿意別人來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絕交書》就知道他的態(tài)度很驕傲的:但我們看他做給兒子看的《家誡》——當(dāng)嵇康被殺時,其子方十歲,算來當(dāng)他做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兒子是未滿十歲的——就覺得宛然是兩個人。他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還有一條一條的教訓(xùn):
一告后輩要立志,志之必堅。二告后輩要“見義而作”,賑災(zāi)濟貧。三告后輩要慎言。四告后輩要少欲,要寬容謙恭,要有涵養(yǎng)。五告后輩不要打探他人隱私。他說:“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私。”六告后輩不要受人之饋。他說:“匹帛之饋,車服之贈,肖深絕之”,因為“常人皆薄義而重利”,別人主動向你破財獻禮,則必有所求,必圖回報,這是“君子之所大惡也”。
我們就此看來,實在覺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樣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們知道,稚康自己對于他自己的舉動也是不滿意的。只是因為他們生于亂世,不得已,才有這樣的行為,并非他們的本態(tài)。
所以,后來被山濤推薦而做官的嵇紹,成了一個為皇帝忠誠保駕的馴臣。
有一次晉惠帝兵敗被困,文武百官紛紛逃散,惟有嵇紹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軀保護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話題6:自虐
材料加工:自虐,實際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悶的象征。魏晉士大夫的一個傾向是服藥、喝酒、身上多虱,這與其說是隱逸、瀟灑,倒不如說是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們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與當(dāng)時的社會達成妥協(xié):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內(nèi)轉(zhuǎn),通過自虐式的感官刺激來獲得暫時的宣泄和解脫。嵇康作為一位與時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壓迫與打擊,他別無他法,只有把常常飲酒、服藥、裝瘋等自虐形式作為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悶之際,用藥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來澆心中塊壘。這也是一種無奈的自我保護方式。
話題7:堅持自我
材料加工:其實嵇康是很有才氣的一個人,所以山濤就推薦他出來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濤絕交。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為嵇康當(dāng)初說“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
自己認為最好的朋友,就因為這樣就結(jié)束了來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極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為不是因為按照什么現(xiàn)成的規(guī)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體現(xiàn)。
話題8:路
材料加工:嵇康啊嵇康,憤世嫉俗,絕望了這社會的一切而毀壞禮教者是你,“非湯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讓司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憤卻無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鐵錘——第一錘,砸平世間不平事;又一錘,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錘,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萬年所有的炎黃子孫: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樣一個世紀?“砰砰”錘聲中,鐘會來了,你并不理睬,只拋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一句“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于是你拋錘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湯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權(quán)柄!”這一笑,驚掉了司馬昭手中的玉杯,殺機頓生。
人說你毀壞禮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沒有發(fā)出的呼喊,就讓我替你喊出吧!或許,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馬心的時代,這是稱那個“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時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毀壞禮教,實則是激憤于掛羊頭賣狗肉者之流(如司馬懿)的胡作非為,激憤之極而轉(zhuǎn)為不言禮教不信禮教,甚至于反禮教!其實啊!司馬懿何嘗是孝子?可司馬氏就是以不孝為名殺了你。悲哉!“陰陽易位,時不當(dāng)兮”,屈子幾百年前的這一悲吟,不幸卻又應(yīng)驗在了你的身上。(《哭嵇康》節(jié)選)
話題9:交友
材料加工:冤哉!嵇康!再不見你縱酒之豪情,再不聞你打鐵的錘聲。一壺酒,澆鑄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錘,鍛造了你鐵樣的個性。如此本色,如此個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fā)”在你的眼中,這世界應(yīng)如你杯中之清酒,無塵渣毫粒,無腐臭之氣,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瑩,甜香賽芝蘭之悠長?蛇z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國古代史》,你的名字卻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頁:滿眼是野蠻的屠戮,滿耳是大眾的悲鳴。其時,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饑寒我后當(dāng)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謂之知言”的山濤,此時便棄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飲苦酒:“美酒今以之驅(qū)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貴識天性,曲者不以為桷兮,誠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對山濤的誘薦,你嬉笑怒罵,接輿狂歌。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阻斷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聲名。(《哭嵇康》節(jié)選)
(四)成品展示 正義的選擇(02年高考全國卷)
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個遙遠的年代。夕陽西下,那個坐在地上,對著夕陽彈琴的影子,赫然印人我的心扉。他的琴聲低沉而又高亢,快樂而又悲涼,流露出無限的孤寂。他,一個孤高絕倫的隱士,一個絲毫未被遺忘的才子,在這夕陽下深深地體味人生……
他內(nèi)心的焦灼與熱烈在這恬淡的竹林中絲毫沒有消散,反而在這時起時落的琴聲中得到完整的體現(xiàn)。他靜靜地聆聽著自己的琴聲,感到無比的欣慰。
那是一曲幾成絕響的妙曲:一個年輕的俠客,為報殺父之仇,一劍刺死了仇人——那個不可一世的國王,自己也毀容自刎。聽吧,高亢代表著刺客矢志不渝的決心,雄渾流露出毅然赴敵的沉勇,激蕩顯示了拼死戰(zhàn)斗的壯烈,委婉透露出一絲的悲涼與贊嘆。這就是嵇康的《廣陵散》,那絕世的《廣陵散》。
嵇康是隱者,但他又是不甘沉淪,不屈地與司馬集團斗爭的戰(zhàn)士。他像一只卓爾不群、傲立雞群的野鶴,又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夕陽的余輝,把他的心照得如同明鏡:欲隱而不能隱,欲退又不能退的境遇,使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他本可以選擇退而自全,但文人的良知告訴他不能違背正義。他蔑視權(quán)貴,帶著一絲嘲諷的口吻問鐘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聞而去?”為了這種正義,他可以拋去一切:名與利,甚至于生命和友誼。那篇《與山巨源絕交書》不是最好的證明嗎?盡管人生短暫,他不知何時能看到司馬氏的沒落,然而,他還是義不容辭地卷入了朋友呂安的風(fēng)波。他本來想什么事都不問,只打他的鐵,種他的菜,可是卻有人用卑鄙的手法來從他身邊奪走幫他種菜的人,他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他選擇了正義,站在了被告一邊,自己也成了被告。
刑場上,他最后一次彈響了《廣陵散》,無數(shù)的人被他的琴聲所感動。而你可知道向秀的思念?夕陽西下,他的小車經(jīng)過你舊時的小屋,一切如舊,竹子依舊翠綠,夕陽依舊把它的余輝灑滿整個庭院,只有那個對著夕陽彈琴的影子,卻為何不見?那首感人至深的絕響為何不聞?向秀的孤寂,更向何人說?只有那晚來的涼風(fēng)夾帶著遼遠的笛聲,吹過殘敗的墻垣,嗚嗚作響,似乎在回答他的心語。
嵇康的影子終于在風(fēng)中找到……
嵇康:拄著一根傲骨上路
今年6月,高溫一直籠罩在洛陽盆地。麥收過后,偃師市首陽山鎮(zhèn)石橋村南面的一塊地里種上了玉米。
這里曾經(jīng)是刑場,曾經(jīng)是魏都洛陽的東市,1700多年前,嵇康在這里赴死。當(dāng)我站在這里舉目四望,怎么也想象不出當(dāng)年的刑場是何等模樣,那個供嵇康從容彈琴的平臺又在哪里呢?
只有驕陽下的玉米苗,由于無風(fēng)顯得很安靜;只有嵇康的故事,由于慘烈而余波難平,久久地在我心頭回蕩……
一
嵇康,你莫怨洛陽
現(xiàn)在的洛陽人,在向外地人介紹洛陽的時候,他們面帶笑容,會說這個城市曾是十三朝古都,很樂意說起她的過去。然而,我知道,嵇康,你最不愿提起你所生活的魏晉時代,也最不愿提起當(dāng)時作為都城的洛陽。
那個時代的寒冷,使人們不敢輕易說話,因為剛剛說出的話,很可能會被凍在半路,成為告密者隨時捕捉的把柄。
而就在那個時代,你出現(xiàn)了,你來到了洛陽。
你什么也沒帶,一身傲骨,是你唯一的行囊。
你來到都城,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弄來一把大錘,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卮蚱痂F來?僧(dāng)時你已經(jīng)名滿天下了,有著高貴的節(jié)操,寫就一流的文章,而且身材偉岸、相貌俊美,人們說你是“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你的好朋友山濤這樣形容你:“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叔夜,是你的字;“獨立”,是你的人格。
那真是洛陽一景:你打鐵時,為你打下手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他安靜地坐在一旁為你拉著風(fēng)箱。爐中的火盡情地燃燒著,你赤裸著上身,肌肉一塊兒一塊兒地緊繃著,怕是比當(dāng)今的影星施瓦辛格還酷。你就那樣站著,站在一片驚訝的贊嘆聲里。
到了景元一年(公元261年),曹魏政權(quán)又一次遭到重創(chuàng),妄圖篡權(quán)的司馬昭,竟然殺了曹髦。為避弒君罪名,取得輿論支持,司馬昭欲拉攏你來裝點門面,于是指派山濤動員你從政。
你與山濤,是多年的好朋友。他知道你不愿為司馬氏裝點門面,只好說自己身體不好,想退居二線。他知道,只有你才有資格來接替他的官職——吏部侍郎。
這是個很大的官職,要是別人,早就趴下給山濤磕頭作揖了。但你一聽,覺得山濤此舉多余。你說:“我不愿做官,你非要推薦,這不是強人所難嗎?”你憤怒了,覺得受了侮辱,揮筆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宣布與山濤斷交,不再做朋友,同時也拒絕接受這個官職。
你在絕交書中說:如果我做官,就等于手拿屠刀,會沾上膻腥的血跡,實在齷齪得很。你的話,山濤尚能理解,但卻深深地刺痛了司馬昭。
你還說“非湯武而薄周孔”,本來這是你蔑視封建禮教的宣言,并無特指。但司馬昭心虛,因為他擅立皇帝,并以周公攝政自居,還想通過“湯武革命”改朝換代,所以他認為你的話隱含攻擊,從此對你恨之入骨。
且說你之為人,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若發(fā)現(xiàn)誰是小人,就會馬上與之決裂,絕不含糊。你的決裂方式,就是大大方方地寫一封絕交書,把態(tài)度攤在桌面上,從來不搞小動作。但正是這種光明正大的舉動,使你屢遭別人暗算,結(jié)果斷送了性命。
二
這件事的起因,與你完全不相干,但你還是被牽扯進來了。那是景元三年(公元263年),你的朋友呂安突然遇到了鬧心事:他的哥哥呂巽,人面獸心,見弟媳貌美,生了邪念,把弟媳灌醉后奸污了。呂安之妻羞愧難當(dāng),自縊身亡。呂安回到家里,從仆人那里得知真相,雖恨其兄混賬,但礙于手足情面,只好隱忍不發(fā),只將此事哭訴于你。
誰知呂巽做賊心虛,怕這個把柄捏在你們手里對他不利,于是惡人先告狀,向司馬昭誣告呂安,說呂安對母親不孝。
司馬昭一貫標榜“以孝治天下”,而呂巽又是他跟前的紅人,于是他下令將呂安抓起來。呂安不服,揭發(fā)了呂巽的丑行,并說有人可以出來作證。
事情到了這一步,你還可以脫身,不出面就行了。但為維護正義,你答應(yīng)呂安隨時可以站出來作證。但司馬昭不聽呂安的辯解,將其判刑并流放。你好氣憤,認清呂巽是十足的小人!于是,你又寫下了《與呂巽絕交書》,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無疑給了朋友呂安巨大的支持。
可是,你寫給呂安的書信,屢被截獲。司馬昭居心叵測,從中尋找你對社會的不滿言辭,加以整理,胡亂定了個罪名,就下令把你逮捕了。與此同時,呂安也罪加一等,由流放改為囚禁了。
你被下了大獄,本來已夠倒霉的了,可鐘會卻又跑來落井下石。他勸司馬昭盡快把你判處死刑,理由是你乃是一條臥龍,不能讓你騰飛。于是司馬昭決定殺你——唉,鐘會這個人,他為啥非要置你于死地呢?
三
鐘會在你的生命歷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不過這個角色,真是又卑鄙又猥瑣又狠毒。
公正地說,鐘會也很有才學(xué),還領(lǐng)過兵,打過仗。這小子是魏太傅、著名書法家鐘繇的兒子,也算是一個有名的人物。但他的才學(xué),和你一比,就差得太遠了。
已經(jīng)當(dāng)了大官的鐘會,平時倒是很尊重你,并很想與你交朋友。頭一回,他去拜訪你,你正在打鐵,看到他威武的車隊過來了,你沒有停下手里的活兒。鐘會在一旁等待多時,神情十分尷尬。他要走了,你才說:“聽到啥來的?看到啥走的?”鐘會很狼狽,但也很強硬地說:“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見到了所見到的而走!”
這一次,他在街頭百姓和自己的部下面前丟了面子,從此開始恨你。但誰叫你的名氣大、水平高呢?別人出了書,都想讓你指點指點,寫個序、跋什么的。后來,鐘會寫了一本書,也想讓你欣賞欣賞,評價一下,但他知道你太直率了,要是當(dāng)著他的面說起文章的毛病來,自己豈不難堪?他既膽怯,又想炫耀,就將他寫的書拋進你家院內(nèi),趕緊離開了。
鐘會的這種陰暗心理,你當(dāng)然不知道。但他卻窩了一肚子火,心胸狹隘的他,更加恨你了。如今見你出事了,他就想借刀殺人,趁機向司馬昭建議,要把你干掉。
余秋雨曾說:蘇東坡太出眾了,他周圍的人就顯得平庸了;蘇東坡太明亮了,他周圍的人就顯得暗淡了。其實蘇東坡是步了你的后塵,被無端的陷害和算計包圍了,始終沒辦法突圍。魯迅很喜歡你,曾經(jīng)多次校注你的文集。許壽裳說:“魯迅對于漢魏文章,素所愛誦,尤其稱許孔融和嵇康的文章。”想必魯迅一向喜歡“硬骨頭”。
但話又說回來,你也并非硬得像頑石,你的身上,有種不露聲色的浪漫,鏗鏘有力。
四
這種感覺,是在聽《廣陵散》時捕捉到的,這首曲子令你的風(fēng)姿展露無遺。此前,我知道天下有這么一曲《廣陵散》,因你臨刑前的彈奏而成絕響,打算此生只聽一遍,成為“絕聽”。
在一位朋友那里,我平生第一次聽到了《廣陵散》。由于心緒不寧,聽來覺得很平淡。朋友說:難道你沒聽到曲子里蘊含的力量和激情嗎?我實話實說:沒有。
于是對《廣陵散》有點失望,對嵇康有點失望,決定不再聽了。但《廣陵散》始終縈繞我心,忍不住想聽。一個冰冷的冬日,我獨自傾聽這首曲子,也許是當(dāng)時的音響太棒了,也許是《廣陵散》本來就很美,我的心好似被針劃了一下,感覺一下子就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拘謹,先由曲子的前端,輕輕劃過兩個滑音,猶如云中白鶴,忽然振翅。這樣一來,引子便有了,間歇便有了,然后是白鶴入云,倏忽不見了,而閃電、雷鳴卻突然來了,接著是大雨傾盆,情緒憤怒起來,思緒馳騁開來,什么也擋不住了!拘謹呀,約束呀,統(tǒng)統(tǒng)滾蛋吧!我要自由!無拘無束的嵇康,再現(xiàn)了。
接著,曲子的節(jié)奏又舒緩了,靜下來了,直至凈化為一湖碧水,凈化為一種心態(tài)。
其實,我知道《廣陵散》并非你所作,此曲取材于聶政刺韓王的故事:聶政的父親以打鐵為生,為韓王鑄劍,因誤了工期,被韓王殺了。聶政決心為父報仇。他得知韓王喜好音樂,就苦練琴藝,十年終成。聶政事先把匕首藏入琴腹,韓王聽他彈琴時,他突然抽出匕首,刺殺了韓王,自己也被殺死了。
壯士赴死,義無反顧,豪俠之氣,蘊含在《廣陵散》的每個音符里。也許此曲很符合你的性格,所以曲子雖非你譜寫,但你彈奏起來卻是得心應(yīng)手。你經(jīng)歷坎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勵志勤學(xué)。文學(xué)、玄學(xué)、音樂無所不通。你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也曾任中散大夫,于是后人就稱你為“嵇中散”了。
“嵇中散”和《廣陵散》,兩個“散”字,都與你有關(guān),冥冥之中,預(yù)示著什么?莫非你的鮮血,就要應(yīng)在這個“散”字上?
刑場上蕭瑟冰冷,盡管是秋天,那冰冷還是從屠刀下隱隱散開。三千太學(xué)生也散開了,他們勇敢地迎著刀槍,大聲呼喊:嵇康無罪,刀下留人!
人們的心被揪得緊緊的,而你的神情卻很從容。你幾乎是幽默地說:既然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何不利用一下?哥哥,取我的琴來!
悠揚的琴聲,在刑場上緩緩響起,真正的千古絕響誕生了。你一下一下地撥動琴弦,完全是用靈魂搏擊靈魂,用尊嚴撥動尊嚴。死亡,便被這沉靜凄婉的琴音擊碎,散落于無盡的深淵,變成了人們驚愕的欽佩和凝視。
這種受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經(jīng)過你的升華,鏗鏘有聲,成為永不散去的《廣陵散》了。但也有人會向暴君屈服,你的朋友王戎就是如此。
二.阮籍:你看你看阮籍的眼
曹魏和西晉,都在洛陽建都。魏晉時期,涌現(xiàn)出了歷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賢”,他們是阮籍、劉伶、嵇康、山濤、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賢”名揚天下,卻基本上隱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違背封建禮教的事。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陽的大街上赤膊打鐵,弄出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捻懧,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這是個在今天看來非常另類的群體,他們個個經(jīng)歷奇特,人人耐人尋味。首篇先說阮籍,他的個性非常鮮明——
阮籍的故事,很出奇。譬如他不經(jīng)常用嘴說話,而是用眼睛“說話”。他“說話”的時候,對待討厭的人,用白眼;對待喜歡的人,用青眼。你說怪不怪?
又譬如他到東平做官,離開洛陽的時候,只騎了一頭小毛驢,兩手空空,連一張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沒有,但到那里沒幾天,他就大刀闊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績。他搞的改革,拿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拆墻辦公”,他做得可真絕!
阮籍的“現(xiàn)場辦公”與“拆墻辦公”
話說當(dāng)年曹操的身邊,有一個深受信用的書記官,名叫阮王禹。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兒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時候,阮籍正好10歲。當(dāng)時正值亂世,到處可見鮮血和頭顱,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對當(dāng)官不感興趣。但他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從學(xué)問到人品都非常出眾,這就引起了官場的注意,朝廷非讓他當(dāng)官不可。
阮籍當(dāng)官,完全是抱著一種游戲的心態(tài),他的舉動讓人深感意外和新鮮。
第一個把他往政壇上引的人,是曹爽。阮籍推辭道:我身體不好,還是隱居鄉(xiāng)間為好。一年后,曹爽倒臺,他重用的幾個文人跟著倒霉,而阮籍沒受到牽連,逃過一劫。
司馬昭斗敗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與名士阮籍聯(lián)姻,讓阮籍的女兒做兒媳,就托媒人來敲阮籍的門。但每次來,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聯(lián)姻的事兒也就擱淺了。
一次,阮籍無意中說:我曾去過山東的東平,那里的風(fēng)土人情很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司馬昭就讓阮籍去東平做官。阮籍想:反正東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騎著驢就去了。到了東平之后,他發(fā)現(xiàn)官衙辦公是一人一屋,官員們商量公務(wù)時,還得到對方的辦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響辦公效率。
他立即“現(xiàn)場辦公”,下令把墻壁都拆掉?蚣芙Y(jié)構(gòu)的房屋,有“墻倒屋不塌”的特點,這樣一拆,房屋之間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溝通,又便于相互監(jiān)督,官員們不得不認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這種高度透明的辦公方式,哪個官員想接受別人的賄賂,已經(jīng)不太可能了。
最令人叫絕的是,阮籍辦完這件事后,覺得好玩的已經(jīng)玩過了,不屑于邀功請賞,總結(jié)經(jīng)驗向全國推廣,就騎著驢回洛陽了。前后算起來,他這次當(dāng)官,僅僅10天時間。
瀟灑,真瀟灑!唐代大詩人李白提起阮籍當(dāng)官的舉動,欽佩至極,寫了一首詩:“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風(fēng)。”李白是何等瀟灑之人,竟還佩服阮籍的瀟灑,可見阮籍是真瀟灑了。
有了前面的政績,朝廷又要阮籍做官,允許他在一定范圍內(nèi)任選一職。阮籍歪頭一想,說:我就擔(dān)任北軍的步兵校尉吧。
行!就讓你當(dāng)個步兵校尉。于是,阮籍就有了“阮步兵”的稱謂了。大家都以為他還會像上次那樣有所作為,再創(chuàng)輝煌,誰料,阮籍來到這個地方后,終日飲酒,不理政事。
原來,他是沖著酒來的!他打聽到這個兵營里有一個廚師特別會釀酒,庫里還保存著300斛酒!哈哈!有酒喝,他就來了!
除了喝酒,阮籍一件公務(wù)也沒管過。歷史上,像他這樣因酒而做官的人,實在太少了,實在太出奇了。
阮籍對封建禮教不屑一顧
阮籍醉酒后,愛躺在一個美女腳邊呼呼大睡,他的這種舉動,曾引起許多人的非議。
按當(dāng)時的禮教,男女之間防范很嚴,叔嫂之間不可以說話;男子對于鄰里女子,也不能直視。
于是,所謂的君子都標榜自己不近女色。而阮籍我行我素,從來不把這些規(guī)矩當(dāng)回事。一次,嫂子回娘家,阮籍大大方方地和她說話,與她告別,完全不理會叔嫂之間不能對話的規(guī)矩。
阮籍家隔壁有一酒坊,酒坊里有個小媳婦,長得漂亮,阮籍就經(jīng)常過去喝酒,喝醉了,就在人家的腳邊睡著了,根本不避嫌,小媳婦的丈夫也不起疑心。
這樣看來,阮籍完全是性情中人,干什么都自自然然的,不做作。他聽說有個女孩出身于軍人家庭,極有才華,又非常美麗,可是沒出嫁就死了。阮籍與這家人根本不認識,更沒見過這個女孩,但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急急忙忙趕去吊唁,在靈堂上大哭一場,對女孩的夭折,悲傷同情;對生命的脆弱,深感惋惜。
他哀悼完了,傾訴完了,覺得心里暢快了,就旁若無人地走了。他的眼淚,不是為了親情,不是為了愛情,只是為了悼念一個美好的生命。這看起來似乎很荒唐,但崇高與純潔,也就深藏其中了。一個男人能這樣哭,確實是心底無私了。
魏晉時期最講究“孝”,統(tǒng)治階級常常利用“孝順不孝順”為標準,給人定罪甚至殺人。盡孝的方式非常繁瑣,父母死后,做兒子的要三年服喪,三年素食,三年寡欲。更有甚者,還得在父母的墓旁搭個茅棚,守墓三年。
這種禮教對“孝子”是一種折磨和摧殘。阮籍對此很反感。他母親去世時,他正在下圍棋。噩耗傳來,對手不下了,阮籍卻鐵青著臉不肯歇手,非要決個輸贏。下完棋,他才從別人手中奪過酒杯,飲酒兩斗,然后放聲大哭,口吐鮮血。
他,在大悲大痛之前,做了一個停頓,這個停頓就是繼續(xù)下棋。這個停頓,等于把封建孝道,冷冷地擱在那兒了!他是故意這樣做的。但他的內(nèi)心是很孝順的,以至于在母親下葬后,他因悲傷過度而急劇消瘦了。
阮籍的青眼和白眼
上面已經(jīng)說過,阮籍不經(jīng)常說話,卻常常用眼睛當(dāng)?shù)谰,?ldquo;白眼”、“青眼”看人。經(jīng)他這么一折騰,也就慢慢地有了“青睞”、“垂青”這樣的詞匯。
細究一下,這里的青色,是指黑色。因為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時候,瞳仁在眼睛中間,看起來黑得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時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遭人白眼”,就是這個意思。其實,阮籍這樣做,是表明他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是顯示一種立場罷了。
你會說:表明態(tài)度,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不就得了!看官有所不知,阮籍生活的時代,禍從口出的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被判了死刑,所以阮籍也就懶得說話了,只拿眼睛來表達感情,有時竟像魯迅說的那樣:連眼珠子都不轉(zhuǎn)過去。
他的母親下葬前,有不少名士前來吊唁。其中一人名叫嵇喜,此人的官位和名氣都不小,但阮籍不喜歡人家,就拿白眼看嵇喜。嵇喜在靈堂哭拜的時候,按理說阮籍應(yīng)該陪著哭,但他卻披散著頭發(fā)坐著,不站起來也不哭拜,只是兩眼發(fā)直,表情木然。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阮籍完全不守禮法,完全不委屈自己的心態(tài)。他討厭的人,即使是來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給白眼,不搭理人家。但若是自己喜歡的人,就給青眼,很歡迎。嵇喜的弟弟嵇康來吊唁時,阮籍就很歡迎,馬上迎了上去,“青眼相看”,因為嵇康和他一樣,也是不拘禮法之人。
他活得是真實的!
由此看來,阮籍沖破“孝”的條條框框,來踐行真正的“孝”,只是想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表達一種愛憎,他只想活得真實、自在。
他的青眼與白眼,他對封建禮教的叛逆,除了表現(xiàn)在行動上之外,還蘊含在他的詩文里。他在《詠懷詩八十二首》中,無情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與社會的黑暗,流露了自己的憤懣和痛苦。他還通過《大人先生傳》,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先生”的曠達、瀟灑和自由自在,對于能擁有自由的生活和心態(tài),表示了熱切的向往。
但是,阮籍畢竟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會:宮廷內(nèi)部刀光劍影,權(quán)力之爭異常慘烈;門閥士族相互爭斗,名士們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場。何晏、嵇康、張華、潘岳、郭璞、劉琨、謝靈運、范曄……這些當(dāng)時一流的詩人、作家、哲學(xué)家,這些如今還活躍在中學(xué)、大學(xué)課本里的人物,一個個地,或被公開行刑于洛陽街頭,或被秘密地殺害于黑夜之中。
這是何等殘酷的現(xiàn)實!難怪何晏會說“常畏大網(wǎng)羅,憂禍一旦并”;難怪嵇康會說“心之憂矣,永嘯長吟”;難怪阮籍會感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這些知識分子,一方面有“憂生之嗟”,一方面又找不到出路。于是,阮籍就一個人駕著一輛木車往前走,往前走,他要尋找出路。
但是,他一次次地失望了,崎嶇不平的道路,把木車顛簸得像跳現(xiàn)代舞一樣,但那節(jié)奏,卻是最封建的音符,一聲聲使阮籍絕望。于是他大哭,無路可走的時候,他哭!這是史書上說的;有路可走的時候,他還哭!這是我現(xiàn)在推測的——因為從阮籍駕著木車上路之時,他就已經(jīng)知道,條條道路,都是死路!逼得一個名士束手無策,只有痛哭。魏晉,魏晉,你可傷心?
阮籍找不到出路,就大哭;劉伶找不到出路,就喝酒!看,他提著一壺酒,身后跟著一個人,拿著鐵锨。他扭頭對那人說:“死便埋我!”于是,他拼命地喝著酒,走出了洛陽城。
三.劉伶:酒海里的一條船
“一醉三年”夸好酒
坐在一輛鹿拉的車上,提著一壺美酒,車后跟著一個肩扛鐵锨的仆人,“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隆重登場了。
炎炎烈日下,構(gòu)想著鹿車載美酒的畫面,我們試圖沿著當(dāng)年劉伶出洛陽南行的土路,去尋找鹿車留下的歷史痕跡。在一棵大樹下,一位納涼的老人讓我找到一絲尋古探幽的感覺。讓我們驚喜的是,他說起劉伶竟然頭頭是道,劉伶“一醉三年”的故事,盡管有點“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的味道,聽來卻非常有趣。
傳說有一天劉伶出洛陽城往南,來到杜康開的酒店門前,只見門上寫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一看當(dāng)然不服氣,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聞了,他不先打聽一下我劉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我劉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沒醉過半天。既然你口氣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劉伶憋著氣進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來。劉伶喝了一杯還要喝,杜康就勸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直到三杯酒下肚,劉伶才嘆道:“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覺得天也轉(zhuǎn),地也旋,只覺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門后一路搖搖晃晃往家走去。
劉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為自己要死了,但還是難舍美酒,就對老婆交代:“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里。”說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說的安葬了他。三年之后,杜康來找劉伶,對劉伶的老婆說:“劉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還沒有給酒錢呢!”劉伶的老婆聽了十分惱火,說:“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你還來要酒錢,我還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說:“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領(lǐng)我到埋他的地方。”
他們來到埋葬劉伶的地方,挖開墳?zāi)梗蜷_棺材一看,只見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如生前一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劉伶醒來!”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睜開了眼,嘴里還說道:“好酒!好酒!”
真實形象與鹿車境界
傳說中的劉伶是個瀟灑公子,但真實的劉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鄭貞富說,史書中記載的劉伶形象欠佳,他“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有一次與人發(fā)生沖突,人家舉拳就要揍他,他忙說:“我這一身雞肋,怎能經(jīng)受住老兄的拳頭?”那人笑笑走了。
劉伶坐鹿車不是為了升仙,是為了過得比仙人還瀟灑;帶著鐵锨不是為了干活兒,是為了醉死后仆人能隨時挖坑把他埋了。對劉伶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酒,酒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寫《酒德頌》的“筆桿子”。
據(jù)說在佛家眼里,羊拉車、鹿拉車和牛拉車代表大、中、小三種境界。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為牛車太普遍了。大境界則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晉武帝才能享受這種“專利”。
晉武帝滅東吳一統(tǒng)中國后,就把他氣吞山河的氣概轉(zhuǎn)到了后宮。他聽說南朝女子格外嬌艷,就下一道令征選了五千吳國美女。晉武帝一看個個如花似玉,不由得龍心大悅,分派美女至各宮居住。加上此前他選入后宮的佳麗,后宮里的紅粉佳人超過一萬人。美女太多了,令他眼花繚亂不知道找哪個好,晉武帝開始享受他的大境界。他坐著羊車興沖沖地游歷后宮,羊車停到哪兒,就在哪兒下車臨幸美人。晉武帝今朝到東,明朝到西,好似花間蝴蝶樂此不疲……
既然晉武帝迷上了羊車,皇家的“專利”不能隨便侵犯,劉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也有人說,鹿車實際指的是僅能容一只鹿的小車。其實車是什么樣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酒,酒是本文主人公的靈魂,是他名垂千古的資本。
美酒和“人體藝術(shù)”
如果說劉伶是一條船,那么他的人生就像在酒海中航行。他一輩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喝酒。別人寫文章嘔心瀝血,他的傳世之作《酒德頌》,則完全是酒精泡出來的。
《酒德頌》大意是說:有所謂大人先生者,他將宇宙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天當(dāng)帳幕,把地當(dāng)席子,以太陽為門,以月亮為窗,一萬年不過是轉(zhuǎn)瞬而已。他隨著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飲酒是他的樂趣。貴公子、縉紳們聽到他的高論,紛紛怒目相向,拿禮法來非難他。但先生卻不停地端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濁酒,樂陶陶地醉倒在地。他不覺寒暑之苦,沒有利欲之情,認為世上的萬事萬物,不過是漂流的浮萍……
《酒德頌》寫得氣貫長虹,字里行間彌漫著張揚的自我意識,似乎偌大的宇宙也裝不下他!
如果以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觀點來看,劉伶是個十足的酒精依賴者,是病態(tài)的。但在他生活的時代,沒有人這樣認為,相反他卻因為大喝特喝而喝出一世英名。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
劉伶年輕時也做過幾天建威參軍之類的芝麻官,還被請去咨詢治國安邦的大計,結(jié)果滿腦子“無為而治”的劉伶說,這世界本來沒什么要緊的事情,都是好事者管來管去把這個世界管壞了。當(dāng)權(quán)者聽了這話豈能不惱火,馬上就把他打發(fā)回家了。
其實劉伶才不稀罕那頂破官帽子,他一心想著如何做個酒仙,好與亂七八糟的政治斗爭離得遠遠的,好把煩心的世事忘得一干二凈。他平時不愛與人交往,總是沉默寡言,遇到阮籍、嵇康這兩個知音,他才有說有笑,成為“竹林七賢”之一后,他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在竹林之中喝,回到家還要喝。劉伶喝到興頭上還把衣服脫了,光著身子在屋里晃來晃去,按西方人的說法,那是“人體藝術(shù)”。有一次,有人來到他家,看到了劉伶的“人體藝術(shù)”,但他沒有藝術(shù)細胞,只有滿腦子的“風(fēng)化”,就笑話劉伶不雅。劉伶卻有自己的“宇宙觀”:“我把天地當(dāng)成了房子,把房子當(dāng)成了褲子,你今天怎么跑到我的褲襠里來啦?”說罷劉伶就笑了,繼續(xù)伴著美酒進行“人體藝術(shù)”表演。
和老婆的“家庭戰(zhàn)爭”
劉伶這樣的“大酒鬼”,本不該娶老婆,他的人生伴侶不是女人而是酒。但他除了與酒為伴外,還娶了個老婆,老婆肯定要與酒“爭寵”了。
站在歷史的高度,劉伶喝酒是“革命工作”,是為了化解心中的塊壘,是名列“竹林七賢”的必要條件。對劉伶的老婆而言,一切要從家庭利益出發(fā),要從普通女人的生活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所以她認為酒是幸福生活的大敵,是劉伶身體健康的克星,勸劉伶戒酒合情合理,他沒有拒絕的理由。劉伶這樣一個大仙,皇帝的話都滿不在乎,老婆的話當(dāng)然也不會認真對待?上攵,劉夫人一定是勸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場又一場,但又有什么辦法呢?
有一天,劉夫人終于忍受不了了。當(dāng)時劉伶大醉一場,醒來后覺得口渴,就讓老婆給他拿酒解渴。積蓄多年的怒火一下子爆發(fā)出來,這個可憐的女人憤怒地拿起榔頭,把家里所有的酒缸全砸了,連酒壺、酒杯也給砸了。然后,她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劉伶說:“你喝酒喝得太多了,對你的身體健康實在危害太大了,這次必須徹底戒掉!”劉伶見老婆急眼了,馬上嚴肅起來,對老婆說:“你說得很對。不過,我自制力很差,自己難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吧,我求神靈幫助我,這次一定戒掉。你馬上去買供奉的酒肉吧!”
劉伶的老婆大喜過望,沒想到他這次終于變乖了。于是,她興沖沖地把酒肉買了回來,供在桌案上,然后點上了香燭,做好一切準備。只見劉伶來到案前,雙膝跪下,禱告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罷他端起桌案上的酒狂飲起來,直喝得爛醉如泥。
看來這個劉伶真是不可救藥了,他的老婆惱羞成怒,想出一個絕招來教訓(xùn)他。老婆假意支持他喝酒,并特意釀了一大缸酒。酒釀好之后,劉伶的老婆請他伏缸就飲,說一定讓他喝個夠。得到老婆的理解,劉伶深受感動,就趴在缸邊痛飲起來。誰知正在品味美酒時,他老婆用力把他推到酒缸中,然后把缸口蓋住,上邊再壓上木頭,她心想:這下子讓他喝個夠,從此就別再喝了。
三天后,劉伶的老婆一聽缸中毫無動靜,以為劉伶死在里面了,急忙把蓋子掀掉,一看缸中的酒已被喝光,而劉伶酩酊大醉,臥在酒糟之上。過了好一會兒,劉伶酒醒了,抬起頭來對老婆說:“你說過要請我喝個夠,而今怎么讓我在此閑坐著?”
這些故事雖沒有多少歷史依據(jù),但卻真實地體現(xiàn)了劉伶天馬行空的性格,也充分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境遇和心態(tài)。統(tǒng)治階級的血腥鎮(zhèn)壓,使一代名士不得不借酒澆愁,以酒避禍。
四.王戎:臥在算盤上的“隱士”
智慧是個寶,早慧更是稀世之寶。
王戎是歷史上有名的“神童”,出人意料的是,這個“神童”長大后卻變成了典型的吝嗇鬼,變成了“算盤精”。他的算盤在官場上撥得噼里啪啦響,在算計別人的時候,也被別人算計。但算來算去,王戎居然沒從算盤上跌落下來,他成了官場上的“不倒翁”,成了一個臥在算盤上的“隱士”……
兩眼如電的“神童”
在“竹林七賢”中,王戎年齡最小。他生于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比山濤小近30歲,比阮籍小20多歲,比嵇康小10多歲。王戎的父親王渾,在洛陽任尚書郎。王戎15歲那年,在父親的辦公室里見到了阮籍。
阮籍與王渾相處得不錯,但彼此沒有多少共同語言,阮籍每次去找王渾,總是說不上幾句話就走了。自從見到王戎后,阮籍就打開了話匣子,兩人談得非常投機。阮籍感慨地對王渾說:“和你聊天不如和你兒子聊天有趣。”如此聊來聊去,王戎就加入到“竹林七賢”這個小團體之中了。
在洛陽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鄭貞富看來,如果說王戎有趣,倒不如說他有智,而且他的智慧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來,還被人稱為“神童”。
王戎7歲時,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邊玩耍。一群人玩了一會兒后,都感到非常口渴,這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李子樹,樹上的李子個大皮紅,看著就讓人流口水。小伙伴們爭著上樹摘李子,王戎卻一動不動。別人問他為何不摘,他說:“這么大的李子,在大路邊卻沒有人摘,明擺著這些李子很苦嘛!”大家一嘗,果然不出王戎所料。
王戎不僅聰明過人,而且還是個小帥哥。更令人驚奇的是,他的一雙眼睛竟然可以直視耀眼的太陽,難怪一個名叫裴楷的人見到王戎后說:“這小子兩眼閃閃發(fā)亮,好像有電!”
兩眼如電的王戎,小時候還很有膽量。在他六七歲時,魏明帝曹把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廣場上,讓眾人觀看。王戎也去看稀奇。忽然,籠中的老虎猛地大吼一聲,震得大地似乎也抖動起來,圍觀的人嚇得四散而逃,王戎卻一動不動,神態(tài)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魏明帝曹在閣樓上看到這一幕后,也為這個小娃娃的膽量所折服。
也許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非凡膽量,使王戎在討伐吳國的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突出,他遣兵布陣、攻城略地,后因其功績卓著被封為安豐侯,在他的人生留下了光彩的一頁。
生不逢時的吝嗇鬼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神童”長大后卻變成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世說新語》點評魏晉時期的吝嗇鬼的文章共9篇,王戎就占4篇,真讓人對這個昔日“神童”的變化大跌眼鏡。
王戎的女兒出嫁后,可能因婚事操辦得闊綽了點兒,女婿手頭比較緊張,就向老丈人借了幾萬枚銅錢,結(jié)果每次女兒回娘家,王戎總是陰沉著臉。女兒當(dāng)然知道父親是怎么想的,就和丈夫想方設(shè)法趕緊把錢還了。這樣,王戎再見女兒時才又“陰雨轉(zhuǎn)晴”。
還有一次,王戎的侄兒要結(jié)婚,當(dāng)叔叔的當(dāng)然得“出點血”,表示表示。王戎咬咬牙狠狠心,給侄兒送了一件不值錢的單衣當(dāng)賀禮。過了一段時間,王戎越想越心疼,就伸手向侄兒“討債”,直到把那件單衣要回來了,王戎才舒了一口氣。
王戎有一個獨生子,名叫王萬,小小年紀就胖得出奇。有人好心地對王戎說,你這個寶貝兒子得的是肥胖癥,要趕快給他看病,不然后果不堪設(shè)想。王戎聽說要花錢,就如同割肉一般難受。不過,他自己倒是想出了一個絕招,不再讓兒子吃好東西了,只讓兒子吃糠,結(jié)果兒子越吃越胖,19歲時便一命嗚呼,從此再也不用浪費王戎家的糧食了。對兒子如此,王戎對自己也不大方,從來不舍得多花一分錢,不舍得多吃一粒米。由于他長期營養(yǎng)不良,結(jié)果面容憔悴、未老先衰,早早就拄上了拐杖。
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這個道理王戎也懂,所以他想方設(shè)法地掙錢。在當(dāng)時,經(jīng)商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還對商人有專門規(guī)定:商人必須戴頭巾,頭巾上要寫明自己的姓名和所賣商品的名稱;商人還要一只腳穿白鞋,一只腳穿黑鞋。愛錢如命的王戎要錢不要臉面。他家種有一棵李子樹,品種很好,吃起來非常甜,他就讓家人拿到市上去賣錢。令人拍案稱奇的是,王戎為了不讓別人得到他家的優(yōu)良品種,出售前總是將李子的核通通鉆破?這就是有名的“王戎鉆李”典故的來歷。
王戎官至尚書令,擁有大量田產(chǎn),富甲一方。但是,王戎仍不滿足,每天晚上還和老婆一起用自制的牙籌(一種計算工具)在燈下算來算去,挖空心思地盤算著如何才能掙到更多的錢。看著錢財一天天多起來,王戎的老婆越算越高興,忍不住對心愛的老公叫起“卿”來。“卿”是長輩對晚輩的親昵稱呼,就像現(xiàn)在父親稱兒子“小子”一樣,王戎覺得老婆這樣叫有失自己的身份,當(dāng)然很不高興。有一次,老婆又“卿”長“卿”短地叫起來,王戎就一本正經(jīng)地說:“女人稱自己的丈夫為‘卿’,不合乎禮節(jié),是對我不尊重,以后不要這樣叫了!”王戎話音剛落,老婆馬上就數(shù)落開了:“我親卿愛卿,所以才稱卿為卿。我不對卿稱卿,誰該對卿稱卿!”王戎無可奈何,從此就聽任妻子叫“卿”了。這件事流傳開以后,人們就把“卿卿我我”當(dāng)成了男女恩愛的象征。
現(xiàn)在看來,王戎實在生不逢時,能看出道旁樹上的李子苦,說明他眼光獨到,善于思考;鉆李而賣,說明他有產(chǎn)權(quán)意識;燈下算賬,說明他不辭勞苦,這些都是經(jīng)商之人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如果王戎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那他可能就不會被認為是吝嗇鬼,而是一個在資本市場上叱咤風(fēng)云的理財高手了。
曾是不愛財?shù)?ldquo;俗物”
王戎何時變得吝嗇起來,至今無從考證,但他曾經(jīng)很“慷慨”。王戎的父親王渾是個大官,死在涼州后,他的老戰(zhàn)友、老部下非常難過,紛紛解囊相助,捐贈的錢財達數(shù)百萬。但當(dāng)時王戎卻一分錢也不要。這件事使他聲名鵲起,人人都知道王戎不愛錢財。
不知道當(dāng)時王戎是不是在作秀,但由此可以看出王戎的“志向”。魏晉時期,名聲關(guān)天,沒有好的名聲,想在仕途上取得大的發(fā)展絕非易事。王戎為何要加入“竹林七賢”,和一幫大他一二十歲的老同志混在一起,恐怕不單單是為了討碗酒喝吧?他看重的是他和誰一起喝酒,因為阮籍、嵇康等人當(dāng)時已經(jīng)名揚天下了。
阮籍、嵇康等人也不是笨蛋,和王戎在竹林中喝酒的次數(shù)多了,大概看出了王戎的心思,就稱他為“俗物”。每次聚會王戎總是姍姍來遲,他一出場,阮籍就說:“你這個俗物又來掃我們的興!”王戎也不惱,反而笑著說:“像你們這樣的人,還有誰可以掃你們的興呢?”
從這兩句對白可以看出,王戎在“竹林七賢”中有點“另類”,其實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王戎祖籍山東,王氏一族在當(dāng)?shù)厥怯忻拇蠹易,王戎的祖父在曹魏時期就被封為貞陵亭侯。王戎的族輩中出了王衍、王澄、王導(dǎo)、王敦等人物,人稱“八王”,掌控著西晉、東晉的政壇。“八王”與同為山西名族的裴氏“八裴”并稱,兩家還結(jié)上了親家,王戎的女兒就嫁到了裴家。生活在這樣一個官宦世家的王戎,當(dāng)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不是一直混跡于竹林中喝得爛醉如泥。
小時候,王戎和裴楷一起拜訪鐘會,和鐘會打了個照面就走了。有人就問鐘會:這兩個小娃娃怎么樣?鐘會說:“裴楷清通,王戎簡要,20年后,這兩個賢人應(yīng)該成為吏部尚書。”這話不會不傳到王戎的耳朵里,恐怕從小他就立下了要當(dāng)吏部尚書的志愿。結(jié)果也真如鐘會所說,他和裴楷一起成為西晉政壇上的重量級人物。
宦海沉浮的“不倒翁”
父親死后,王戎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并當(dāng)上了相國掾(宰相的屬官)。此后,王戎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后來他因為挪用公款修建自家的宅院,按律應(yīng)當(dāng)免官,最后他花錢買平安,總算擺平了此事。此后,他又遷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將軍,奉詔伐吳。平吳之后,他晉爵安豐侯,增邑6000戶,賜絹6000匹,又大撈了一把。
推薦王戎做官的人,就是那個把“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推上斷頭臺的鐘會。王戎和鐘會是有交情的,當(dāng)初鐘會伐蜀前,告別王戎時問他“計將安出”,王戎卻說:“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后來鐘會反叛失敗,眾人都佩服王戎的“智者之言”。
王戎確實是個智者,有著非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不僅知道如何積累財富,更知道如何在險象環(huán)生的宦海中永不沉沒。
王戎的族弟王敦曾經(jīng)名噪一時,但王戎卻看出了他的致命弱點,所以每當(dāng)王敦拜訪王戎時,王戎總是推托自己有病而不見他,實際上是想和王敦劃清界限。后來,王敦果然叛亂,王戎因此沒受牽連。孫秀為瑯邪郡吏時,王戎勸弟弟王衍不要得罪孫秀,后來孫秀得志,殺了一大批官吏,王戎、王衍則安然無恙。
王戎官運亨通,位高爵顯,本來應(yīng)該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但他卻只是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一心想要專權(quán)的皇后賈南風(fēng)陷害太子,貴為太傅的王戎卻始終保持沉默。第二年,趙王司馬倫等殺了賈南風(fēng),數(shù)十名高級官員受牽連被誅殺,王戎也受到牽連,但由于他明哲保身,所以只是被迫辭職,沒有生命之憂。“八王之亂”中,王戎因為出錯了主意,險遭殺頭之禍,他連忙跑到廁所解手,又佯裝五石散藥力發(fā)作,故意掉到茅坑里,弄得渾身腥臭,才保全了性命。
王戎踏入政壇前,也許有遠大的抱負,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可能會有一番作為。但是,在隨時都會招來殺身之禍的魏晉政壇上,“智者”王戎只能自保性命而已,所以就有了他的種種讓世人鄙視的立身之道。而“竹林七賢”中的另一個人物山濤,卻比他活得從容,可謂悠然自得,左右逢源——請看下篇《山濤:一盆晃晃悠悠的溫水》。
五.山濤:一盆晃晃悠悠的溫水
好朋友前面已經(jīng)提到:山濤推薦好朋友嵇康來洛陽做官,沒料到“好心沒好報”,人家嵇康不但不領(lǐng)情,還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讓山濤非常難堪。
就因為這篇絕交書,從此人們對山濤“另眼看待”。他走在洛陽的大街上,人們迎面熱情地與他打招呼,可是扭臉就說他不夠哥們兒。其實這有點不公正,洛陽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鄭貞富說:這是一個誤會。
鄭貞富說,早就有人提出《與山巨源絕交書》可能是嬉戲之作,是“竹林七賢”哥們兒之間開的一個玩笑,竟然被后人很認真地當(dāng)成了佳作。結(jié)果,人們褒揚嵇康而貶低山濤,使這個“歷史定論”一直延續(xù)下來,造成了一樁“冤案”。
還有一種說法:嵇康寫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與山濤絕交,是與山濤劃清界限,實際上卻是為了保護山濤,不讓山濤受到朝廷的迫害,可謂用心良苦。所以,嵇康臨死前,才放心地將自己的兒子托付給山濤,而山濤最終也推薦嵇康的兒子踏上了仕途。此種默契,別人有所不知,這兩人卻心知肚明,足見兩人的友誼之深厚。
那么,歷史迷霧背后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竹林七賢”中,嵇康和山濤都很有“社會背景”。嵇康與曹魏集團是姻親,山濤與司馬氏集團是姑表親,當(dāng)司馬氏集團與曹魏集團展開你死我活的權(quán)力斗爭時,兩個好朋友的關(guān)系,就不可能不因為“社會背景”而蒙上一層陰影,但以兩個人的交情而言,絕對不可能輕易就絕交。
魏明帝曹臨終托孤,把齊王曹芳托付給曹爽和司馬懿。曹芳即位后,曹爽和司馬懿一直暗中較勁。曹爽結(jié)黨營私,專擅朝政,擠對司馬氏的權(quán)力空間。司馬懿則以退為進,稱疾歸養(yǎng),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反撲。
司馬懿的夫人是山濤的表姑,因為這種親戚關(guān)系,當(dāng)時任河南從事的山濤經(jīng)常去司馬懿家。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司馬懿并非真生病,就看出了政治局勢暗藏的玄機。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鑒同宿一室。半夜里,山濤忽然被驚醒,他越想越怕,就推醒了石鑒,對他說:“現(xiàn)在是何等形勢,你居然還睡得這樣香甜!你知道太傅司馬懿為何呆在家里嗎?”石鑒卻滿不在乎,依舊安睡。山濤連聲嘆息,連夜起身,找地方隱居去了。
其實阮籍、嵇康也看出了當(dāng)時的政治危機,相繼辭官而去。后來曹爽曾召阮籍出山,阮籍推托自己有病,沒有應(yīng)曹爽之邀,第二年曹爽就人頭落地了。
在曹爽與司馬懿的權(quán)力斗爭中,曹爽最初占上風(fēng)。但司馬懿是何等人物?他表面上不與曹爽爭權(quán),閉門裝病,實則在耐心等待時機。后來,司馬懿果然抓住機會,把曹爽殺了,自己獨攬大權(quán)。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野心勃勃,很快廢了曹芳,立曹髦為帝。
司馬師死后,司馬昭繼續(xù)專權(quán),并把那個最先放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曹髦殺了,立曹奐當(dāng)了傀儡皇帝。
后來司馬氏終于篡奪了曹魏政權(quán),在司馬昭決定太子之位時,山濤一句“廢長立少,違禮不祥”,奠定了司馬炎牢固的統(tǒng)治基礎(chǔ)。司馬炎坐上皇帝的寶座后,對山濤感恩戴德,自然要加以重用。山濤當(dāng)然也挺身而出,全心全意給晉武帝司馬炎“捧場”,他也順理成章地官運亨通了。
娶了曹氏家族的長亭公主為妻的嵇康就不一樣了,隨著曹魏政權(quán)的土崩瓦解,他與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自然有了“家仇國恨”。盡管他不一定與當(dāng)權(quán)的曹氏家族合作,譬如曹爽當(dāng)政時他就曾棄官隱居,但他絕對不可能再做司馬氏集團的官。作為一代名士,當(dāng)然會有不少人的眼睛盯著他如何選擇,更何況他生就一身傲骨,又豈能屈服于司馬氏!
從這一點上說,兩個人的選擇都沒有錯。但是,這種選擇只涉及了兩個好朋友的“工作問題”,所以嵇康慷慨激昂地寫就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可他要絕交的不是山濤,而是以山濤來暗指當(dāng)政的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當(dāng)然,嵇康和山濤的“私人關(guān)系”沒有絲毫的動搖,這也是嵇康死前將兒子托付給山濤的原因。
好丈夫
說到“托孤”,人們往往會想到劉備對諸葛亮的“白帝城托孤”,那種感情是何等厚重,嵇康對山濤的“托孤”之情,同樣體現(xiàn)了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且看嵇康最后對兒子嵇紹說的一番話:“巨源在,汝不孤矣。”后來,山濤對待嵇紹也確實像親生父親一樣,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嵇康去世20年后,山濤頂著重重壓力,舉薦嵇紹任秘書丞,把嵇紹“扶上馬又送一程”,沒有辜負嵇康的“托孤”之情。
山濤和嵇康、阮籍等人的友誼是非常真誠的,他們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山濤的妻子韓氏對他們這種“契若金蘭”的關(guān)系感到驚奇,就問山濤是怎么回事。山濤感慨地說:“一結(jié)識就可以和我成為朋友的,只有嵇康與阮籍這兩個人。”這更使韓氏好奇了,就想見識一下丈夫的兩位朋友。
過了幾天,嵇康、阮籍來看望山濤,韓氏勸說山濤留他倆在家中住下,并準備了酒菜。當(dāng)晚,韓氏透過墻洞觀看3人飲酒、暢談,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都不忍離去。事后,山濤問妻子對這兩位朋友的看法,韓氏感慨地說:“你的才能不及他們二人,應(yīng)該向他們好好學(xué)習(xí)啊!”山濤說:“可他倆卻認為我的為人和才干值得他們學(xué)習(xí),足見他們多謙虛呀。”
彼此都認為對方值得自己學(xué)習(xí),難能可貴!“竹林七賢”中,山濤年齡最長,他的妻子韓氏卻讓他向兩位朋友學(xué)習(xí),可見韓氏也是個“賢內(nèi)助”。最初山濤家里很窮,到40多歲他才戴上官帽,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他對妻子說:“你要暫且忍受這種饑寒交迫的生活,我將來會當(dāng)大官,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韓氏對丈夫也很有信心,而不像朱買臣的妻子那樣,受不了一時之苦,堅持要“離婚”,結(jié)果落個“覆水難收”,悔恨不已。山濤也很講夫妻情義,后來官做大了,仍不棄“糟糠之妻”。
山濤自信會當(dāng)大官,說明他有判斷力。晉武帝司馬炎一統(tǒng)天下后,就有點忘乎所以了,甚至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山濤卻對時局有清醒的認識,他勸說晉武帝不得輕視軍備,并大談軍備的重要性,大家認為山濤此論“乃天下名言”。可惜的是,他的話沒有引起統(tǒng)治階級足夠的重視,后來天下真的亂起來,因各地沒有充分的軍事準備,結(jié)果釀成大禍。難怪西晉宰相王衍感嘆:“山濤所論,與道暗合。”
好官
山濤是有很多方面都值得稱道的人。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在“竹林七賢”中他是好兄長,在一片混亂的西晉政壇上,他是難得的好官。
山濤40歲才踏入仕途,官運來得夠遲了,但當(dāng)他聞到政治斗爭的血腥之后,就想隱居不仕。司馬氏奪取政權(quán)后,他應(yīng)召入仕,曾輔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成為司馬氏集團的得力助手。司馬炎稱帝后,任命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晉爵新沓伯,后又出為冀州刺史,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職。他的官職越來越大,權(quán)力也越來越大,但他一直很清醒,多次以老、病為由辭官,無奈皇帝不許,還將他的官職升為司徒。直到77歲時,在他反復(fù)上表苦辭之下,晉武帝司馬炎才答應(yīng)讓他回家休息。過了兩年“隱居”生活后,他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山濤性情不急不躁,辦事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晉武帝司馬炎對他非常信任,即使有人告山濤的狀,他也不信。山濤任吏部尚書時,為朝廷選拔人才,每次一有官缺,就擬定備選官員數(shù)人,由晉武帝選用。晉武帝所選之人,往往不是山濤所推薦的人,有人就責(zé)備山濤選官不夠慎重,甚至說山濤不具備選官的能力。深知山濤為人的晉武帝,知道這是讒言,依舊讓山濤來選官。后來的事實證明,山濤所薦官員,辦事都很勤勉,有才干,眾人這才服了山濤的眼力。
山濤步入官場后,一向有長者風(fēng)范,不與同僚相爭。司馬昭手下有3名得力干將:鐘會、裴秀、山濤。裴秀與鐘會爭權(quán)奪利,互不相讓。而山濤總是站在公平的立場上,平心靜氣地從中調(diào)停,讓兩人能夠和平相處。雖然鐘會和裴秀彼此互不相讓,但對山濤不僅不怨恨,還非常佩服。除此之外,在當(dāng)時混亂的黨派之爭中,他不僅不拉幫結(jié)派,還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化解矛盾,對穩(wěn)定政局起了很大作用。
山濤做官,有廉潔之風(fēng)。當(dāng)時有個縣令,任職期間大肆搜刮民財,因為擔(dān)心別人告發(fā),就向許多居于要職的官員行賄,試圖“花錢買平安”。
當(dāng)然,這份厚禮也送到了山濤的府第,他送的是百斤絲綢。山濤不露聲色地收下之后,命人把絲綢包好,貼上封條,吩咐誰也不準動用。后來那個縣令案發(fā)了,不少官員被牽連。問到山濤時,他從從容容地把封存的絲綢取出來,只見上面積滿了塵土,封條上記載著哪年哪月、何人所送,一切寫得清清楚楚。
“竹林七賢”是個隱士小團體,后人常常以山濤入仕做官而對這個小團體有非議。實際上,把山濤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看一看,在他30多年的官場生涯中,他對社會的貢獻,遠比醉臥竹林要大得多。他為西晉王朝選拔了大量人才,對自己約束很嚴,不受賄賂,這在當(dāng)時污濁的政治背景下,猶如清風(fēng)一縷,對后人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說完山濤,再看阮咸。這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賢之一,故事雖少,卻是一位樂壇高手。
六.阮咸:一把帶著哭音的琵琶
琵琶是一種樂器。這種樂器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阮咸”。晉以后的一些朝代,干脆將琵琶稱為“阮”。
其實,“阮咸”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有兩個特點,一是行為上的曠達不羈,二是音樂上的細致入微。由于他對琵琶的制作和演奏都很在行,所以琵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在歷史上并不多見。
可他這么一個情調(diào)高雅的人,竟也有“不光彩”的經(jīng)歷:與一頭豬同在一個盆子里飲酒!那么,他作為當(dāng)時很有名望的文人和音樂家,為什么與豬同飲呢?他的處境和心境,又是怎樣的呢?
一
阮咸,晉初名士也。他和他的叔父阮籍一樣,都是曠達不羈的名士,人稱他倆為“小阮”、“大阮”。阮咸討厭官場的污濁之氣,蔑視封建禮教,寧可一人喝酒彈琴,消愁解悶,也不愿與庸人來往,大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超脫與曠達。
當(dāng)時的洛陽,雖經(jīng)受多次戰(zhàn)爭的破壞,但還是比較繁華的,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阮咸的老家在陳留,即現(xiàn)在的開封附近,但他剛剛懂事就很向往洛陽。
他的父親名叫阮熙,是阮籍的哥哥,曾做過太守,但是不知為何,阮咸家非常貧窮。少年阮咸相貌堂堂、談吐不凡,但平時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這使他有了自卑心理,總是一個人呆在家里,不愿與人交往。
晉初的社會風(fēng)氣非常不好,門第觀念很重,誰若是貴族出身,就會受到尊重;若是家庭貧困,又沒有貴族血統(tǒng),大家就瞧不起他。阮咸就常遭別人歧視。
當(dāng)時有一種民俗,是從漢代流傳下來的,就是在農(nóng)歷七月七這天,各家各戶都要把衣物拿出來曬一曬。按說,七月的陽光很好,把衣服、被褥什么的拿出來曬一曬,讓紫外線把那些霉了的、潮了的衣物消消毒,是很有好處的,但當(dāng)時人們曬衣物的目的,卻是為了炫耀。
炫耀什么呢?大戶人家,用綾羅綢緞縫制的衣服很多,拿出來晾曬,就像是舉行時裝展覽,紅白綠藍,隨風(fēng)飄舞,煞是好看?墒牵切┴毧嗳思,只好把舊衣服熨了又熨,把那些破了的和有補丁的地方都掩蓋起來,才勉勉強強地掛出來,心里是非常沮喪的。
話說阮姓是個大家族,好幾百號人住在一個區(qū)域。住在北邊的人都很富有,稱為“北阮”,住在南邊的人都很貧窮,稱為“南阮”,阮籍、阮咸等就住在南邊。
這南北的一窮一富,形成對峙,有了矛盾,也就有故事了。
這一年的農(nóng)歷七月七,家家戶戶又要曬衣物了。一大早,“北阮”的人都高高興興地把好衣服掛了出來,并互相打著招呼,炫耀著。阮咸在這邊看到了,覺得那些人很淺薄,令人厭惡。他回到屋里,拿出一條粗布短褲,用一根長長的竹竿,高高地挑起來曬到外面。
那短褲皺皺巴巴的,樣子很不雅,迎風(fēng)放肆地招搖著。這是他在示威。“北阮”的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覺得自己的好衣服面對著一條破短褲,擺闊有啥意義呢?就不再張揚了。有人過來問阮咸:“你怎么掛了一條短褲出來曬呢?”他回答:“既然這個節(jié)日到了,我也未能免俗,表示一下意思吧。”
成語“未能免俗”的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二
魯迅在《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一文中,對魏晉人飲酒、煉丹、服藥等現(xiàn)象進行了剖析,說這些名士赤腳、袒腹、裸體,讓自己的身體最大限度地接觸大自然,真是各有特點。在“竹林七賢”中,最懂音樂的是阮咸、嵇康和阮籍。三人之中,阮籍喝酒很厲害,嵇康服藥很厲害,而阮咸喝酒的方式很厲害。
阮咸喝酒,常常進入一種忘我狀態(tài),興致來了,有酒就喝,一不管酒的質(zhì)量如何,二不管是誰的酒,三不管身處何種境地。一次,他與族人聚飲,大家嫌用小杯子喝不過癮,改用一個大盆子代替,正喝得酣暢淋漓時,忽然跑進來一群豬。
那時的酒,類似今天的米酒,有種酸酸甜甜的味道,怕是豬也愛喝。只見一群豬拱著鼻子與大家爭飲,眾人連忙轟趕這群豬。一群大豬被趕走了,這些人卻驚呆了:好家伙,只見留下的一頭小豬,正和阮咸頭挨著頭,一塊兒扎在盆子里喝酒呢!阮咸喝得醉醺醺,小豬喝得美滋滋,竟不分彼此了!
眾人都笑了,趕緊對阮咸說:快把豬趕跑!它正與你痛飲呢!阮咸卻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那意思是說:天地造化萬物,原無貴賤之分,為啥就不能讓豬喝點酒呢?來來來!共飲,共飲!他熱情地邀請小豬,又痛痛快快地喝起來。
阮咸的這種做法,不但無視封建禮教,也超越了人性的弱點。1700多年前的西晉初期,封建禮教每天都在“吃人”,他這樣做,絕不是犯傻或者精神上出了問題,他這是在故意蔑視、反抗封建禮教。
阮咸的勇敢精神還體現(xiàn)在對愛情的追求上。他不像那些封建士大夫,心里想著女人,嘴上卻貶低女人,見了女人就躲開。阮咸曾經(jīng)喜歡一個婢女,這婢女是鮮卑族人,很漂亮。阮咸的母親去世后,這位婢女要遠走他鄉(xiāng)了,但阮咸只顧讀書,竟渾然不知。當(dāng)他聽說這位姑娘拿著行李走了,趕忙向別人借了一頭驢,騎上就追。
這時候他還穿著孝服,人們見他拼命追趕那姑娘,覺得有點過分,就問他:你追一個婢女干啥?他竟回答:“人種不可失!”直聽得人目瞪口呆,卻不知他說的是啥意思。
三
阮咸還是當(dāng)時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但他的文學(xué)作品卻沒有流傳下來,我們也無法通過文字窺見他的文采。但是,人們在他的墓穴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影子”。
這個“影子”,是一把琵琶,殉葬品,銅制的。這把琵琶伴隨他長眠地下,經(jīng)歷了從西晉到唐朝400多年的歲月。這把琵琶出土的時候,正是唐玄宗開元年間,天下歌舞升平,所以對樂器是非常重視的,唐玄宗讓弘文館學(xué)士元行沖對琵琶進行鑒定。元行沖鑒定后指出:此物正是阮咸的遺物。
經(jīng)過400多年的銹蝕,琵琶已經(jīng)滿身銅銹,不堪使用了,宮廷樂匠只好照著樣子仿制了一把,所用材料不再是銅,而是上等的木料。琵琶仿制出來后,經(jīng)過實驗,人們發(fā)現(xiàn)其音調(diào)激越清雅,就稱其為“月琴”。
唐德宗統(tǒng)治時期,著名學(xué)者杜估指出:既然“月琴”是依據(jù)阮咸的琵琶仿制的,大小、形狀以及音色都與原來的琵琶差不多,為啥不將月琴命名為“阮咸”呢?從此,我國的琵琶有了“阮咸”這個別名,以紀念這位有著鮮明個性的音樂家。
現(xiàn)在想想,那把埋在墓穴里的琵琶,不知隱藏著多少風(fēng)流故事。我們雖然無法目睹阮咸懷抱琵琶的風(fēng)姿,也無緣聆聽他的演奏,但可以肯定他那顆心絕不會與琵琶同朽!阮咸本人也像他的琵琶一樣,有著金屬般的質(zhì)地,擲地有聲!
阮咸的音樂天分很高,很小的時候就通音律。少年時代,他聽音樂時的表現(xiàn)便與眾不同,可以做到“神解”。所謂“神解”,就是樂聲只要鉆到了他的耳朵里,是高,是低,是清,是濁,他都能分清楚,而且絲毫不差。這樣說,可能有人不相信,說他會恁神?其實,古人的本領(lǐng),是萬萬不可低估的。
三國時期吳國的俊朗人物周瑜,就有這種本事,別人演奏時,他在一旁飲酒聊天,但只要有一個音符錯了,就別想瞞過他的耳朵。“曲有誤,周郎顧”,當(dāng)時流傳的俗語,說的就是這事兒。
這樣一來,阮咸就要得罪人了!他得罪的,竟是執(zhí)掌全國樂禮的最高長官荀勖。據(jù)《世說新語》記載:荀勖主管樂禮,位高權(quán)重,對音樂也很精通,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已經(jīng)是天下無雙了,但實際上他的音樂才能不及阮咸。一次,荀勖自造新律,請阮咸來欣賞,阮咸認為新律不合乎古韻雅樂,難以表現(xiàn)音樂里“中和”的境界,就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荀勖一聽非常惱火,認為阮咸是對他妄加指責(zé),是存心搗亂,就向晉武帝進讒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職。
阮咸當(dāng)時的官職是“散騎侍郎”。你看,當(dāng)時的官銜里不知為啥有那么多“散”字,嵇康被稱為“嵇中散”,最后彈了一曲《廣陵散》,飄逝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而阮咸的這個官職,“散”字后面又加上了一個“騎”字,就更浪漫了!似乎可見阮咸騎馬而來,輕彈琵琶,無拘無束,一路高歌地行走在天地之間。
荀勖進了讒言,使阮咸遭貶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原來,有人在掘地時挖出了一把玉尺,是周代的,這種尺子號稱“天下正尺”,被認為是最準確的尺子。荀勖如獲至寶,馬上用來校對新律。他這才發(fā)現(xiàn)阮咸當(dāng)初的指責(zé)一點兒不錯,新律都比正尺稍微短一點!荀勖羞愧難當(dāng),知道是自己錯怪了阮咸,深知阮咸的才能是被埋沒了。
看來,阮咸遭受的不僅是政治上的壓制,在樂壇上,他的才能也不能得到正常發(fā)揮,他常為此感到憤懣。據(jù)說,他的琵琶有時會自動鳴響一個顫音,那顫音聽起來很凄美,像人的哭聲。這當(dāng)然是人們的杜撰。不過可以料想,阮咸一生都很壓抑:寫了那么多好文章,沒有保留下來;彈奏了那么多美妙樂章,流傳下來的也很少;就連有的書上介紹他的生平時,竟也寫著“生卒年不詳”。
阮咸,是一把帶著哭音的琵琶!歷史委屈了他!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茫茫人海,誰是他的知音呢?
七.向秀:你為什么那么內(nèi)秀
一
話說向秀、嵇康在洛陽城中打鐵,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握著大錘,向秀拉著風(fēng)箱。嵇康先用錘子敲打鐵砧,像發(fā)出指令一般,暗示著一種節(jié)奏,向秀就根據(jù)這節(jié)奏拉動風(fēng)箱,控制爐火的強弱。
由于他們兩個都是名士,嵇康長得特別帥氣,向秀長得也很清秀,所以引來各色人等看熱鬧。那向秀和嵇康一樣,也是通音律的,所以拉起風(fēng)箱來,就像今天的手風(fēng)琴伴奏一般,好不熱鬧!再配上嵇康叮當(dāng)?shù)腻N聲,聽起來真像非常別致的樂曲。
那時候,由于剛剛經(jīng)過戰(zhàn)亂,駿馬都被征用做了軍馬,十有八九死在了戰(zhàn)場上,民間使用的“交通工具”以驢最多,所以人們與驢的“感情”較深。很多人想喊兩嗓子的時候,就學(xué)驢叫,連皇帝也不例外。如魏文帝曹丕到了郊外,就讓隨行的大臣們學(xué)驢叫,“獨唱”之后還要“合唱”,直到遍地能聞驢叫聲。
于是,向秀就在嵇康的錘子停頓的時候,讓風(fēng)箱發(fā)出了驢叫的聲音,并能模仿驢子打響鼻的顫音。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觀眾紛紛叫好。
可是,做大官的鐘會這時候來了,他表情嚴肅,儀仗威武,想讓嵇康、向秀主動過來迎接他,可兩位名士只管打鐵,都不理睬他。這時候,向秀還讓風(fēng)箱發(fā)出了驢叫聲,用來諷刺鐘會。
原來,鐘會曾任將軍率兵打仗,結(jié)果失敗了,死了好多兵士——“將軍擊鼓出征,嗡嗡嗡(驢叫聲);戰(zhàn)敗鳴金收兵,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錘聲)。兵士枉死沙場,當(dāng)當(dāng)當(dāng);將軍黯然神傷,嗡嗡嗡……”嵇康敲打著鐵砧,向秀拉著風(fēng)箱,向秀在心里默念著歌詞,就這樣“毛搗”了鐘會。
這是個笑話,是后人編排著惡心鐘會這個小人的,聊供一笑罷了。但也說明,嵇康與向秀是很鐵的哥們兒,彼此心靈相通。史書上說他們打鐵時“相對欣然,旁若無人”,那種風(fēng)度和場面,已經(jīng)成為洛陽一景了,并引來眾人模仿,后來竟有上百人在那里打鐵,個個光著膀子,露著黝黑的肌膚,像是進行體育鍛煉,又像是進行健美比賽,大家雖然不吭聲,但歡快的氣氛與爐中的火苗一起跳躍,很是有趣。
二
可是,當(dāng)時整個社會卻是灰暗的,沒有歡樂可言。
那時洛陽城里有好多槐樹。槐樹葉子小,秋風(fēng)一起就落了,灰灰黃黃地落了一地。街道兩側(cè)全是灰色的房子,穿著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在街頭慢慢走著,使整座城市顯得了無生氣。
所以,向秀的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他很少說話,就是寫起來文章來,也是吞吞吐吐的。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說:“年輕時讀《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
魯迅怪罪的這個“他”,就是向秀。這篇《思舊賦》,是向秀在嵇康被殺后寫的紀念性文章。在那種“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的黑暗中,向秀寫文章剛開頭就結(jié)尾,閃爍其詞,是可以理解的。
向秀是河內(nèi)懷縣人,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武陟縣人。他出生于公元227年,于公元272年去世,活了45歲(向秀生卒年份有爭議),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洛陽和修武度過的。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莊,行為也極似莊周,少年時就想為《莊子》做注釋。
當(dāng)時,為《莊子》做注釋的已有十幾個人,出版的書也有十幾種了,但向秀讀了以后都不滿意。他認為,這些注釋遠遠沒有把莊子的思想闡釋出來,只是在語言和章句上做了一些皮毛工作。他決心弘揚莊子學(xué)說,重新進行注釋。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好朋友、大學(xué)者嵇康。嵇康說:“我看不必了,這部書不需要再注釋了。再注釋,就會影響讀者領(lǐng)略書中的神趣了。”
向秀很執(zhí)著,沒有聽嵇康的,他堅持注釋《莊子》,結(jié)果把莊子的思想表述得十分出色,把以往人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妙思奇趣都挖掘出來了,于是社會上出現(xiàn)了《莊子》熱,大家紛紛重讀《莊子》?上У氖牵沒有注釋完《莊子》他就去世了。他所有的遺稿由兩個兒子保管。
當(dāng)時,他的兩個兒子年齡尚小,看見郭象來拜讀遺稿,他們就把遺稿給了郭象。郭象發(fā)現(xiàn)向秀還有《秋水》、《至樂》兩篇沒有注完,他靈機一動,就把全部書稿重新整理一遍,略加了一些自己的觀點,然后以自己的名義“出版”了,郭象從此聲名鵲起。1000多年來,后人一談到《莊子》的注釋,就將郭象奉為大家,而忽略了向秀的功勞。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案例之一了。
相對于“竹林七賢”的其他六位而言,向秀的名氣不夠響亮,《世說新語》里有關(guān)他的故事也不多。其實,向秀十四五歲的時候,文章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竹林七賢”的老大哥山濤,聽說向秀早慧,就專程拜見向秀。兩人一見面,山濤就發(fā)現(xiàn)這位少年果然超凡脫俗,就如同“已出塵埃而窺絕冥”一樣,兩人遂成忘年之交。經(jīng)過山濤的引薦,向秀又認識了嵇康、阮籍,幾個人就同為“竹林之游”。向秀雖然沒有完整的文集傳世,卻是少有的大哲人、大文豪。他的一部《莊子注》,時人稱贊“妙析奇致,大暢玄風(fēng)”。他的好朋友呂安讀后感慨道:真乃“莊周不死矣”!他在注釋時體現(xiàn)出的新思路,令后人難望其項背。他的《難養(yǎng)生論》,和嵇康的學(xué)問比起來,也難分高下。他的《思舊賦》,更堪稱絕唱。
在《思舊賦》中,向秀有意提到嵇康臨刑前眼望日影以及嵇康索琴彈奏《廣陵散》的情形。這是因為,嵇康的被殺在向秀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那么,當(dāng)時的慘烈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三
當(dāng)時,被押赴刑場的有兩個人。
前面一輛囚車上,站著身材修長的嵇康;后面一輛囚車,拉的是嵇康的朋友呂安。兩人是好朋友,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卻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因為是處決名士,老百姓都來看熱鬧,刑場就設(shè)在洛陽東市,也叫馬市。人們從建春門出來向東,走一段路到了東石橋,再往橋南,就看見斷頭臺了。向秀的心,隨著那一刀砍下去,就已經(jīng)碎了、裂了、麻木了。
殺了嵇康,朝廷監(jiān)視的目光就集中到向秀身上了,他著實有些害怕,他清楚地記得,打鐵的時候自己和嵇康捉弄鐘會的情形。鐘會是否會像他陷害嵇康一樣,設(shè)計置自己于死地或者打擾他的隱居生活呢?
不久,朝廷果然請他出來做官了,盡管他不愿當(dāng)官,但也不敢拒絕,他只好從隱居狀態(tài)中走出來,又一次來到洛陽。
其間,向秀的人格經(jīng)歷了痛苦的分裂。人格分裂,是當(dāng)時的文人普遍面臨的問題。魯迅先生也曾提到這個問題,他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還提到向秀的《思舊賦》,用以隱喻自己身處險境和不屈的心志。向秀屈服強權(quán)后,先后擔(dān)任了“散騎侍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完全是可以諒解的。
可是,向秀“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這一點很像東漢末年的徐庶——徐庶之母為曹操所拘,不得已他進入曹營,但他不發(fā)一言,不獻一策,以沉默來對抗強權(quán)。向秀也是這樣。
向秀是主張無為而治的,所以他做官之后不做事,消極無為,但他的內(nèi)心很痛苦。陳寅恪先生說向秀“在嵇康被殺后,完全改節(jié)自圖,棄老莊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但細讀向秀的《思舊賦》,字里行間充滿了刻骨之痛,暗示著他的不甘與憤懣,所謂的“改節(jié)自圖”,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于是,在熱鬧背后,他陷入深深的孤獨。這種孤獨,有時得靠圈內(nèi)人士從情感上來化解。山濤、阮咸、向秀、王戎,入晉后都做過官,大家在政治舞臺上互相扶持,體現(xiàn)出深厚的友誼。如山濤就曾舉薦過嵇康、阮咸、向秀擔(dān)任要職。還有,常居要位的王戎與嵇康修好,兩人能相處20年,這些都說明“竹林七賢”是一個團體,大家彼此是有照應(yīng)的。
尾聲:在性格上,七個人盡管都很放縱,但性格還是略有不同的。嵇康、阮籍、劉伶、阮咸,這四個人始終喜歡老莊,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好老莊而雜以儒術(shù);向秀則主張儒家與道家的合一。
【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賢】相關(guān)文章:
高考作文素材07-13
高考作文素材11-04
高考作文素材精選07-13
高考作文素材07-13
高考作文經(jīng)典素材11-06
高考作文素材11-02
高考作文素材集錦07-13
2023高考作文的素材06-08
語文高考作文素材11-03
2023高考作文素材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