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敦煌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敦煌觀后感1
剛看了大型紀錄片《敦煌》,很震撼很痛心,也為古老的中國人自豪。習慣了看娛樂節(jié)目、偶像劇、時尚八卦,再次接觸這些有深度的東西,我被深深的觸動了。這些久遠而深厚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瑰寶,也是我難得的精神滋養(yǎng)。跟隨歷史的腳步我不時的陷入深思,深深的被吸引。記得以前上學時和剛工作時業(yè)余常讀書,可不知何時看的書越來越少,越來越“時尚”,與經典無緣,與靈魂無關,沒深度很浮躁。讀的書浮躁了,人也跟著有點迷茫和浮躁了。
最近,已經開始讀有深度的報紙,關心國家大事,工作生活再次度過迷茫,找到了新的方向、希望和快樂,很充實。人生是一次次的迷茫,又一次次的清醒,在這迷茫與清醒的輪回里,感謝有家人朋友始終相伴,感謝有書籍穿越時空的點撥,感謝有類似“敦煌”的精神滋養(yǎng),感謝時間撫平一切傷痕沉淀智慧人生!
敦煌觀后感2
如今電視里浮躁的東西太多,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雖有誠意水平卻欠缺,有水平沒境界還是問題,總之想在電視上看到點好東西真難。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放了紀錄片《敦煌》(10集),我一集沒落很認真看完了,很喜歡,總想寫點什么記錄下來。
這幾年電視里經常會冒出一些大制作的東西,所謂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實在是生造出些大場面的熱鬧,胡扯地糟蹋錢;還有一些投入大也確實有誠意,因制作者水平問題,出來的東西大而空洞、華而不實,用力過猛卻難打動人,再加上如今是個炒作的社會,萬事不離一個炒字,“震撼、終極”之類的宣傳詞鋪天蓋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钥措娨暤钠谕嫡娌桓姨吡,不過記錄片《敦煌》的誠意、水平和境界還確實打動了我。
據說為了這部片子,5年里攝制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數十萬公里,拍攝素材近400盤磁帶,制作者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蘊,多次與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及多位敦煌學者、研究人員進行文稿討論,再將這些徐徐反應出來,采用了一集演一個主要人物的表現手法,拍攝水平也不錯,高清攝像,很多畫面極美!關鍵的一點——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會為流失的、損毀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動就難免不客觀,紀錄片的一大忌諱就是不客觀,不過《敦煌》制作者的歷史觀是以前很少看到的,這部紀錄片很平靜、如涓涓細流緩緩地去講一些故事,帶給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動。
片子的'定位很恰當,沒有想把自己宣傳成大制作的東西,而且很少有特別正式的記錄片會用許巍的歌聲來做主題曲,雖然《悠遠的天空》是個老歌,但放在這個片子的片頭很合適,悠遠、空靈、虔誠的歌聲正是這部片子想向人傳達的感覺。片頭中制作者的名字在顯現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風吹走了,一下子讓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傷,敦煌以及我們和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化作沙被風吹走。
敦煌觀后感3
維時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國潭州府舉人趙行德流歷河西,適寓沙州。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經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發(fā)心,敬寫般若波羅蜜心經一卷安置洞內。
伏愿龍?zhí)彀瞬,長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yè)障,并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yǎng)。
最近閑著,把井上靖《敦煌》的電影和書都看了遍。故事背景比較復雜,但情節(jié)其實也簡單,主要講宋朝時一個書生游歷西北,被西夏俘虜、編入西夏漢人,然后跟隨漢長朱王禮在西北征戰(zhàn),途中救下一個回鶻公主,并和她相愛、相別,最后在敦煌——當時西北最后一座還由漢人政權控制的城市——搶救戰(zhàn)亂中的書籍文物的故事。
從演繹這個故事的角度來說,電影比書好看,濃墨重彩,情緒鮮明,更有古典主義的悲壯感。趙行德和回鶻公主的相遇、相愛,以及他們迫不得已分別,回來后趙行德眼睜睜地看著公主因不愿嫁給西夏太子而從高高的城墻上墜落,那樣的撕心裂肺、萬念俱灰,我們所感受到的不會僅僅就是這兩位的情緒,而是千百年來各國文學中所有愛情悲劇的意象都涌現出來了,羅密歐、朱麗葉,梁山伯、祝英臺,甚至是白娘子和許仙、至尊寶和紫霞仙子,愛恨離愁、生離死別,這就是電影,電影當然要富有戲劇性,要猛烈地沖突。
可是書卻不是如此,書如一潭清水,平淡得就像史書,卻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書中趙行徳對回鶻公主從來沒有像電影中那樣熱烈,他愛她甚至及不上漢長朱王禮,哪怕是沖突最強烈的公主墜樓,他也不過是遠遠望見了一個模糊的影子,連墜落的是誰都不知道,還是朱王禮同他講他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可即便如此,回鶻公主于他依然不過是萍水相逢的一段緣罷了,他來不是為了她,他走亦不是為了她。哪怕這一連串故事都是這么的波瀾壯闊、血色浪漫,可是我們的主人公一直都是清湯寡水、對誰都愛答不理、對一切都不怎么上心的樣子,生死由天,命運帶來什么就接受什么。
看書的時候我會懷疑他甚至從未愛過她,可是她那遙遠而模糊的影子,卻從此永遠刻在了他腦海中,他不會時常記得她,卻也永不能忘記她,直到最后,在沙州(即敦煌)城馬上淪陷,在那兵荒馬亂、火光沖天的世界末日,他默默地抄下經文,并發(fā)愿祈禱天下太平,可是他的甘州小娘子,那個遙遠而模糊的影子,卻也揮之不去地出現了,“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yè)障,并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yǎng)”。有一首已經爛大街的詩,用在此處卻是恰如其分: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愈淡,愈是濃郁,就像年少時校園的桂香,不經意間沁人。
敦煌觀后感4
經好友推薦,得知中央新聞頻道正在播放紀錄片《敦煌》,共10集,拍攝耗時6年。每晚等著看是看不到的,于是網上下載來看。以前對于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這個包含千百年精華的偉大杰作,但同時也聽說因為不懂,外行只是看熱鬧。于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看這部紀錄片,以備往后真的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但看了以后,真是淚流滿面啊!
《探險者來了》
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覺,就是悲憤和痛心。王道士發(fā)現了這個塵封百年的寶藏,上報官府,卻無人對此感興趣。倒是外國人千里迢迢來到敦煌,僅用了些許錢財,便將許許多多珍貴的經卷帶到異鄉(xiāng)。等到國人意識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當地官員將剩余經書護送至京時,居然只用馬車裹草席,遺失不計其數。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謂外國盜竊者倒是用箱子精心護送。心寒啊。更甚者,抵達京城后,貪官居然中飽私囊,將僅存的經書部分藏于家中,還為了不被發(fā)現,將如此貴重的珍寶一撕為二。悲憤啊。
“所藏經書和壁畫,以英國者為多,法國者為精,俄國者為雜,日本者為隱為秘,中國者為散為亂”。看到這里,我覺得,我不認為那些外國人是盜竊者,騙子,我覺得他們是在代表中國妥善保存這些精品。如果沒有他們,這些珍貴的東西只會被忽視,被遺失,被破壞。只是現在如果我們想看這些真品,要大老遠跑到大英博物館,法國國家博物館等去看,唉,這是不是一種債呢?人家千里來拿,我們國民要用千里去觀來還。
說王道士是罪人,是沒有遠見的小農民,這不公平。他為敦煌守了7年,沒有得到絲毫贊賞或報酬,這是灰常令人傷心和氣餒的。當這個淳樸善良的農民,遇到知音,不管他們是出于真心或為達目的,但他總覺得這些他發(fā)現的東西終于有價值了。不怪他,不怪他,呵呵!
《千年的營造》
跨越多個朝代,經歷千百年的歷史。有盛有衰,但至少有幸保存了下來,還好敦煌身處郊外,不會被戰(zhàn)亂所打擾。 做人也要低調,太鋒芒畢露,必然造滅,哈哈!
《藏經洞之謎》
原來在藏經洞之前還有很多珍品,但是因戰(zhàn)亂被毀了,F在世人所看到的,原來是靠僧侶們,民眾們手抄的,小小燭臺(燈光不足),毛筆書寫(很慢的),一頁一頁抄的,實在太牛了。道真和尚,為了補全和增加經書,到處去乞經。那時好像都是靠步行哦,小小身軀,在浩瀚的沙漠中前行,忒崇高了。后來雕刻印刷的出現,終于不用手抄了,所以現在技術的運用還是很有必要的,呵呵!
當時因為缺乏紙張,所以嚴格要求節(jié)約用紙,正反面書寫,寫錯還要寫個“兌”字才好兌換。反觀我們,唉,就拿我們醫(yī)院,我們科來說吧,這每天浪費的紙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偏遠地區(qū)的孩子還么有紙來寫,想到這里,愧疚啊。
《無名的大師》
“工匠莫學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來奴,妻是官家婢!笨吹浆F在,覺得那些工匠,畫匠,木匠好偉大哦,風餐露宿,吃不飽,穿不暖,卻為我們留下如此寶貴的財富。史小玉為了能有幸留下自己的壁畫,住在莫高窟長達6年,學習各個朝代的各家畫法。試想哦,如果這當中,他放棄了,不等了,那也就沒有《千手觀音》這幅畫作了!安皇且驗槭《艞,而是因為放棄而失敗!彼,這6年,是在磨練他的畫技,考驗他的意志,真正的夢想,是不該被放棄的。
【敦煌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2.敦煌的觀后感
3.游敦煌作文范文
5.敦煌游記作文范文
7.敦煌日落作文
8.美麗的敦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