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范文700字
有這么一個說法特別有意思——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提升至世界水平。而今天所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流浪地球》,則可以說是這七千電影人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至世界水平。
從行星發(fā)動機的重元素聚變到推進地球至脫離太陽的逃逸速度;從木星的引力牽引到潮汐力的洛希極限;毋庸置疑這部國產(chǎn)科幻電影從頭到尾都充斥著“硬氣息”。作為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尤其又是硬科幻電影,它不僅能引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更能對于科學(xué)產(chǎn)生一定的指向意義。在想象力爆炸的同時,其視覺沖擊力也是令人嘆為觀止。但相比較這些,我個人最為觸動的則是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流浪地球》不同于傳統(tǒng)西方的科幻作品,其最為特殊的就是中國文化的'哲學(xué)內(nèi)核。好萊塢的特效公司工業(yè)光魔看到劇本時,他們最感興趣的不是視效問題,而是為什么地球出現(xiàn)危機時,我們逃跑都要帶著家人?在好萊塢電影的傳統(tǒng)套路中,地球遭遇滅頂之災(zāi)時通常有兩種解決途徑:超級英雄解救全人類,或者建造“諾亞方舟”帶人類逃出地球。而我們之所以會選擇流浪地球,大概是因為相比海洋文明,在東方文化里,對故土和家園的感情更深,同時,地球在中國人心中象征著人類全部的生活、文化和歷史。如果把地球變成宇宙飛船,就有了更深的含義——我們不是在流浪,依然和古老的文化在一起。這種反套路還表現(xiàn)在好萊塢大片里的超級英雄一定會活下來,但《流浪地球》中的劉培強在最后卻選擇用生命去點燃木星,化為星辰;在劉啟團隊點燃橙色光柱發(fā)射的一剎那,旁邊同時也燃起兩束橙色光束——還有其他人和他們一樣在努力。
這種家國關(guān)系的認知,這種生命的認知,這種英雄史觀大于個人英雄主義的認知——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的文化不是功夫,不是麻將,不是舞龍,這些膚淺的表皮并不能完整的代表我們的文化。團結(jié),進取,永不言棄,這些才是我們文化真正的內(nèi)核。
不論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進步與反思,還是意識形態(tài)的孰是孰非,它承載的意義也早已遠超電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