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11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1
11月30日下午,實驗幼兒園組織了全體教職工觀看了主旋律電影《無手老師》。這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在大片云集、特效滿眼的今天,我們沒有想到,一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也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這部飽含高原氣息和黃土馨香的影片,用黃河源頭那樣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現給我們一個動人的人物形象——無手老師馬復興。
三尺講臺,三寸粉筆,鑄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締造出一個個夢想與情懷的奇跡。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也許世界上給你很多不公平,但是努力能讓你離你的夢想更近一點。也許你有很多艱難苦痛,但努力前進總能找到未來的方向。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世界上的努力不會白費。
無手老師復興頑強的毅力和堅持感動著我。他用最樸實無華卻又無私的行為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影響著在座每一位觀影的老師。
奮進路上,他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像有手之人。通過這個電影我學習到,在實現自己的夢想道路上只有挫折能使自己變得跟強大。一個無手之人都能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與堅強完成自己的夢想,我們憑什么不能做好,憑什么在挫折面前低頭。
作為教育工作者,觀看影片后黨員教師們深受感動,觀看電影后通過觀后感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體會。我們應該將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精神牢記于心,實踐與行。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2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無手老師》,出發(fā)點應該是希望我們老師學習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超越精神。
不知為何,我不太愿意將這部影片單純地與“苦難”、“勵志”、“無私”等字眼劃上等號。這部影片并沒有向我們投來無數個“催淚彈”,但看完后,卻讓人陷入了沉思。
我一直覺得馬復興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雙手,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為他打開了好幾扇窗。
就像他最終在獲獎感言地時候說的:我有三個愿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里念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三個愿望都實現了,不但能正常念書,還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還從代課老師轉了正,不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娶了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兩個懂事的女兒……最后,還有一個當火炬手的大驚喜從天而降,你說,他是不是很幸福?
有時候,我們反觀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樣的三個愿望,我們是不是早就超額完成了,但捫心自問,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都在完美與不完美中掙扎,都在貪念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還不夠多。
首先,來說說這部影片的男主角,馬復興,也許你會覺得他除了失去了雙手之外,呈現在眾人面前的都是完美的一面,他第一次在高考志愿上寫上“北大”二字時堅定的眼神,他對他的兄弟說自己的理想是考上最好的大學時的堅定,遭到別人欺負的時候,他像阿甘一樣,用奔跑的姿態(tài),拯救自己的靈魂,又在得知可以當老師時,同時用奔跑的姿態(tài),向世人宣告,自己似乎獲得了重生。
他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并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孩子,打開知識的大門,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他又在課堂上,因為一個發(fā)散性的問題,不經意間,似乎又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方式,演繹了一段極具浪漫色彩的愛情……
這一切,都是美好的,也就是說,馬復興的形象是完美的。
其實不全是的,他有過絕望,得知自己不能考大學時,差點結束了生命,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的生命應該是晦暗的,他放羊時的表情是淡漠的,目光是呆滯的,甚至,連別人的諷刺令自己一度崩潰,傻得要將自己狠狠掩埋在泥土里。
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是,他因為老婆的一句話大傷自尊,不僅嘴不饒人,手也不饒人,那個畫面讓人覺得,一個愛生如子,為了一個孩子重返學校,都能忍氣吞聲地在磚廠地上撿起老板扔下的滿是屈辱的硬幣的人,很難想象,怎么在自己的老婆面前,要發(fā)那么大的脾氣?
這就是真實的馬老師,有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再來說說他的母親,一直將“尕娃”這樣的昵稱掛嘴上,她一直為兒子打氣并安慰兒子:真主會給你一雙手,一雙心中的手。
同天下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孩子就是她的全部,當兒子焦慮地對她說:上不了大學,沒有工作,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該怎么辦呀?
她堅定地說:一輩子什么都不干,阿媽也養(yǎng)你一輩子!
看著兒子苦練粉筆字,她心疼得恨不得將自己的雙手替換給自己的兒子。
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然而,這份愛同樣折射出母親的一點小“自私”來,他心疼兒子,卻希望兒媳婦多做事,得知兒媳婦轉正后,卻又擔心人家會瞧不起咱家,會離開自己的兒子……
這份矛盾,這份擔憂,有那個時代的烙印,也有母親不完美的一面。
再來談談馬老師的妻子,漂亮能干,多數情況下善解人意,卻會在馬老師資助別人的時候,開始動搖,尤其是自己的工資是對方的兩倍的時候,也會有心理落差,也會抱怨,也會計較。
還有馬老師的學生,我想不可能是完美的,卻也做了很多令人感動的完美的事,第一次見馬老師在黑板上寫“無手老師”四個字時,流淚了,也會悄悄地用黑板擦幫老師壓住課本,以免翻頁,還為馬老師制造驚喜,贏得愛情,長大后,又會回饋給馬老師女兒對父親般的愛。
……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完美中伴著完美,因為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成長中的人。
這是導演的高明之處,都知道,116分鐘的電影時長,無法濃縮一個人幾十年的漫漫長夜,但塑造每個人物形象時,很用心,他想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人生。
那就是,不完美,才是完美的人生。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3
馬復興是一位愛崗敬業(yè),一心一意抓教學的園丁,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在下麻爾村民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他是中國教師中的優(yōu)秀代表,也是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他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不但影響和激勵著他的學生,也激勵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位建設者。若要拍攝好這樣一個人物,我們編導者不深入這個行業(yè)之中,不懂得這個行業(yè)規(guī)律性的東西那是天方夜譚。我們曾觀摩了許多不同小學教師的課堂,但最能感動我們編導的還是馬復興老師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用樸素的語言告訴人們一個不凡的人生經歷……在我們尋找最適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場景的選擇就成了一大難題。
前期籌備之初,我就帶領劇組主創(chuàng)人員踏遍了青海境內的淺山和腦山地區(qū),最后在湟中縣西堡鄉(xiāng)的鮑家溝村找到了本片較為合適的小學場景。同時,采訪過馬復興的家人、同事、學生,拜讀了馬復興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和馬復興老師對話,你才能夠在對話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經過一年多的深入體驗,劇作家和導演對劇中所有人物的刻畫找到了一種生命的元素,較為準確的設計了劇中人物的性格,沒有受到紀實新聞材料的羈絆和束縛,在原有的事跡基礎上能捭闔隨意地發(fā)揮和取悅人心的想像,使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讓人有如鯁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慚愧的震顫。
若說所謂的身殘志堅,馬復興的志向卻不是那么有遠大的抱負,他的思想抱負只是讓貧困的山區(qū)孩子不能輟學,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傳授讓家鄉(xiāng)不再如此貧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讓村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沒有文化就沒有出路,全片沒有華而不實的走秀。馬復興這個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義卻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強大的世俗和偏見的另一方的較量,是一種對意志的歌頌,對真情的禮贊。馬復興的敦厚、老支書的質樸、趙玉花的賢惠、周局長的務實、麻二蛋的懶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無不在觀眾面前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想像導演及劇作家可能對該劇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換句話說,你要拍攝這種行業(yè)性較強的影視作品,你就必須是半個專家,我想這就是規(guī)律、創(chuàng)作就是需要這樣的過程,這樣的體驗,這樣的經歷;就如同施耐庵在創(chuàng)作《水滸傳》時,把每個人物都進行了前期定性,心里有了堅實的概念。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4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由付冰和潘睿倩等主演的電影,影片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真實事跡改編,作為一名身殘志不殘的鄉(xiāng)村教師,他的這種人生大愛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網友們對這部電影有怎樣的感悟呢?一起來看看吧!
政教處組織學校黨員和部分優(yōu)秀老師去奧斯卡長安國際影城觀看電影《無手老師》,我是新來的老師,主動請求去觀影,目的就是想學習、想被某種精神所感動、想做一名更優(yōu)秀的老師。
電影開始了,主角馬復興出場了,他說:“我是一個沒有雙手的殘疾人,在童年時,我夢想著長出一雙手,現在,我覺得我有手,這雙手就在我心中———它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一雙手和知恩圖報的一雙手。我愿用心中的這雙手為黨的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生”。
這段感人肺腑的講話讓我的心靈為之輕輕的震了一下,“沒有手!怎么完成教師最基本的職責————為孩子們進行板書?又怎么批改作業(yè)呢?”帶著疑惑,不由自主的,我投入到了電影情節(jié)之中。
馬復興老師從出生到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的這一生是非常勵志的一生。
小時候,因為沒有雙手,又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去學校上學,還遭到同齡小朋友的侮辱和欺負,這時,就在馬復興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不但要上學,還一定要把學上好的強烈念頭。在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堅強的馬復興還在用光頭頭地兩個手臂夾著樹枝在地上練習寫字,當他的媽媽不忍心看著因練字而流血的馬復興,勸他“咱不練了,你的字寫得那么大,哪有那么大的本子呢?”這時,作為一個心疼孩子的母親,我被感動地哭了,這是觀影過程中,我第一次流淚。
第二次落淚,當看到高三填高考志愿,馬復興因模考成績十分優(yōu)異,堅定自信地在志愿表上寫下“北大”二字時,我驚嘆、驚喜、為馬復興的艱辛付出終于有回報而喝彩!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因為他沒有雙手,不能參加高考”,這樣的打擊讓馬復興幾乎瘋狂,失去了做人的勇氣,他上吊了!我的心懸了起來,生怕馬復興有什么意外,雖然我深知主角肯定不會死的,可還是為他的生命捏一把汗,作為一名母親,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一樣,讓我心疼,讓我落淚。
劇中最感人,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是馬復興作為一名民辦教師,他在下麻爾小學工作期間,對來之不易的教師工作的珍惜、投入,他善于學習,經常在沒課的時候去別的學校聽課學習。他潛意識里認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救國,使家國繁榮昌盛。因此,他為了流落在田間、街道、工廠等處的失學兒童能夠重返校園,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受盡屈辱,一家一家去做說客。為了人家的兒子能重返校園,被那孩子爸爸摔倒在泥坑里,為了給打工的孩子討要工資,被老板羞辱,把一把硬幣氣哼哼地仍在滿是沙粒和小石子的地上,對馬老師大聲吼道“撿呀!撿到了都是你的!”說完背著身得意地走了。
此時,馬老師沒有被羞辱嚇到,他沒有退卻,因為沒有雙手,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彎腰撿拾,馬老師跪在地上,先用兩只光禿禿的手臂合著去撿,可怎么也撿不到一枚硬幣,最后,馬老師只得跪在地上,用嘴去撿,這種情景所展示出來的馬老師身上的品質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我在想:“如果每位老師都有這種關愛流失兒童的行為,那就‘流失兒童’將會從字典中消失”。
還有,馬老師那種不計報酬、把每月僅僅20元的工資全部用來捐給有困難的學生交學費、買書包等學習用品。其實,他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在他媳婦為了轉正要給糧站教300斤公糧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要不要把這借來的糧食交給糧站,如果兒媳婦先轉正了會不會對她兒子馬復興帶來新的威脅,這些都給人真實的`感覺,這部分內容導演都處理得很接地氣。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他不但適合老師看,也很適合每一位家長陪著自己的學生看。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yè),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馬老師為榜樣,更加關愛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獲!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5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qū)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jié)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的孩子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jié)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xiāng)、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zhí)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wěn);蛟S,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為此,影片采用了紀實化的敘事方式,不去刻意講述一個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故事,而是注重于把勵志一類的主流價值觀念,轉化為富有質感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轉化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視聽畫面;它不主張演員一味地表演,而是讓他們和真實的環(huán)境、真實的人物完全融為一體。它采用了非職業(yè)演員出鏡、實地拍攝、自然照明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些努力,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張揚、不說教的主旋律電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親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邊發(fā)生。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演員認真閱讀劇本,主動到馬復興的家鄉(xiāng)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多次走訪馬復興所在的學校,與下麻爾村的村民、馬復興的同事、學生密切交流,認真觀察馬復興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把人物內在的情懷、境界及其人性內涵都較好地表達了出來。對于英模人物片來說,觀眾對人物的興趣和熱情,絕不僅僅是人物外在的行為動作,而是從人物經歷中所體現出的人性內涵和人文內涵。在這一點上,《無手老師》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稱道的。
這部影片,以張海濤等本土藝術家作為創(chuàng)作團隊的核心。本土藝術家擁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優(yōu)勢,他們在青海的文藝創(chuàng)作、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承中,理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此,我衷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像《無手老師》的拍攝一樣,繼續(xù)以具體的作品、項目為依托,下大氣力培養(yǎng)本土作家藝術家,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的舞臺,使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哪怕他們一時還經驗不足,但假以時日,他們一定可以成熟起來,一定可以擔當重任。
電影、電視是遺憾的藝術,《無手老師》同樣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說,劇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兒”演唱,就顯得長了一些;個別地方,也還不是十分貼近生活,而多少顯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跡。但是,瑕不掩瑜,就總體而言,《無手老師》應該說是一部既有思想內涵又有藝術創(chuàng)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來影視劇創(chuàng)作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6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边@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報大家自然喜不自勝,但如果遇到禍事,自暴自棄也是常有的。但如果萬人中有一強者。便如指路明燈,使不幸的入朝著光明的路上走去。馬復興便是其中之一。
馬復興誕生在甘肅青海大山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時不慎跌入火坑,造成雙手大面積燒傷,被迫截肢。當時,唯一幾歲的馬復興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但是雙手,更是他今后的前程與機遇。
由于沒有手,他從小被人嘲笑是怪物,由于沒有手,他沒法像同齡孩子那樣上學……但這些,都沒能摧垮她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意志。他開始發(fā)了瘋般,不分晝夜的練習用殘損的雙臂寫字,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究完成了他的上學夢?蛇@就結束了嗎?不!他知道,他與命運的角逐才剛剛開始,為了在班級里能夠生存下來,能夠少受異常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能不用更優(yōu)良的學習成績去贏得尊重,贏得喝彩。他再次墮入了通宵達旦,通宵達旦的學習中。終究,在經歷了九年的寒窗苦讀,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后,他終究迎來了第一次證明自己,改寫命運的機會——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師以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義,謝絕他填報志愿。他的夢再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這一度令他意志低沉,上吊輕生!
或許是上天垂憐,由于縣教育局無人。
可用,村里急需一位代課老師。平日里踏實肯干,人緣又好的馬復興成了人選。工作之初,他飽受各方質疑,還被孩子們譏笑為“無臂大王”但他沒有就此畏縮,反而大方承認本身缺點,并迎難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無所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推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導,一趟趟的聽課訪問。證明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并收獲了愛情。身為代課老師的他,每月的工資不過20塊,可他為了踐行對老支書的許諾,一直默默資助貧困學生,從未中斷。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為了保護學生課本不被淋濕,被脫落的梁木砸中,住進了醫(yī)院。后經教育局批準,成了一位公辦教師。在爾后的30多年間,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一線。后來,還當選為十大三農人物。奧運圣火傳遞手!
看完《無手老師》我突然想起美國作明威寫的“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馬復興的一生曲折跌宕,但正是這類用于抗爭的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具有精彩人生。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7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xù)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梢韵胍姡诖迩f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蛟S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zhèn)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人?纯此龅降目嚯y,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8
今天,我觀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思潮翻滾,被無手老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所震撼。
馬老師出生在青海省一個偏僻的農村,童年時代的一場意外使他失去了雙手,改寫了他的命運。失去了雙手,給他今后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他稚嫩的心靈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失去了雙手,好比鳥兒失去了羽翼,他也曾經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苦悶的彷徨之中。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和生活的重壓,他也曾經想過早早地去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每個人來到世上走一遭都挺不容易的,必須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才能圓滿地謝幕。馬復興就是母親的命根子,在媽媽苦口婆心的勸慰下,他又重新?lián)P起理想的風帆。人活著必須有理想,有追求,才能不在黑夜里迷失方向。他人生中有三個重大的企盼:第一大愿望是能和小伙伴們一起走入學堂,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粗媚_夾著小棍兒在地上練習書寫,使人久久不能忘懷;看著他用斷臂夾著筆在紙上反復地練習書寫,直到鮮血從斷臂上慢慢地滲出后,終于學會了寫字時,使人潸然淚下。有時候殘缺何嘗不是一種美麗,斷臂維納斯卻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更耐人尋味。他的第二大愿望是能有一份工作,在村支書的鼎力支持下,他榮獲了當鄉(xiāng)村教師的職業(yè)。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把自己滿腔的愛都撲在工作上,愛生如子,得到了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最后終于轉為公辦教師。人在做,天在看,苦心人,天不負,人只有在豪無功利之心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事時,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饋贈。他的第三大愿望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能有一個完美的家,好對好,賴對賴,彎刀對著瓢切菜,在好心人的張羅下,他找到了一個跛腳姑娘,但卻因為志不同、道不合,而沒有能走得更長遠。他大公無私的精神卻博得到了一個健全姑娘的芳心,丘比特的箭射中了他,最后愛情終修正果,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道不合不足為謀,強扭的瓜不甜,在一起生活必須有共同的追求才行。
好人總會有好夢!馬復興一個平凡的鄉(xiāng)村老師憑著頑強的意志,戰(zhàn)勝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在為別人的孩子著想成全別人的基礎上,最后也成就了自己。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人們對他投來無比欽佩的目光,愛是人類正大無私的奉獻,萬事互相效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他書寫出大寫的人字,激勵著無數人前進!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9
《無手老師》這部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涌動著的難以言說的情緒。
影片是根據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xiāng)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一個個去找,將失學輟學的孩子一個個找回;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捐贈學生,補貼學校;甚至供養(yǎng),資助學生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感動每一個人。不禁讓我感慨,這是當今真正所謂的師之魂!
代課老師馬復興,經歷人生不幸,各種異樣眼光,命運終于給了他機會:他成為了一個小學代課老師。他倔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對這份責任執(zhí)著的追求,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片中馬復興那被高原烈日拉長的身影和滿眼黃土卻閃爍希望之光。是何等的震顫人心,就只是因為那么一個簡單的信念和職責!
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評論名家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10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勵志電影。講述了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老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電影中的馬復興是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認輸不服氣敢擔當有責任。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長年累月用斷臂夾住筆練習寫字,他身殘志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堅定不向命運認輸,沒有手的他以優(yōu)異成績念完高中,當他滿懷希望地填報高考志愿時,班主任的一番話刺痛了他的心,殘酷的打擊他幾乎絕望,但是他仍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當他聽說自己可以當老師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艱難”備課生涯,學寫黑板字、學畫畫等。他沒有雙手,字卻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他為了提高學習教育,充實孩子們的生活,他四處跋涉去聽課,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由于他在的貧困山區(qū)小學,孩子的失學率較高,他就連自己那點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們身上,為他們買學習用品、買鞋子、交學費等。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馬復興老師在遭受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他的故事向我們傳遞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審計人要以馬復興老師為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審計事業(yè)出一份力。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11
《無手教師》是根據“全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稱號獲得者馬復興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馬復興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教師。
1958年的深冬,馬復興降生在下麻爾村一個普通的回族農家。不幸的是,他誕生四個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動玩耍的他,不幸掉進了嗤嗤燃燒的炕洞里。由于沒有及時發(fā)現,他的兩只手被燒焦了,還有后背、胸部……從此,馬復興失去了雙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肅的臨夏,甘肅臨夏和青海湟中從地理區(qū)劃上講都屬于河湟地區(qū),有著相近的民族構成、自然風貌和文化,所以,對馬復興工作的地方應該有更深的了解。
電影首先感動我們的當然是馬復興這個人。馬復興首先是一個樸實的人,這種樸實,首要地當然是來自于馬復興這個人,與其他正常人相比,馬復興沒有手,他是個殘疾人,這種殘疾讓他有了不一樣的經歷,體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來自于他所成長的這個環(huán)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雜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當地以花兒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這一方貧瘠、高寒的土地,滋養(yǎng)了他樸實的居民。劇中的馬復興也好,村支書也好,鄉(xiāng)上的書記也好,還有村里的鄉(xiāng)親也好,甚至于石灰廠的不可一世的老板也好,其實都是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這種卑微最是能打動人。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需要在影視的角度審視。但如果從影視的角度去審視的話,這部影片其實很難算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個電影下來,所選取的故事并不具有一個明確的主線索,各個故事之間是散的,聚合得并不好,給人感覺就像是小學生作文一樣,整個故事并不能夠打動人。
其次,從演員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鏡頭都給人一種小學生背誦課文的感覺,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背臺詞。
再次,服裝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馬復興頭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學翻新落成儀式上趙玉華頭上所帶的紗,都不合適,道具師還需要再下點功夫才行。
最后,劇中的語言,那一聲一聲的普通話念出來的“尕娃”和老校長純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間,產生的那種強烈的對比,對一個會用純正地方音說“尕娃”的人來說,聽起來真的很不是滋味。要么你就全部用普通話,把“尕娃”換成“孩子”或者“娃兒”,要么你就用地道的地方音來說“尕娃”,用普通話來念“尕娃”實在別扭得很。
最終總結起來說的話,人的事跡是好的,但是在影視表現方面還需下工夫,電影實在不是一個好電影。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11篇)】相關文章:
電影《無手老師》的觀后感04-13
電影《老師好》的觀后感04-19
電影《雷鋒》觀后感(精選20篇)03-07
《八佰》電影觀后感04-08
電影《小丑》觀后感04-02
電影《奪冠》觀后感悟03-29
電影《時間》觀后感03-26
電影《匠心》觀后感04-25
電影《奪冠》觀后感04-21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