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2016感動中國之張寶艷秦艷友
摘要: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寶貝回家,路有多長?茫茫暗夜,你們用父母之愛,把燈火點亮。三千個日夜奔忙,一千個家庭團聚。你們連綴起星星點點的愛,織起一張網。網住希望,網住善良。
“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寶貝回家,路有多長?茫茫暗夜,你們用父母之愛,把燈火點亮。三千個日夜奔忙,一千個家庭團聚,你們連綴起星星點點的愛,織起一張網,網住希望,網住善良。”
這是2016年2月14日,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為來自通化的大愛夫婦張寶艷、秦艷友發(fā)布的頒獎詞。這一刻,他們與屠呦呦、閻肅、郎平、官東等10位人物以及抗戰(zhàn)老兵、愛國僑胞這一群體,共同書寫了2015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你我。短短幾行文字,浸透苦辣酸甜,濃縮了為人父母的夫婦二人近十載“一網情深”的尋子征程——不是為了自家,而是為了天下所有苦苦找尋丟失親骨肉的父親母親。
1389,這是隨機選取的,2016年2月2日這個時間節(jié)點,“寶貝回家”尋子網累計收獲的成功案例;數字與日俱增,它意味著,經由“寶貝回家”的大愛護航,越來越多被拐、走失、流浪兒童與家人團聚,那些曾經傷痕累累的家庭隨之走出陰霾,重見陽光。
創(chuàng)辦公益網站,尋子信息共享,助力“寶貝”回家
主人公心聲:“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陽’,有孩子才有陽光和歡樂。想想那些丟了孩子的家長,日子是怎樣的煎熬?建個網站,就算只能找到一個孩子,就沒白辦。”
春節(jié)前夕,位于通化市和平路685號的“寶貝回家”志愿者協(xié)會,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內,張寶艷、秦艷友正與7名網站專職管理人員一起忙碌著,上網溝通、電話聯(lián)絡、錄入比對登記信息,鍵盤敲擊聲、電話聲不絕于耳。張寶艷說:“對于丟孩子家長來說,最難挨的日子就是年節(jié),別人在過節(jié),他們在‘過關’啊!”
失子之痛,張寶艷感同身受。這也是“寶貝回家”尋子網誕生的緣由。
時間回溯到1992年,張寶艷看到一篇揭露拐賣兒童罪惡的報道,令人觸目驚心!沒想到幾天后,4歲的兒子隨姥姥逛商場時竟意外走失了!“當時感覺五雷轟頂,天都要塌了!”張寶艷回憶,“幸好3個小時后,孩子找到了。不然我們真不能活了。”事后,如獲重生的張寶艷開始關注失蹤兒童的信息,并經常為尋子家長提供安慰與幫助。
張寶艷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的尋子渠道非常匱乏:要么貼尋人啟事,要么全國到處跑,還有的家長組成互助聯(lián)盟,帶上孩子的資料一起尋子。面對茫茫人海,想找孩子無異于大海撈針。很多家庭為了尋子花費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有的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張寶艷對此痛心疾首、夜不能寐。她和丈夫秦艷友商量:能不能建一個網站,把有價值的信息共享,利用網絡來尋找被拐兒童?秦艷友在通化師范學院網絡信息中心工作,對網站建設并不陌生,夫妻倆一拍即合。
2007年4月30日,經過多方努力,張寶艷、秦艷友自費創(chuàng)辦的“寶貝回家尋子網”正式開通,這是國內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面對被拐、流浪乞討兒童的公益尋子網站。秦艷友負責技術,張寶艷負責信息,網站主要欄目是“家尋寶貝”和“寶貝尋家”,設立24小時線索舉報熱線。他們從網上、報紙上找信息,去街頭尋找、打探、拍照,再把資料整理后傳到網上。
為了全身心投入尋子網管理,張寶艷毅然辭去典當行經理的職務,成了一名全職志愿者。她每天早上六七點鐘上線,維護網站內容,搜集發(fā)布求助信息。每天接打電話的時間就有好幾個小時,每個月的電話費從四五百元到一兩千元。很多熟人不理解他們,連一些受害家長開始也不相信公益尋子。夫婦倆雖然感覺有些“吃不消”,但還是咬牙堅持。一天凌晨兩點多,張寶艷接到一個丟失孩子父親的電話,他痛哭不止,說自己不能當著父母和妻子的面哭,只能一個人偷著哭。張寶艷說,如果那天不接他的電話,他很可能就會從樓上跳下去。面對這位痛苦的父親,張寶艷、秦艷友更加堅定了辦好網站、尋子打拐的決心。
苦心人,天不負。2007年6月21日,內蒙古警察職業(yè)學院的學生志愿者在呼和浩特公園發(fā)現(xiàn)一位老人領著一個孩子乞討,形跡可疑,上前詢問,老人神色慌張。志愿者馬上聯(lián)系了“寶貝回家”,并將他們帶往派出所。經查,男孩名叫張東,8歲,是甘肅民勤縣人,十幾天前被老人拐騙出來乞討。隨后,內蒙古警方將男孩送回家中。初次告捷,張寶艷夫婦喜極而泣,信心大增。
緊接著,“寶貝回家”相繼又找到被拐的孩子云飛、李圓開、張仕林、莫金昌……
“夢”是“寶貝回家”一位專職網管,她說:“在這里工作太有意義了。我們站長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尋親上,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每看到一個家庭團聚,都感動得想哭,能看到尋親人一生中少了遺憾,挺有成就感。”
隨著一個個被拐孩子回到父母懷抱,“寶貝回家”聲名鵲起,社會各界給予網站的支持和關注越來越多。公安部提供了1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支付房租、購買設備,通化市委市政府幫助解決了辦公場所、車輛和5個公益崗位,愛心企業(yè)和個人主動上門贊助……
“寶貝回家”則一直恪守初衷:無論成功與否,不花尋親者一分錢,各項相關收支在網站上公示。
網絡+志愿,民間+警方,建“綠色通道”,布天羅地網
主人公心聲:“志愿者是‘寶貝回家’最重要的力量;警民合作,搭建‘綠色通道’,創(chuàng)造尋子奇跡,一年找到一個,一個月找到一個,一星期找到一個,一天找到一個。”
2008年1月18日,張寶艷在通化市民政局注冊了“寶貝回家”志愿者協(xié)會,專門救助被拐與流浪乞討兒童。
從最初只有三四名志愿者,到現(xiàn)在志愿者隊伍達到17萬多人,“寶貝回家”利用志愿者遍布全國各地的優(yōu)勢,核實收集信息,反饋案件線索,并以QQ群為交流平臺,管理規(guī)模龐大的志愿者團隊。網站除了30多個各省市志愿者聯(lián)絡群外,還按尋人需要,分成100多個工作群,各項尋親及救助工作都能有序高效地運行。
基于尋親的多方合作不斷拓展。寶貝回家欄目和國內多家知名網站建立聯(lián)系發(fā)布尋親信息,和多地政府機構、媒體欄目、公益群團合作開展尋親活動。央視大型尋親欄目《等著我》在“寶貝回家”設立了通化工作站,已經聯(lián)手幫助了幾百個尋親人。長春工作站也于不久前成立。
最讓張寶艷自豪的,是公安打拐部門與“寶貝回家”建立的合作打拐機制和“綠色打拐通道”,公安部門還給志愿者提供專業(yè)培訓。公安部打拐辦也經常聽取志愿者們對打拐工作的意見建議,張寶艷提出的“建立打拐DNA數據庫的建議”,被公安部采納。全國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警民聯(lián)手,布下了尋親打拐的天羅地網。
1995年11月28日,3歲的萬雙健與5歲的姐姐萬艷同時在廣東被拐,家人悲慟欲絕,父親化血淚為詩:“呼天喚地欲西去,高堂幼仔托付誰?” 2015年4月,張寶艷與家長交談時,得知被拐的萬雙健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她突然靈光一現(xiàn):能不能通過公安部門人臉識別系統(tǒng),用兄弟的照片來找出萬雙健?她當即與公安部門協(xié)調。警方從戶籍系統(tǒng)中成功搜索出身在廣東的萬雙健!雙胞胎兄弟20年后再相聚,老父親熱淚長流。
2009年1月26日,四川的王啟浩和山東的岳隨民,做夢也不會想到,分別27年的父子,會在大年初一相見。岳隨民5歲時被拐,20多年他時刻都在渴望回家。2008年11月,小岳向“寶貝回家”尋子網求助。幾個月后就是春節(jié),湖北的志愿者“笑語盈盈”大年初一仍然在網上進行著資料比對,她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份尋子資料與小岳相似,經過認真的核實比對,確定屬實后,她分別告知尋子家長王啟浩和小岳。當天,兩人通過視頻相認。4天后,岳隨民帶著妻兒回到四川老家,全家人照了第一張全家福。
這是一組令人驚嘆的數字,從2012年開始,“寶貝回家”大約每兩天找到一個被拐孩子,每年找到200多個,持續(xù)3年。2015年,更是一年找回405個孩子。
“寶貝回家”志愿者的“最快尋親紀錄”,由早期的3小時縮短到1小時,直至以分鐘計。網友小梅被譽為火眼金睛的“神探”,她完成了90余個尋親任務。2011年9月18日,小梅所在的QQ群接到這樣一條信息:尋找1998年在廣東省從化市失蹤的楊婷婷。小梅立刻想起2009年登記過的一份“寶貝尋家”資料,馬上聯(lián)系了尋親家長。證據表明,資料的主人正是家長要找的孩子。這次尋親,從收到信息至反饋信息,前后花了不到1分鐘。
每一個成功案例,都凝聚著“寶貝回家”眾多志愿者的心血、汗水、責任感和集體智慧。
與時間搶跑,盼萬家團聚,愿“天下無拐”
主人公心聲:“我們并不希望網站越辦越大,而是希望登記的信息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萬家團聚,‘天下無拐’。”
“寶貝回家”做公益沒有間隔點,隨時隨地接受求助。作為“寶貝回家”的掌舵人,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大姐”,張寶艷特別忙,一年365天不休息,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因為一年中有大部分的時間在路上,為此她練就了超強的“睡功”,只要不上網,抽空就能睡著覺。已經54歲的她,駕馭著愛心網絡專列加速向前,宣傳、協(xié)調、尋親、打拐,每天處理大量相關事務,經常“開夜車”,志愿者們總要“監(jiān)督”她注意身體。因過度勞累,她患上了高血壓和嚴重的頸椎病。秦艷友看在眼里,很是心疼,無奈的他只能盡力多分擔一些。
尋子路上,張寶艷在與時間搶跑,與生命賽跑。她60多次南下北上,奔赴解救孩子第一現(xiàn)場,歷經過很多撕心裂肺、闔家團聚的時刻。她心急如火,“咱們得加油了,有的被拐兒童父母不在了,有的連尋家的孩子都等不及了。”
二娃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1月3日,罹患肺癌的二娃永遠閉上了雙眼。1982年出生、6歲時被拐賣的他,終其一生沒能再見到日思夜想的父母。在二娃生病期間,“寶貝回家”志愿者們給予他親人般的關懷,并幫他料理了后事。當天,張寶艷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二娃,你是‘寶貝回家’的孩子,我們永遠是你的親人。”
1982年,7歲的羅長美隨母親探父途中與母親失散,20多年后,志愿者根據她記憶中家人的姓名、被拐路線,經過分析和走訪,找到了她的家人,此時,父親遭受打擊病故,母親患上精神病。女兒回來的瞬間,母親清醒了,她拉著女兒的手跑到山上丈夫的墳前大呼:“美美回來了!”
1990年,4歲的四川男孩周雪剛在家門口被拐,被人販子以800元的價格賣給河北邯鄲一農戶。買主怕他逃跑,不讓他讀書識字。剛滿6歲,就讓他在荒山上放羊,直到13歲進城打工。20年后,通過“寶貝回家”,周雪剛找到了親生爹娘;丶液蠓街,在他被拐的那些年,父母痛不欲生,四處找尋。
張寶艷說:“其實找到1300多個孩子不是‘寶貝回家’的最大亮點,隱形的社會效應在于普及了打拐知識,營造了打拐氛圍,使社會上拐賣犯罪得到遏制,更多孩子避免丟失的傷害,更多家庭少了骨肉分離的痛苦。”
隨著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拐賣兒童婦女犯罪的嚴打高壓態(tài)勢,拐賣兒童案件的發(fā)案率在不斷下降,破案率和解救率在顯著提升。“寶貝回家”網站的信息統(tǒng)計也是一張全國打拐形勢的晴雨表,過去找到孩子的速度遠沒有登記丟失的速度快,2014年以來,情況得以逆轉,找到孩子的速度反超登記丟失的速度。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秦艷友說:“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關愛別人都像關愛自己家人一樣,就不會有兒童拐賣、家庭離散的慘劇發(fā)生了。”張寶艷也說,“雖然我的孩子已平安長大,但是未來我們還有下一代,他們都需要一個平安環(huán)境,我們今天做的,既為別人,也為自己。”
為“寶貝回家”傾注滿腔心血的張寶艷,先后獲得了“12.4十年法治人物”、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吉林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盡管“戰(zhàn)功赦赦”,張寶艷仍然只爭朝夕,她說,和那些找到孩子的少數幸運家庭相比,還有更多的尋子父母和被拐孩子經受著煎熬,在“寶貝回家”登記的求助信息還有4萬多條,期待著人們的幫助。
【高考作文素材:感動中國之張寶艷秦艷友】相關文章:
幫助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張寶艷、秦艷友夫婦02-25
讓合作之花常艷作文10-26
感動中國人物陶艷波的事跡及頒獎詞08-10
高考作文素材之“吃”在中國06-30
艷湖秋色作文10-11
2016高考作文預測:風雨之后 花開更艷09-25
家鄉(xiāng)的味道歌詞 雷艷08-16
我的朋友李艷作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