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教師觀后感
【范文一】
《第一書記》這部電影,且不論電影的拍攝手法、配樂布景,也不論片中星光熠熠,我覺得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樸實。
沈浩下鄉(xiāng)前,面對身邊友人的建議、領導的提醒、妻子的埋怨還有在省級機關碌碌無為多年的中年公務員的自我價值困惑,他勇敢地進行了一次生命的選擇。杯中酒盡,五味雜陳,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更有壯士去兮的氣概。
然而有志者事不成,苦心人天也負每時每刻在生活中真實上演著,跑斷了腿,磨破了嘴,還挨了打,工作依然舉步維艱。恰此時,苦熬多年的好友被提拔了。有不甘,有無奈,有遺憾,但面對妻子的發(fā)難,沈浩卻選擇了堅守。
修路、筑橋、蓋衛(wèi)生院、回收公有資產、重建大包干紀念館、引進國際企業(yè)……沈浩踏踏實實地做著,像雷鋒說過的“釘子”一樣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他用自己的努力、真誠和實干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打開了小崗進一步發(fā)展的新窗口,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最初的承諾。
沈浩不是沒有私心,他心疼自己的老娘、妻子、女兒,他期望能在下鄉(xiāng)的任期內有所作為,為未來的事業(yè)打開一個新局面,共產黨員不是鋼筋鐵打,他們也有兒女情長和理想抱負。因此,換一位下鄉(xiāng)的干部能守得住嗎?換一位下鄉(xiāng)干部,群眾們會去挽留嗎?這是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大愛,這是群眾對共產黨員最高的信賴和期待。
忽想起了入黨時的誓詞“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因為擁有了這個偉大的理想,一輩輩的共產黨員在充滿艱險的事業(yè)征程中披荊斬棘;因為擁有了這個堅定的理想,一代代的共產黨員在平凡的人生中譜寫了不平凡的旋律;因為擁有了這個崇高的理想,前赴后繼的共產黨員在不起眼的崗位上鑄就了輝煌。這就是理想的力量!
沈浩離開了,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還在,在機關、在工廠、在企業(yè),也在學校。我們的學校并非名牌,生源也很普通,身為教師共產黨員我們能不能懷揣理想,執(zhí)著追尋呢?我在思考,相信很多人也在思考。
【范文二】
熱血鑄就英雄魂,浩氣長存天地間。這就是在觀看了沈浩先進事跡報告會后我的第一感受。
沈浩出生于安徽省蕭縣圣泉鄉(xiāng)孫秦莊行政村,為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干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04年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fā)展兢兢業(yè)業(yè),先后為村里修了公路、為散居的二十六戶村民集中蓋了住宅樓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紀念館。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崗村動容。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他的事跡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走進了每個人的心中,令人感動,讓人難忘。
工業(yè)、興商貿、科學種田,以市場經(jīng)濟的頭腦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和高效農業(yè)……六年來,沈浩為帶領著小崗村做了太多的事。農家樂生態(tài)游促進小崗村振興發(fā)展,“大包干”紀念館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萬余人次……他敢于擔負起“中國改革第一村”的歷史重任,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精神,積極探索科學發(fā)展道路,促進了小崗又好又快發(fā)展。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科學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符合本地實際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努力創(chuàng)造經(jīng)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業(yè)績。涓涓情感的細流,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此時如春雨滋潤了每個人的心田。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因為我熱愛農村才會選擇為農村服務這項工作,在認真學習了沈浩書記的事跡之后,我不禁深思,為什么這樣一位處級干部會堅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農村的事業(yè)呢?看到小崗村的現(xiàn)實面貌以及強勁的發(fā)展勢頭,我懂得,這是一種熱愛,是一種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體現(xiàn)!
激動人心的報告,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每一位聽眾的心靈都得到了凈化,精神都受到了洗禮!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奉獻農村,學習沈浩同志無私奉獻、敢為人先的精神。農村就像一個大舞臺,沈浩書記無疑在小崗村這個舞臺上展現(xiàn)了他人生最壯麗的一幕,而我們,沒有理由退卻,我們必將踏著沈書記的道路堅持走下去!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凜冽寒風,悄然帶來的是您離別的腳步,但我們所有的愛,都將伴隨你青春的腳步,讓夢想綻放,讓我們的熱情在廣褒農村綻放,在廣大農村必將有千千萬萬個“沈浩”!
【第一書記教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教師第一書記觀后感08-07
教師第一書記觀后感匯總篇05-26
第一書記觀后感05-21
作文:第一書記05-05
電影《第一書記》的觀后感10-04
學習第一書記觀后感06-06
觀看第一書記觀后感06-06
第一書記觀后感匯總05-05
電影第一書記觀后感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