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故事《天才捕手》觀后感
《天才捕手》這部電影,說的是天才的故事。所謂“天才”,往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經(jīng)意間碰到一個天才,如果沒有伯樂的慧眼,可能就此錯失。下面是《天才捕手》觀后感,快來圍觀吧。
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故事《天才捕手》觀后感一:
如果我是公眾號運營者,也許該以《他們相愛了那么久,卻沒有被彼此掰彎》為題,然后對兩個長期撕磨的已婚男人大肆渲染?所幸我不是,可以回到我熟悉且覺著舒適的軌道來審視這部干凈的電影。影片原題《Genius》,這顯然是一類人的總稱,中文譯名《天才捕手》是個偏正詞組,似乎有意強調(diào)后者,且有《心靈捕手》的即視感,如此譯名也無甚不妥,至少可以讓人直覺,這將是一部內(nèi)斂著稱的電影。
影片有著美國出版界著名編輯麥克斯威爾·伯金斯與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的紀實藍本,故不可能是一個離經(jīng)叛道的故事。后者38歲早逝前僅有《天使,望故鄉(xiāng)》與《時間與河流》兩部長篇存世(《網(wǎng)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的出版乃他歸于塵土后的事),對于他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天才的所有,卻是他人生的全部。而編輯麥克斯威爾·伯金斯除了將籍籍無名的天才的托馬斯·沃爾夫推上近現(xiàn)代文壇,還是菲茨杰拉德(代表作《夜色溫柔》、《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及海明威(代表作《太陽照常升起》、《老人與海》)的推手。在獵奇心爆棚的當下社會要工整規(guī)矩地書寫兩個男人之間的工作與情誼,反倒成為一件很難想象的`事情,尤其在與閱讀越來越疏遠的中國,沃爾夫的讀者也許還不如郭小四的來得動物洶涌,更別說伯金斯的粉,演員及其表演魅力必須首當其沖。
所幸?guī)孜谎輪T都有過駕馭傳記人物或作家的經(jīng)歷?屏·費斯2011年憑借《國王的演講》指染奧斯卡影帝,裘·德洛早年曾在《王爾德的情人》中飾演作家,新近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中也有他串演作家的身影,而妮可·基德曼不僅有過《摩洛哥王妃》的塑造,還在《海明威與蓋爾霍恩》出演過作家之妻?屏·費斯演繹的編輯麥克斯威爾·伯金斯沉穩(wěn)深邃,有一股強大而靜謐的牽引力,裘·德洛化身的托馬斯·沃爾夫自我而癲狂,像是一顆剛被點燃的火球,妮可·基德曼又一次化身天才作家的妻子,這也是她與裘·德洛《冷山》之后再度牽手。
影片的開局恬淡,節(jié)奏也顯得單一,無非是《天使,望故鄉(xiāng)》的發(fā)現(xiàn)、改稿和成功,一切皆像是紀錄式的炫耀,當《時間與河流》的出版眼看業(yè)要陷入這種單一時,妮可·基德曼的一把手槍實現(xiàn)敘事變奏。此時的托馬斯·沃爾夫沉迷改稿,已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倍感失去丈夫的艾琳將生死抉擇擺在伯金斯面前——要么讓我打死你,要么我打死自己!伯金斯表面上風平浪靜,三言兩語打發(fā)艾琳,實際明了后院起火的危機!稌r間與河流》修改長達9月,兩人的深度廝磨已嚴重影響到兩個家庭生活。略微不同的是,沃爾夫的自我與艾琳的沖動拉開裂隙,而伯金斯的謙禮得到了妻子和孩子們的理解。畢竟伯金斯并非王爾德,他只是為了工作,為了不負一個天才的才華,他連人家后院也要一起。
正如譯名《天才捕手》的偏正結(jié)構(gòu),我在片中更為科林·費斯飾演的伯金斯所吸引。這么說并非裘·德洛飾演的沃爾夫不好,恰恰相反,裘·德洛詮釋的沃爾夫如煙花燦爛,他的癲狂創(chuàng)作與驕傲自我交輝,可剛剛開始自我反省,嘗試進入另一個人生的維度就被疾病一口吞噬,令人痛惜。之所以為故事里的伯金斯感染,更多的是因為他天職使然,作為一個幕后推手的純粹與無私。如若不是《天才捕手》,我還真不知《老人與海》、《了不起的蓋茨比》、《時間與河流》是如此這般走上文壇的,更不知除了作者之外還有如此偉大的付出。話說回來,任何一個偉大的事業(yè),確實需要一系列職業(yè)、敬業(yè)的付出,需要無數(shù)默默無聞的巨匠來成就。
可惜的是,這是上世紀初的故事了,匠人的時代正在遠去,天才的筆耕者越來越稀少,理想正被夢想取代,詩意正被務實扼殺,所剩蠅營狗茍和步步為營的設計與算計,伯金斯這樣的職業(yè)匠人在我們的土地上難覓蹤跡。從某些個角度來說,《天才捕手》更像是寫給文字愛好者的一封老情書,但愿這樣的故事不會是絕筆。
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故事《天才捕手》觀后感二:
由科林·費爾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強強聯(lián)手主演的電影《天才捕手》,在制作之初就引起諸多關注。這是部傳記電影,講述的是美國大作家托馬斯·沃爾夫與他的圖書編輯麥克斯·珀金斯之間的友誼。不過影片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首映時,場刊評分不高,之后在美國、英國等地上映,反響也一般。無論是影評人還是普通觀眾,都覺得電影拍得太過規(guī)矩、太過四平八穩(wěn)了。縱然如此,《天才捕手》仍值得一看,科林·費爾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互相飚戲令人過癮,并且,電影關于偉大才情與偉大友情的闡釋,頗為觸動人心。
裘德·洛飾演的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天才作家托馬斯·沃爾夫,他的代表作《天使,望故鄉(xiāng)》(1929)、《時間與河流》(1935)是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杰作。科林·費爾斯扮演的則是美國出版史上最杰出的編輯之一的麥克斯·珀金斯,他曾一手發(fā)掘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作家,當然,也包括影片所要講的沃爾夫。
電影伊始,珀金斯收到沃爾夫《天使,望故鄉(xiāng)》的書稿(這時書名是《O LOST》),他慧眼識英才,認定了沃爾夫是個天才小說家。在此之前,沃爾夫收到無數(shù)出版社的退稿信,珀金斯的認可令他欣喜若狂。《天使,望故鄉(xiāng)》大獲成功,沃爾夫一舉成名,他與珀金斯的友誼由此建立,珀金斯青睞于沃爾夫的天才,沃爾夫信賴于珀金斯的睿智和洞見。
影片大篇幅刻畫的是沃爾夫第二部長篇小說《時間與河流》的出版過程。沃爾夫?qū)懢偷摹稌r間與河流》草稿達5000頁,整整三大箱,珀金斯認為小說太過繁冗,必須刪減。為了完成《時間與河流》的修改,兩人整整9個月幾乎是吃住在一起,每天就一個章節(jié)、一個段落、一個句子乃至一個詞的修改進行無休止的討論和爭吵。他們之間的友誼也在這一過程愈發(fā)牢固,甚至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各自的家庭,但他們卻渾不在意。
沃爾夫的愛人和珀金斯的妻子不免對他們產(chǎn)生誤會,他們兩人如此黏在一起,難道真的僅僅是一個編輯與一個作者之間的工作?
的確不是,他們因為工作而相識,但這兩個男人吸引彼此的,卻是各自的才情——就如本片英文名“genius”所言。沃爾夫不顧愛人的苦苦哀求,因為“不管哪一天,只要他(珀金斯)一開口,你(沃爾夫)便隨叫雖到”,他完全信任于珀金斯的權(quán)威;而珀金斯面對妻子的不滿時,這樣向妻子解釋,“像托馬斯這樣的作家,我可能一生只碰到一個”。他們都太沉浸于對方的才情了,乃至犧牲什么都在所不惜。凡夫俗子的我們,肯定是不會將友情與才情聯(lián)系在一起,大多數(shù)男孩選朋友的標準是可以一起喝酒擼串打游戲,大多數(shù)女孩選朋友的標準是可以一起逛街看劇聊八卦,怎么還有人會將友情建立在才情基礎上?
但翻看一部世界文藝史,因才情而走向彼此的深厚友誼太多太多,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和劉禹錫,李白和孟浩然,李白和杜甫,韓愈和孟郊,蘇軾和黃庭堅;外國的歌德和席勒,拜倫與雪萊,普希金與萊蒙托夫,還有蘭波和魏爾倫、艾倫·金斯堡和Lucien Carr這種最后互相掰彎的……我們并非說才情是友情的充分條件,但卻可以這樣說,偉大的才情很可能催化出偉大的友情。才情之于友情的魅力到底在哪?
賀拉斯說,“對于思想健康者,什么也比不上一個令人愉快的`朋友”;
培根說,“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鋒利”;
巴爾扎克說,“一個有天才的朋友可以通過友情、領會,和他并駕齊驅(qū)”;
哥德說,“像席勒和我這樣兩個朋友,多年結(jié)合在一起,興趣相同,朝夕晤談,互相切磋,互相影響,兩人如同一人,所以關于某些個別思想,很難說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
在先哲的語錄里,我們可以窺見才情交鋒給人帶來的巨大愉悅感和成就感,這種快感不僅僅是智識上的探索和游戲,也包括才情交鋒對彼此的砥礪,以他人之長改善自己所短,讓自己不斷成為更好的人。而這也是珀金斯和沃爾夫在彼此身上投入如此多時間、精力和感情的原因,因為相知,所以相惜,因為棋逢對手,所以欲罷不能。
《時間與河流》出版之后,沃爾夫的自大自傲讓他與珀金斯分道揚鑣。不久后,沃爾夫在旅行中患上惡疾,并最終英年早逝。沃爾夫下葬之后,珀金斯收到他的遺信,沃爾夫告訴他,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他們的感情從來不曾破滅。事實也是如此,幾十年后我們通過影像見證了這一切。在我們這個友誼越發(fā)流于功利和庸俗的時代,那種純粹生發(fā)于才情的欣賞、智識的交鋒以及對完美的共同追求的友情,真的太稀缺可貴,太令人心向往之了。僅憑這一點,《天才捕手》值得一看。
【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故事《天才捕手》觀后感】相關文章:
美國出版界的傳奇故事《天才捕手》觀后感03-16
天才的哲理故事09-23
作家大仲馬的故事07-21
傳記電影《天才捕手》觀后感03-16
勵志故事:重生的天才08-16
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08-18
天才母親的拒絕的故事10-14
作家魯迅的名人故事07-03
哲理故事:天才變蠢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