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 篇1
星期天放學后,我對媽媽說:“這次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文題目叫: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你能陪我一起讀嗎?”媽媽眉頭一揚,顯得很高興,說:“好的,這個活動不錯,這樣可以學到許多知識!笨吹綃寢屌d高采烈的樣子,我也很高興。最后,由媽媽提議讀《魯濱遜漂流記》。
四天后,我們終于讀完這本由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拜迪所寫的書。媽媽說:“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十八世紀,你看了后知道這本書講的是誰,發(fā)生的是什么事?”我說:“主要講的是魯濱遜在孤島上怎樣同大自然作斗爭,能夠生存下來的故事。”媽媽笑了笑問道:“那你能從他身上學到什么呢?”我說:“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勇敢、堅強、不怕艱難困苦、敢于挑戰(zhàn)大自然。然后,我們還可以從這本書上學到一些生活的知識,譬如怎樣在孤島上搭帳篷,怎樣在野外節(jié)省食物、保存體力等!眿寢屨f:“你真得好棒!學到了這么多的知識!蔽衣犃撕芨吲d,心想:“以后要多讀課外書,汲取更多的知識,做一個真正勇敢的人。”
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 篇2
我是一個既頑皮,又淘氣的孩子,一點兒也不愛讀書,可是,媽媽每次出門都會給我買一本厚厚的書來,逼我看書,不看就沒飯吃。所以,我每次看書都只會讀一兩頁,用來應付媽媽,要不然,我的肚子會“打鼓”的!
記得,媽媽曾經和我同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小學生五十個習慣》。書里主要是講小學生該要有什么好的習慣。有一個習慣,是書里講的最詳細的一篇,就是讀書習慣。
里面是這樣說的:我們是小學生,要把書讀好,特別是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個科目,一定要把它們讀好。上課時積極舉手,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在讀一些課外書,從中國名著到外國名著,從漢語文章到英語文章。我們正處于黃金階段里,應該更珍惜這段時間,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
讀完這一篇文章后,我媽媽對我說:“我們應該學習這篇文章里寫的習慣嗎?”我經過反復的思考后,提起勇氣跟媽媽說:“可能是應該吧。”媽媽聽了,嚴肅地對我說:“沒有“可能是應該”這句話的,你現在只需要從這兩句話中選一句回答我就行了:“應該”或“不應該”。”這下子,我該怎么辦呢?我又經過反復的思考后,極不情愿地說:“應該!边@下子,我媽媽笑得見牙不見眼了。
這事過去后,媽媽就買了三本書給我,要我再三個月以內熟讀這些書,不過,在熟讀這些書的時候,我漸漸愛上了它們,不僅這樣,閱讀能力也漸漸提高了,書,也成了我的愛好之一。
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 篇3
這個周末,我和媽媽一起去逛書店,媽媽給我買了好多課外書。其中有一本書叫《童話故事》,里面有很多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特別吸引我。媽媽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陪我一起閱讀。
書本中有這幾篇故事寫得很好:《勇敢的雪孩子》、《狼和七只小羊》、《賣火柴的小女孩》、《美人魚》、《小紅帽》等等。媽媽要我認真閱讀,用心去體會故事里面的人物情節(jié),還有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這次和媽媽一起閱讀,我明白看一本書不僅僅是閱讀完,還要領會故事的'教育意義。就像我們平時的學習一樣,不僅僅是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要用心記住,舉一反三。
感謝您,媽媽,也感謝老師的辛勤教導,是您們用愛的五彩絲縷,為我織出了如此溫馨美妙的學童時代。我會珍惜所擁有的這一切,用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媽媽的愛、老師的教導、伙伴的信任……
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 篇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边@是偉大作家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書不僅是人們獲得知識的階梯,更是人與人走到一起的階梯。
星期六,我和父母一起讀了一本書《宇宙之迷》,講的是人類到太空去探索黑洞的奧秘,以及到八大行星上去采集標本。
這本書是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店買來的;丶液螅铱戳艘话,覺得非常好看,就叫爸爸、媽媽一起來讀這本書。剛讀不久,突然,讀到一則關于外星人的故事,媽媽就問:“太空里有外星人嗎?”爸爸說:“不知道,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全人類去探索!”我們又繼續(xù)往下看,當看到一段有趣的情節(jié)時,我們三個人又大笑起來,媽媽說:“我們看這本書太投入了!”
我和爸爸、媽媽讀這本書收獲很大。雖然這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里面有許多關于太空的知識,讓我增加很多新知識。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真有趣!
【關于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作文】相關文章:
關與六一兒童節(jié)的作文02-21
關于我的媽媽外貌作文7篇03-04
關于我的媽媽外貌作文四篇02-12
關于我的媽媽外貌作文6篇02-03
關于我的媽媽外貌作文8篇01-19
關于我的媽媽外貌作文3篇01-12
關于我的媽媽外貌作文三篇01-11
關于我的媽媽英語作文四篇02-23
關于我的媽媽英語作文五篇02-18
關于我與朋友初三作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