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吹阶魑牡纳碛鞍,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作文1
我的故鄉(xiāng)在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附近,洛陽橋離我家大約五六百米遠。夏天 的傍晚,洛陽橋的上聚集著許多乘涼的人們,奶奶或媽媽也會帶我去洛陽橋散步。
瞧,我正在洛陽橋上吃蘋果呢,一旁的一排排桌椅是供游客吃大排擋用的。因此,晚上的洛陽橋也別有一番景致——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大家注意到我身后的石雕像了嗎?他就是古代官員及“宋四家”之一的蔡襄。關于這位名人,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哦!
傳說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時,拔劍剖腹,將腸肚拋落在洛陽江中。后來,這些腸肚變成了龜精蛇怪,不時興風作浪,危害過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過江,龜蛇作怪,大風狂吼,濁浪翻滾,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過去。這時,天上傳來了喊聲:“蔡學士在船上,不得無禮!”龜蛇兩怪聽了,嚇得鉆入江底。只一會兒,江面又風平浪靜。船上的客人非常驚奇,相問誰是“蔡大人”,全船沒有一個姓蔡的,只有一個懷孕婦女,丈夫姓蔡。那孕婦心里清楚,就對天暗暗許愿:“我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長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陽江上修造一座大橋,便利過往客人。”
那孕婦果然生個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謨,號端。蔡襄從小聰明伶俐,二十歲那年中了進土,后來授封端明殿大學士,非常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時,掛念著建造洛陽橋之事。但當時朝廷有規(guī)定:不準文武官員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園,事前,他暗中叫一個太監(jiān),預先在路邊的芭蕉葉上,用毛筆蘸蜂蜜寫了八個大字,螞蟻嗅著香甜味,都圍來叮蜜,排成了字陣;实劢(jīng)過這里便順口念了芭蕉葉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辈滔遐s緊跪下謝恩。皇帶笑著說:“朕只是念葉子上的字,并非當真!”蔡襄一直跪著不起來,說:“君無戲言,豈可失信于臣?”接著,又將母親許愿造橋的事情對皇帝講了一遍。皇帝也非常感動,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來,蔡襄就在洛陽江上修造一座大橋,這就是中外聞名的洛陽橋。
聽我講完這個故事,大家是否也對洛陽橋感興趣了呢?!來吧,讓蛋蛋有機會作個免費的小導游!
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作文2
我的家鄉(xiāng)是豫東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商丘。
火神臺是家鄉(xiāng)的寶。火神臺又稱閼伯臺、火星臺,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千米的火星臺村,是距今四千多年的觀星臺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兩千二百多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觀星臺;鹕衽_形如墓,高三十五米,臺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臺下有大戲樓、大禪門等建筑。
傳說在原始社會時,繼顓頊以后,帝嚳為商地的部落聯(lián)盟酋長。帝嚳看到商地人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到這里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辛辛苦苦地為保存火種做了許多事情。他死后,人們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臺上修了火神廟(或稱閼伯祠),后來通稱為火神臺。
每年春節(jié),火神臺廟會都辦得很紅火。有東北二人轉(zhuǎn)、大型魔術表演、滑稽劇、雜耍飛車、馴獸、腰鼓、舞龍、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還有老人喜歡的戲曲、琴書、墜子書及鉆木取火,也將精彩上演。在廟會期間,方圓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人都來這里祈福、抽簽算命......來到這里,就進入了人的.海洋。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新春的笑容。碰到了朋友的微笑寒暄聲,各舞臺下觀眾的歡呼聲、吶喊聲、掌聲,更有孩子們放肆的笑聲、哭聲,還有各種商販的吆喝聲真的是不絕于耳。廟會從春節(jié)過后就開始了,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這天也是人最多的一天,也是正會,一直延續(xù)到整個正月里。
華商文化廣場是商丘的名片。它與火神臺南北相連,是商丘商文化標志性建筑。它有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三商之門,三個“商”字相連,寓意為商族之源,商人、商業(yè)之源,商朝最早的建都地。第二部分:富商大道,分別有夏、商、周、隋、唐、元、明、清等十九個朝代的貨幣組成。第三部分:萬商廣場,位于王亥塑像正前方,寓意是萬商源于商丘,萬商云集商丘。第四部分:王亥塑像,人物造型逼真,面部表情慈祥親和。既表現(xiàn)了王者氣概,大家風范,又表現(xiàn)了商人的睿智精明。
華商文化節(jié)每兩年舉行一次,到時候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商人聚于此,拜謁華商始祖,傳承中華商德,促進經(jīng)濟合作,加快科學發(fā)展。
火神臺寄托了古代勞動人民驅(qū)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華商文化廣場記載和傳承“商”的意義。二者像是兩顆明珠鑲嵌于家鄉(xiāng)的沃土之上,愿我的家鄉(xiāng)明天更美好!
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作文3
我愛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我愛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有的人愛家鄉(xiāng)的田野,有的人愛家鄉(xiāng)的小河,有的人愛家鄉(xiāng) 的柑桔、、、、、、而我卻愛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古遺址是歷史的見證,它是我們探索先人的起點。
石城,位于紫溪鎮(zhèn)田弄灣村、八復村之間的古頭山上,距縣城有17公里 。山的四周有石墻,墻高數(shù)米,有石門,寨中有寨。山上小路錯綜復雜,如果你在山中迷了路,你得花費大半天時間才能走出去。山中的石斧、石玉、石環(huán)、陶器、、、、、、到處都是,數(shù)不勝數(shù)。古廟是先人們祭祖的場所,是后人繼承先人傳統(tǒng)的見證。應山廟建于明朝朱元璋時期,位于八復村小學旁,廟中有鄧禹、鄧應山、鄧楧權(quán)等歷史名人的塑像。除此之外,還有能叫能動的木馬、木牛、木人,木鬼、、、、、、廟的對面是規(guī)模宏大的郵亭,每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這里都要唱大戲、“扎故事”---將小孩打扮一番,用四個人抬起來,各個村子去游唱。
只可惜它已被廢于“文革”,但這種風俗流傳到如今,卻已經(jīng)簡化了許多,現(xiàn)在只有用趕集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古橋,它將過去與現(xiàn)在,將古人與今人,將歷史與未來串聯(lián)起來,從它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祖先的偉大,聰明,堅強。廣利橋,它位于紫溪鎮(zhèn)花橋村,橫臥于東溪江上。它結(jié)構(gòu)嚴謹,裝飾精美,工藝奇特。橋下波光瀲滟,游魚成群,河水清澈。橋上有柱,有亭,有閣,有神龕,神龕中供有關云長、關平、周倉等三國人物的像。拱亭上蓋青瓦。飛檐上嵌有龍、鳳、魚等。橋端各有17級石階。古有“七十六柱九金蟾,廣利橋名天下傳”的美譽。古代,還有關于仙人參與修橋的傳說,傳說每天有100個人參與修橋,而到吃飯的時候就只有99人了,天天如此,直到橋完工為此。所以,不管風再大,雨再狂,河水再猛,它都保存完好,絲毫不損。有了這個傳說,家鄉(xiāng)的廣利橋就更吸引游客了,我歡迎大家快來我的家鄉(xiāng)做客,她會讓你大飽眼福。家鄉(xiāng)的話兒說不完,家鄉(xiāng)的美景傳天下。我愛你,可愛的家鄉(xiāng)。等我長大了,我要把你建設得更加美好,我要把你的精神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