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精選19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精選1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
為響應二中的號召,向單位請了一天的假,參加二中舉辦的傳統(tǒng)文化報告會。
在會場上,聽著老師聲情并茂、如泣如訴的演講,我思緒萬千,感受良多。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對于我們這些蕓蕓眾生來說,難見其滄海一粟;然而對已過中年、且為人父的我來講,感受最深的就是中華文化雖博大精深,卻很質樸,我們雖然沒有像那些專家學者那樣整天去研究她,把她上升到什么樣的理論高度,但我想我們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理解她,去感悟她,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去踐行她,把她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
在這么多的文化當中,我想最簡單、最質樸、也是最實際的就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的孝文化。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孝順父母,雖然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那么容易。
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把我們養(yǎng)大成人,這其中的艱辛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知曉的,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的人他是不會有什么感受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古語:“可憐天下父母心”。
記得大學的時候,一個年輕的老師跟我們說過:你們將來是要處朋友、結婚的,那我問你們,你們用什么樣的方法來看朋友的人品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你朋友對她(他)父母的態(tài)度是好還是不好就可以了,如果好的話那沒問題,如果不好的話那就別處了。你想想,他(她)連自已的父母都不愛,他(她)能愛你嗎?那是不可能的。當時只是一笑而過,經過這十幾二十年的生活,真正感受到了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如果一個人對自已的父母都不好那還能對別人好嗎?簡直是笑談,血脈相連,血濃于水永遠都是不滅的真理。
對于父母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認為首先要與父母保持一個適度的距離,有人說這叫“一碗湯的距離”。這樣非常好,首先,保證了各自的生活空間,又為孝敬父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其次,要善于化解父母遇到的麻煩,也許父母遇到的麻煩不是我們能解決的,但我們可以跟他們聊聊,從別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那時候麻煩也許就不是麻煩了,心鎖打開了,老人就快樂了,身體也就健康了。其實他們并不在乎有多少物資,也許一句溫曖的話語,一個真誠的笑臉都會讓他們心花綻放。大家還記得《;丶铱纯础愤@首歌嗎?它的流行不只是曲調悠美,我想更主要的是跟孝心有些關系吧,因為它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著名學者張緒坤曾經說過:當你對著冰冷的墓碑的時候,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晚了,都沒有意義了。更想起古人一句話叫:父母在不遠游。古人尚且如此,那我們現代人更應該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了。
在我國古代有著許許多多的關于孝敬父母的故事廣為流傳,例如二十四孝等,舉不勝舉。
無形中,孝敬父母也成了社會上衡量一個人品質的一條標準。在當今社會,面對繁雜的社會我有些茫然,然而內心深處的原則卻沒有變,那就是交朋友也好,處同事也罷,首先要看這人對父母的態(tài)度,如果這人對父母好,那么這個人一定不是什么大奸大惡之輩,值得交往,否則就不值得交往了。
林林種種的社會現象被老師當做事例搬到講臺上,似故事,似警鐘,時時刻刻在耳畔回想。聽完報告,走在回來的路上,外面已是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在每個人的腳下都是潔白的一片,而每個人走過去后卻留下了深淺不一、或直或彎的腳印。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2
常常在公交車聽到:給老 幼 殘 抱嬰者讓座,這種禮讓行為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但大家知道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嗎?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端午節(jié) 中秋節(jié) 重陽節(jié),等等,還有最令我開心的春節(jié)。
春節(jié)就是過年,一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一起吃年飯 放鞭炮 領紅包。關于年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傳說。
在很久以前,年是一種兇神惡煞的怪物。它的嘴巴大大的,張開嘴巴就像打開一個門洞一樣,看得人毛骨悚然,眼晴一閃一閃像火電筒,尾巴長得丑丑的,難看極了。
有一次,春節(jié)來臨時,動物們都冬眠了,只有年到處亂跑。年餓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想跑到村子里找食物。年一進入村莊,村民們就驚慌失措,都擔心年會跑到自己家里來,惶惶不可終日。
年到了一戶人家門口,大力一推,把門打開了,用那殺氣十足的眼神掃了一下屋子,里面空蕩蕩的。年再往屋里走,發(fā)現角落里有一個人怕得直發(fā)抖,年剛想撲過去吃掉那位村民,只見村民手腳搖擺起來大喊了一聲,把年嚇得屁滾尿流地跑了。
到了第二天年也學聰明了,用棉花塞住了耳朵再進村子,年心里想:這次我應該可以飽餐一頓了吧!年還是去了之前那村民家里。村民這次躲在一張又紅又花的被子里,嚇得滿身大汗,衣服都濕透了。這次年看到紅紅的被子又給嚇跑了。等年跑了,村民用竹子生起了火烘干衣服,這時年又來了,年看到火和聽到噼噼啪啪的燒竹子聲,跑得更快了。
經過幾次的經歷,村民們知道年的缺點,以后也有方法對付年了,村民再也不用怕年了。于是人們定下日子張燈結彩 飲酒擺宴,再也沒有見年出現過了。
所以我們現在過春節(jié)就有放鞭炮 貼春聯和掛燈籠等習俗。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3
最近看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公益論壇》的光盤,看后感想很多。在此之前我看過陳大惠老師和蔡禮旭老師所講的,學習《弟子規(guī)》怎樣做人的一系列書籍和光盤。關于傳統(tǒng)文化我也不是很懂,但看了這張光盤后知道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無價之寶。但不幸得很被我們拋棄了。今天我們又重新拾起學習傳統(tǒng)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在當今的社會里,人心浮躁、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與《弟子規(guī)》的要求相去甚遠,說白了就是不會做人。在論壇上講演的老師們,他們所講的內容非常感人,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后,在他們的身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梢哉f學習前和學習之后判若兩人。其中有位來自北京叫張華的老師,她講的特別感人。她本人是位癌癥患者,她曾畢業(yè)于一所名牌大學,畢業(yè)后順利地進入一所證劵公司。收入頗豐,很快就有了房子、車子、票子、以及當今社會上讓人羨慕的一切。于是,她拼命的消費享受,不懂得惜福,接下來果報也就跟著來了。
先是事業(yè)上不順利,婚姻上也亮起紅燈,身體上也出了問題,最后確診為惡性腫瘤。于是她開始抱怨上天對她不公平,甚至想到自殺。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后,她明白了發(fā)生這一系列的不幸的原因所在。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當你的德行不夠時,(沒有德行)你去享受大的福報,那么災殃也就跟著而來。張華老師講,她從小就不聽父母的話,和長輩頂嘴,長大后也不懂得孝順父母,和《弟子規(guī)》所講的怎樣做人完全相悖。
現在她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弟子規(guī)》之后,懂得了孝順父母,認識到過去的行為錯了,她在父母面前磕頭懺悔,發(fā)誓一定改過。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佛教里常說“境隨心轉相由心生”。由于她的心念轉變了,身體也隨著發(fā)生了變化。她再去醫(yī)院檢查時,醫(yī)生驚奇地發(fā)現腫瘤縮小了,可以做手術了。后來通過醫(yī)生們的努力,手術很成功,她也終于恢復了健康。張華老師用她的親身經歷,活生生的事實告訴人們,癌癥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們按照自然規(guī)律,去生活、去做人、去孝敬父母、去愛你身邊的人,那你的一生一定平安快樂。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惫湃说脑捨覀円欢ㄒ斡浽谛难!
我皈依佛教多年了,但我看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光盤后,感到很慘慚愧。與那些在論壇上講演的老師相比,我做的太不夠差距太大了。我明白了為什么學佛多年,而進步緩慢吶,原來是沒有學好怎樣做人。《弟子規(guī)》講“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見躋”,我一定努力向他們去學習,先學做人。做一個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使者,讓身邊更多人學習《弟子規(guī)》,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老祖宗的教誨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讓更多的人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受益者。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最終會成為人們向往的人間凈土!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4
今天,學校給我們看了關于這方面的視頻,主要講了:“仁愛,愛國,好學,清廉”等多個主題,講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
其中,“好學”這個主題,講述了匡衡非常好學的故事:匡衡很好學,但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活掙錢,只有晚上才能看書,但是,他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于是,匡衡小心的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鄰居家的燭光就透了過來,這樣匡衡就能在晚上看書了,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又如,其它方面還講了“孟子”等人,古代那些名事講也講不完……
我被驚住了,中華民族競如此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人都能做到“仁愛,愛國……,他們可以做到,那么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就更應學習弘揚祖國優(yōu)良的文化、家風。
家風是什么?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代傳承,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厚育的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上一代的爸爸媽媽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家風傳給了我們,那我們也要學會并傳承這偉大的家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傳承并弘揚我們優(yōu)良的家風。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tǒng)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5
今天聽了這堂傳統(tǒng)文化的課,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百事孝為先,“諸事不順應不孝,孝字全家安”學習傳統(tǒng)文化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夫妻和睦、教育孩子、做好人,重新認識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2!靶值烙、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孝順父母并不是給點錢,買件衣服這么簡單,我們的言行舉止、學習和工作中都要做到讓父母安心,不要讓他們擔驚受怕,“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人要多做善事,才能積福,才會有回報!人要懂得感恩與報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別人對你的恩德要永記于心,別人有做對不起自己的事要忘記,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當一個人做盡了壞事,沒有道德心、羞恥心的時候,就會出現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自然規(guī)律。
聽了康金利老師兄弟倆的講座才知道,為什么家里會有這么多的矛盾災禍,才知道解決家庭問題的方法都要從自己內心去改變,一切從我做起,讓家庭充滿和諧歡樂。
學習傳統(tǒng)文化能讓企業(yè)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中國是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以人為本是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首先把人教育好,把傳統(tǒng)文化一直堅持學習下去,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6
咱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至今,已經有二三千年的歷史了。比如說:相聲 民族舞蹈 剪紙等等。那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剪紙藝術吧!
剪紙是一種既古老又好玩的東西,剪紙所刻的人物或動物都活靈活現。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八仙過海吧。
你看,八仙過海的情景是不是很有意思。何仙姑站在一片大大的荷葉上面,之所以這樣他才叫何仙姑吧。還是八仙之中唯一一位女性呢?瓷先ヌ貏e年輕,應該是八仙里面最年輕的一個吧。她穿著漂亮的衣服,肩上還披著一條既美麗又好看的絲帶隨風飄動,好像比天仙還要美麗呢。烏黑的秀發(fā)還盤起來了,頭上還別著有花朵的美麗發(fā)簪呢,真是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女!
再看藍采和,他坐在一個大大的鋪滿五彩斑斕的鮮花的花籃里,好像在為人們?yōu)⑾挛宀世_紛 各種各樣的鮮花。有粉紅的山茶花 金黃的桂花 玫紅的臘梅 血紅的玫瑰……真是香氣迷人 芬芳撲鼻。∧憧催@花籃里面的花是不是特別好看 特別香呢?他看起來比何仙姑還要年輕,其實何仙姑比藍采和年輕。還扎著兩個丸子頭,穿著比較單調的衣服,你們一定以為他是小仙童,其實他已經不是小仙童了,他可是名符其實的大神仙了。你看藍采和是不是特別像小仙童呢?
再看張果老。他騎著毛驢,不過是到騎著毛驢。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只不過我一直在想張果老倒騎著毛驢不會摔下來嗎?滿臉的胡子在最周圍,看起來很老,真像一位有很多胡子的老爺爺。還帶著一頂大大的 長長的帽子,帽子后面還有一根長長的飄帶。衣服的袖子特別長,看起來就像一位很奇怪的老神仙。
你看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是多么淵遠流長 博大精深,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是多么傳神啊!剪紙藝術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的。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7
隨心看過《中國式離婚》《金婚》很多內容都誤導了觀眾,明明沒有愛情了,還用道德和孩子維系,這不是自己欺騙自己玩兒嗎?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已經很落后了,才現在導致這么多婚姻破裂,我實在看不慣中國式的婚姻。但中國的電視劇還一再播放,讓悲劇上演,真是有些可悲。
寫情感是提倡人們學習如何去愛,去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情,而不是為了愛情就一味的忍氣吞聲。夫妻之間絕對是用愛結合的,沒有愛情,沒有和諧的性生活,都是不正常的生活,內心都不會真正快樂起來。除非自己欺騙自己過的很幸福,快樂不快樂只有自己說了算;橐鲋袥]有愛情,完全可以離婚,大多沒有愛情的婚姻,都出現了婚外情,有的欺騙,有的知道都不敢離婚,難道你這是在意你的愛人,大多都是一些沒自尊、自愛的女人,讓自己的身份更加卑微,中國的婚姻,說不離婚是為了負責任,那根本不是責任,是欺騙,嚴重欺騙行為。什么叫幸福?是彼此真心的結合,不是用外界的東西維系,這是痛苦,不是幸福。都沒有共同語言了,要這樣的婚姻有意義嗎?
本身傳統(tǒng)思想導致了這么多的婚姻危機,為什么還要讓孩子們繼續(xù)復制呢? 其實,孩子也是生活在欺騙里,男人、女人都會良心不安,為何不放自己一條路,放對方一條,守著一個死婚姻有什么意義?沒有愛了就分手或離婚吧,這樣才叫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這才是真正尋求自己的幸福。活的才不遺憾。
女人不是懶與勤快的問題,是不理解自己的老公,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到底需要什么,當然有的男人也是很有責任感,可他并不真正的幸福,因為他的妻子除了做飯、洗衣服,思想上一點也幫不上,人活著是為了精神呢?還是物質呢?取決與人的內心。不管男人、女人,道理是一樣的。
隨心理解的愛就是這樣子的,愛情不是卿卿我我,男人就應該以事業(yè)為重,女人則輔助自己的男人快樂,有一份安定工作的同時,重要的是思想上要進步,讓自己喜歡的人,積極、熱情,充滿動力和快樂。各個方面的知識,都盡量去學習。讓自己的愛人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8
自從今年2月6號開始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到現在已經7個月了。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弟子規(guī)》,很受教育。最大的體會就是:做人必須孝敬父母。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所以孝是基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這個人的品德可能就有問題。
我 的父母對我們姐弟三人非常疼愛,從衣食住行到工作樣樣掛在心上,即使現在我們都成年了照樣如此,好像我們總也長不大似的。反觀自己,對照《弟子規(guī)》,那真 是大不孝了。比如,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時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觀點明明是錯誤的,可他們就是認為是對的,自己往往會不耐煩,甚至有時說話還很嗆;再比如去 地里干活,父親很少歇一會,還好靠晌,春秋天還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歲的父親累著,總是摧他歇會、別靠晌,可他就是不聽,自己有時就著急;還 有,雖然離家不算遠,也不是經常回家,有時連個電話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對自己的愛相比真是連十分之一也沒有,這些需要在今后認真加以改過
再 一個體會,就是吃虧是福。我的父母非常淳樸,也很本分,很樂于助人。我小的時候,記得誰家有事需要幫忙,就是自己的事不干,父親也會去給別人幫忙。因為他 干活實在,都愿意找他,沒有幫不到的人家。蓋屋這樣的大活,過去都是找人幫忙,不想現在都花錢包出去。有一次我記得很清楚,父親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 院子里轉圈。別人家蓋屋請他去幫忙,母親不愿意,因為吃飯有點熱氣都不行,那么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顧他。父親就和母親急,硬是忍著疼去了。有個遠方叔叔,他 父母去世的早,父親就經常叫他到家里吃飯。別人都說父親傻,可他不管別人怎么說,照樣按他的想法去做。都說老實人吃虧,可也有得到回報的時候,去年父親腦 梗住院,正好趕上麥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別人幫忙收的,并且給運到家里。今年清明節(jié)前,給我爺爺奶奶遷墳,進料壓了別人的麥子和春地,父親給人家送去 200塊錢,人家說什么也不要,我又買了一箱酒,父親給送去,第二天人家又給送回來了。遷墳這個活是包出去的,咱把錢給人家包工頭,后來有的不要錢,有的 少收點。我和父親都過意不去,可人家就是不要。這個人情以后有機會再還吧。所以說,吃虧是福。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9
前幾天,我在街上看見到處都有“和睦、尊師、節(jié)儉……”等標語,我疑惑不解。今天,學校正好觀看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優(yōu)良家風》的視頻,我終于懂了: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街道上貼的宣傳語原來都是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進家門,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滿頭大汗,就問我:“兒子,你跑這么急有什么事嗎?”我結結巴巴地說:“爸-爸,我們的家風和家訓是什么?”爸爸眨了一下眼睛,問:“你為什么要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我對爸爸說:“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寫有和睦、尊師、節(jié)儉……的標語后,就想到了我們應該也有家風和家訓吧!薄肮!”爸爸笑了起來,接著爸爸把家里人都叫了出來。
正當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爸爸從書房里拿出一幅字出來,用手輕輕地摸了摸,鄭重其事地交給我,然后嚴肅地說道:“兒子,請你和姐姐把這幅字打開看看!蔽倚⌒牡嘏c姐姐一起將這幅字慢慢的展開,只見上面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書法字:厚德載物。我和姐姐看著這微微泛黃的書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說:“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氣勢和順厚實,君子要像此一樣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就是我們的家訓!你們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們家的家訓應該是讓我們謝家人不斷學習,提高修養(yǎng),以寬容、良好的品德對待人和事。想到這里,我豁然開朗,和姐姐相對一笑。我在心里暗暗對子說:“從今往后,我要更加努力,不斷進步,爭當美德少年,發(fā)揚我們家厚德載物的家風!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0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個幾千年文化未出現的斷層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燦爛無比,我比較感興趣的是詞,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以下想法也許很淺,但確是我內心的一些真實想法。
我喜歡詞的參差感與隨意感,尤喜歡婉約詞表達情感時的那份細膩與含蓄,比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試想,花又怎么會作出回應呢?“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花有多瘦?“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把離愁別緒描寫得何其形象!
我也時常驚異于令人眼花繚亂的中華美食。稀松平常的食材由我們平常人來處理,頂多“香”、“味”兩全,但一經大廚妙手,便熠熠生輝。我想歷來中國人都是很能吃很會吃的吧!要不然,我國的飲食行業(yè)怎么會如此發(fā)達呢?
小時候,甚至現在有些時候,我都幻想自己能回到古代,最好是唐朝。不為別的,只為能在平常的日子里穿上美麗的衣裙走走停停,那感覺肯定很美。因為依我的理解,古代女子都是裙裾飄飄的。
并不認為所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都是精華,我很反感其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中庸。何謂“中庸”?我認為也就是明哲保身,忍氣吞聲。中國人歷來倡導“和”,但這個“和”應是有原則的“和”,而非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和”。所以,我認為,遇不平之事,當挺身而出。還有“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未免荒謬。不知道是它們成就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還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成就了它們?我并不否認忠孝仁義道德,但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個體,又何來誰是誰的主人,誰又必須要依附于誰呢?
還有令人痛心疾首的科舉制度?婆e衍生的是一些迂腐之人,沒有主張,沒有魄力,沒有創(chuàng)新。四大發(fā)明確是我國對世界的貢獻,但發(fā)明了之后呢?火藥被用來制爆竹、煉丹藥,羅盤用來看風水,西方國家卻利用火藥與指南針走上了富強之路,將我們遠遠的拋在了后面。這是何故?這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深受科舉毒害,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里已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可全盤肯定,也不可全盤否定。我們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我認為當發(fā)揚的是古代詩詞文學,經常讀背,既能陶冶性情。又能傳承經典。還有古代先賢的一些為人處世之道,尤其是孝道,“能養(yǎng)且敬”、“慎行無憂”等等,于現代而言,十分必要。這樣,社會風氣肯定能更純凈,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這個被西方的風俗習慣及思潮日日侵擾的今天,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欲橫流的今天,學習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覺得稀奇了。這是為什么?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fā)揚光大。
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忙碌節(jié)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fā),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么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于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么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么。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我們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欲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么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質和水平。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yǎng)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yǎng)性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于社會于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現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tǒng)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說自己是個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后,我知道一個要有著豁達心胸才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我要尋找我的快樂的精神家園。只要肯于學習,勤思考,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2
傳統(tǒng)是現代的童年。在我看來,中國傳統(tǒng)歷經千年,得以流傳,是非常珍貴,值得人們珍惜的。但它并不稀缺,在日常生活中,也處處留痕。
紀錄片的開始,這周軼君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熊亮老師的課堂,熊亮的代表作都是講的中國的傳統(tǒng)的故事。當周軼君老師見到這些作品,第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它完全是用一種現代的語言,并且傳統(tǒng)的和現代的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熊亮用繪本給學生們講解《春江花月夜》,熊亮與普通中學老師的講解不同,他親身經歷了春江花月夜的情景,他在夜晚行走江邊,穿過樹林,最后以繪本的形式呈現出他的所見所想,當學生在聽講時,才能夠真正的身臨其境。對于傳統(tǒng),熊亮認為,只要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不斷探索世界,傳統(tǒng)永遠是鮮活的。
造字是中國一項很遠古,很傳統(tǒng)的工程。中國漢字,橫折撇捺間,流露著無法言喻的魅力。
在徐冰看來,中國古代的寫字,有很大的成分都是視覺的,其實每個字都是一個獨立的意象,它決定了這個詞性或者確切的意義。這一點讓中國文字變得很特殊。每個字里都有故事,它非常的立體,它的視覺性其實也在傳達著一部分特殊的信息,這是其他的文字沒有的。
西安,一座歷史重疊的城市。在這里,有一群孩子實踐著解讀歷史的方法。童行書院的孩子們正在做一個批判性思維相關的練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區(qū)分事實與觀點并不是一件易事。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思維比較發(fā)散,沒有特別強的邏輯感和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在八歲左右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有助于他們明辨是非。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了相關的秦國歷史,參觀了青銅器,兵馬俑,老師向孩子們提出問題,在得到孩子們的觀點后,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們去尋找論據,證明觀點。
安徽的一所學校里,孩子們正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極傳統(tǒng)又很現代的方法,吸收知識,理解生活。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很特別的。在這里,天文地理,左右旁通。老師將知識以主題式的連結,教給孩子。在這里,老師很重視中國傳統(tǒng),但也不會輕視外國的成就。老師的教育方式是針對現在已知的生活,和孩子溝通,和各種知識做連結,幫助孩子學到更廣闊的世界。老師認為,孩子們需要的是有更多能夠把知識融合在一起,能夠真正活用知識的老師,把經驗傳承給他,教會他使用新時代的工具。
紀錄片的最后,周軼君老師這樣總結,旅程的開始在芬蘭,經歷不同國家,回到中國歷史。她發(fā)現傳統(tǒng)不是書上如何寫,而是今天的人仍然能去感受,去生活。傳統(tǒng)的真正面貌,需要我們回到本源重新認識,需要用理性不斷追問與探索。它將把人們帶入一個更廣闊,更多元的世界。
中國的傳統(tǒng)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實刻在了每個中國人的骨骼與血液里,需要我們靜心去感受,領會傳統(tǒng)的魅力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3
最近,我讀了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這本書,使我更全面了解中國文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了,要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輝煌燦爛。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雖有理,讓三分》?赐旰,就讓我想起“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小孔融當時只有四歲,她把最大的梨子讓給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這種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從小孔融懂得禮讓,懂得如何與人友好相處,這對他的成長與成材有很大的幫助,古往今來,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具備這種美德。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受到了學習和生活中都要講道理,凡事不要斤斤計較,互不相讓,生怕吃一點虧,這不利于身心健康。如:在公交車上讓座,上校車不要擁擠,跟同學發(fā)生爭吵,不要破口大罵,使矛盾更加惡化。古人說得好,“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庇欣硪惨屓。
因此,我以后要養(yǎng)成這種禮讓三分的好習慣,把自己培養(yǎng)一個有文化,講道理,有修養(yǎng)的小學生,長大了,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4
今年寒假,我認真閱讀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讀本》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重點介紹了孔子、老子、李白的言行舉止。告訴我們做人道理,告訴我們治國與修身的辦法,告訴我們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的道德。這本書里講到了“五道三德”,說的是五種倫常關系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三種德是仁愛、勇敢、智慧,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這本書還講到了“從容中道”“海納百川”“尊道貴德”等,這些都告訴了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學習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則故事是《事豫則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預先做好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如果做事臨時抱佛腳,準備不充分,難免會出岔子,導致失敗。我也親耳聽過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小明和小亮”他們倆是同班同學,他們的學習成績差不多。每天放學回家后,小亮做完作業(yè)后,就認真整理老師當天上課時所講的內容;而小明恰恰相反,做完作業(yè)后,就玩游戲,不復習,一點兒也不把學習放在心上?荚嚨那耙惶,小亮一如既往地抓緊時間復習,連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也拋在腦后。結果,考下來,小亮的成績比小明的成績高出了很多。
我還清楚地記得上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詩歌朗誦比賽,由于平時我的朗誦水平在班上一直很不錯,老師也一直看好我,所以我就被推薦代表全班參加朗誦比賽。老師微笑著對我說,佳月,雖然你的朗誦水平一直很好,不過也不可以掉以輕心呀!下來以后一定要好好練習。我點頭,滿口答應。但是我的心里卻一點也不屑一顧,也許是一直以來的好成績讓我松懈了,朗誦稿子我回去之后就被我扔在了一邊,到了朗誦那天我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怎么認真看過稿子,于是我趕緊的在上臺之前看了一遍。由于過于匆忙,上臺之后,我因為對朗讀稿子不熟悉,朗誦效果明顯與他人有過準備的人不在一個檔次。那次朗誦比賽,由于我沒有提前做準備,我們整個班級失去了進入決賽的資格?粗蠋熓难凵褚约巴瑢W們失落的表情,我產生了深深的內疚之感,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從此,凡事我都要充分準備,打“有準備之仗。”要贏在起跑線上,于是,我默默地努力著,奮斗著。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個比一個好的成績,受到了老師地稱贊。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做到“事豫則立。”成就我們的學習,成就我們的人生。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5
暑假里,我讀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本書,里面講的是從古代遺傳下來較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我較感興趣的是文房四寶之一的墨和醫(yī)學巨著本草綱目。就讓我先說墨吧。
我是中國古代書寫和繪畫用的墨錠;蛘咧饕鲜翘亢冢蔁,膠等,是碳元素以非晶體形態(tài)的存在,我認為在古代,墨比毛筆還要好。
明代是制墨職業(yè)上最光輝的時代!昂霉P配好墨,定讓一個就書寫好的人變的書寫更好,”這是我的內心想法。
再說李時珍創(chuàng)作的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是舉世公認的巨著,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貢獻。這幾千年來,中國藥物學的'總結,可謂是中國醫(yī)藥史上最閃亮的一顆珍珠。
《本草綱目》,在那些花草混進藥草的年代,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讀了這本《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我受益匪淺,之前不知道的古代名人和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知道了一部分。還有各種小故事,讓我又多知道了歷史一些。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6
利用寒假,我閱讀了曲黎敏先生所著的《中醫(yī)與傳統(tǒng)文化》一書,整本書留給我最直觀的印象便是二字——深情,曲老先生對中醫(yī)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切而誠摯的情感,一往情深深幾許怕是最好的概括,這也啟迪了我對中醫(yī)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聯系有了進一步思考。
從前,我們仰望星空,感到星空是那么浩瀚無邊,俯察大地,大地是那么廣袤無垠。人們朝夕與自然相處,從自然中領悟生命的意義。草木榮枯、生物興亡、歲月更迭、生老病死……所有的一切都符合客觀規(guī)律,沿襲既定的軌道進行著。中醫(yī),也是這般應運而生的,所以它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息息相關,密切聯系的,也有著割不斷的深情。
曲黎敏先生在《中醫(yī)與傳統(tǒng)文化》中展現給我們的是中醫(yī)與文化間一派安詳和諧的圖景,所以在我看來中醫(yī)與其拆解為中國之醫(yī),不如說是中庸之醫(yī)更為恰當!吨杏埂肥侨寮医浀,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樣來看“中醫(yī)”,一來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透析,兩者關系可見一斑,二來,中醫(yī)本身也很講究“度”的理念,講究天人合一,凡事有節(jié)度,本身也與中庸的論點相契合。
古人感應著自然的變化,集合眾人之智慧,撰寫下《黃帝內經》,這是一本沒有著者姓名,沒有產生時間,也無從追溯其原貌的醫(yī)書,但它同時又是一本慈惠無窮,垂訓千載,千百年來當仁不讓,被中醫(yī)奉為第一經典的醫(yī)本。《黃帝內經》講:“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敝v:“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告訴我們要做到一個“和”字,當我們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時,才能使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達到峰值,從而遠離疾病。
可以說儒家思想在早期,奠定了中醫(yī)基礎理論的原型。但它又不僅僅是儒,自煉丹、養(yǎng)生方術等技藝盛行開始,中醫(yī)就融入了大量道學思想,究其原因,和文化發(fā)展有關,和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文化思想有關,漢以前百家爭鳴,漢以后獨尊儒術,到魏晉道玄盛行,再到唐代佛教傳入,宋代理學發(fā)源,中華延綿不斷的文化為中醫(yī)的發(fā)展提供了沃土,使得中醫(yī)可以匯聚百家之長, 在歷史的洪波里洗練,不斷完善融合,終成中華特有的一道風景,是醫(yī)學還是文化,早已分辨不清。所以曲黎敏先生說:“《黃帝內經》是醫(yī)學,更是醫(yī)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機械性地對疾病進行治療。而是更像一位老師。引導我們順應自然的力量。”
《中醫(yī)與傳統(tǒng)文化》給了我們一個遐想的空間,透過書本的紙頁,我們仿佛能看到,中華民族的先人在混沌中睜開眼,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人類,把自己和自然界區(qū)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分開來,又在朝夕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力量,臣服于自然的造化之力,當一個生命降生,人們感到喜悅,當一個生命凋亡,人們感到恐懼,于是先人開始渴望生命,從語言到文字,從巫術到醫(yī)學,中醫(yī)從文明中誕生,文化因生命的存在而得以延續(xù)。
靜靜地讀完整本書,閉上眼,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詩經里的一句句子,“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曾經多么樸實而簡單的生活寫照,也許就是我們文明本來的樣子,中醫(yī)發(fā)展到今天,一路磕磕絆絆,但從未絕斷,我覺得這也是中醫(yī)本來的樣子,它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一樣,充滿了韌性,所以不會輕易被破壞,我今天作為一名中醫(yī)人,多希望能肩負起中醫(yī)和中華文化傳承的擔子,讓中醫(yī)返璞歸真,溯洄從之,去尋覓佳人倩影,不知伊人是否正在水一方,等一個知心人帶她共沐曙光。
我合上書頁,任憑著深情在字里行間和指尖流瀉……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7
細雨紛飛,粉紅色的花瓣上滾動著雨滴,煙雨籠罩整個城市。我足不出戶,窩在家中看書,我現在手上握著的是一本綠色封面的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福建讀本。
這本書分成了六章,有人物介紹數學詩詞等,我比較喜歡最后一章八閩茶香。這一章講的是關于茶的故事以及種類和喝茶的原則。我明白了制茶的過程一人有8個步驟,分別為采青;日光萎凋;炒青;揉捏;團揉;渥堆;干燥;緊壓。這樣,醇香好喝的茶就完成了,我品過的茶有:清香甜爽的白毫銀針;味道純正的肉桂;清爽宜人的大紅袍等等,書中還有介紹要怎樣品茶。讀到這兒,我想起一件事。
去年暑假,當補習班全部攻克完成后,媽媽帶著我們去了有著世外桃源美稱的武夷山。武夷山是中國的茶葉之鄉(xiāng)有著不計其數的茶田和不同品種的茶葉,我一到就被這壯麗的景色給驚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導游又帶著我們去了一家造茶廠,女主人將我們帶進了一個不大的房間,里邊是古色古香的茶桌和靠背椅。椅子上鋪著柔軟舒適的褥子,上面繡著龍和鳳。茶桌上擺著全套茶具?吹贸鰜,這套茶具已經使用多年了,但在細心的女主人的保養(yǎng)下,它們看起來還是干凈如初。嘩嘩當碧綠的鐵觀音倒入小巧玲瓏的茶杯里時,我發(fā)現媽媽和那個女導游都做了同樣的動作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輕輕叩了三下桌面。
媽媽,你在干什么。课液闷娴貑。當主人給我們倒茶或添茶時,都要這樣做,表示謝意。噢,原來如此!接著,熱情的女主人又給我們品嘗了多種茶葉:醇香的大紅袍;清甜的水仙、肉桂;回味無窮的金駿眉
當時,我真后悔沒早點看到這本書,早點知道茶葉文化,哎!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有著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經驗和智慧,一脈相承延續(xù)到今天,F在,茶葉已經從中國延伸到世界各地,香氣濃郁、有養(yǎng)生功效的茶已經成為了養(yǎng)生人的喜好,他們通過茶來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
這正如書扉上所說的那樣: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和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8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書。里面有一篇記載著關于中秋節(jié)的習俗。現在我就帶同學們來了解我們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秋佳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有賞月、拜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猜謎、觀潮等。在閩南民間,還流行"博狀元餅"的特殊習俗。
博狀元餅,即博餅,原是古代文為獲取功名討取彩頭的一種做法現已成為閩南地區(qū)人們佳節(jié)團圓交流感情的一項民間文娛活動。整個博餅過程氣氛熱烈,清脆的骰子跳動聲、朗朗的歡笑聲不絕于耳。讓人感受到了中秋節(jié)不一樣的樂趣。
下面為同學們介紹中秋節(jié)另一個習俗“拜月”。拜月的由來源自于一則神話故事——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苦干,百姓無法生存。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最后他一氣射下了九個太陽。這位英雄有個善良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她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來百姓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宴,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習俗在民間傳開,這個就是拜月的由來。
中秋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學們自己去探尋,最后我希望同學們能像我一樣從小熱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歡中國傳統(tǒng)習俗,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為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讓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更加的鮮艷動人!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 篇19
這些年,全國又掀起了一股“保護傳承文化”的熱潮,各大博物館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文創(chuàng)用品,線上互聯網宣傳節(jié)目、記錄片等。“中華文化熱”又火了起來,有更多的像樊錦詩、常書鴻這樣的文物守護者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而眼前的這本書,季老的《傳統(tǒng)文化之美》又把我?guī)氲搅肆硪粋更多元、更精彩、更真實的中華文化世界。國文、勝跡、美德都是書中所強調的傳統(tǒng)文化,作者的筆下,詩詞、古籍、歷史古跡、風骨等這些表現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又有了新的活力與使命。
中華文化在名勝古跡中的體現是最直觀,也是最受人歡迎的。中華文化已延續(xù)了五千多年之久,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秦兵馬俑、富春江、敦煌莫高窟、魯迅故居……都是書中所及之處。這些人文景觀的背后,記錄的是一個時代的歷史。我也曾游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敦煌的莫高窟。敦煌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傳承地和古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之一,古絲綢之路貿易盛行時,幾乎所有的貿易貨物都要經過敦煌。通過幾代人的全力保護,壁畫正以全新的姿態(tài)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而壁畫背后的歷史與傳奇,更是我們需要了解。當我站在這些佛像、壁畫前仿佛能感受到都當時敦煌的繁華景象。還有近期申遺成功的良渚文化遺址,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類或同時期文明中的地位,“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研究歷史的源頭,并增強了文化自信。語言是我們當代人交流所必須的媒介,語言文化同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的語言素來博大精深。唐詩、宋詞、元曲、小說等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當我讀“紅杏枝頭春意鬧”,便能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便能品出離別愁緒;望“古道西風瘦馬”體會游子在外闖蕩的孤獨……了了幾個字便有了道不盡的情與思,凝練之語的背后,是語言文字的魅力。從文言文到白話文,我們中華民族語言憑借著自己獨有的生命力留存了下來,記載了歷史,傳承了文化。同時,各地特有的方言也成了當地文化的特殊名片,也給當地的文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空間。到了現代,更多網絡用語的出現,如“給力”、“干飯人”等又賦予語言新的生命力,也給了我們年輕一代無限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可能。語言讓書籍的產生成為了可能。書籍作為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不少舊書店、老書坊出現在現代大都市中和現代化的書城,圖書館相互輝映。從最初的書籍雛形甲骨文到最早的書籍竹簡再到帛書;以及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fā)明大大提高了印刷能力;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子書的出現,書以更多元的形式出現在了我們大眾的視野中,讓我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不論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都在向人們傳播文化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有了如此之多的中華文化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傳承好中華文化。作為年輕一代,參觀博物館深入了解當地傳統(tǒng)文化,親自學習技藝手工,不讓傳統(tǒng)文化流失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杭州的博物館資源十分豐富。杭州的絲綢文化歷史也十分悠久,絲綢從上海的松江一帶起源,發(fā)展到杭州,再到面向全世界的絲綢大市場,傳承了絲綢的寶貴制作技藝。位于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里面展示了制絲的機械、工藝、養(yǎng)蠶的程序,還收藏了許多古代寶貴的絲織品,雖然歷經了幾百年的歷史,但是服飾上面的人物形象仍是栩栩如生,我也不禁感嘆于這雖古老但又極精美的工藝。同時,博物館也順應當下時代潮流,展示了建國以來我們在絲綢生產、科研和對外貿易上所取得的成就,為推動現代的絲綢之路注入了新的力量。這就是文化的傳承,“弘揚古蠶絹文化,開拓新絲綢之路”便是絲綢文化未來!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號召下,將注入新的活力,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全新的明天!讓我們用古跡之美、語言之美、書籍之美、傳承之美讓杭州更美!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精選19篇)】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作文08-17
傳統(tǒng)文化短篇作文精選08-07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選作文08-08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作文「精選」07-30
傳統(tǒng)文化之美作文(精選8篇)02-14
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文精選08-0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剪紙初中作文精選11-28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精選)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