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河畔“嫡祖樹”的作文
曾以為,想了解一座城市,一個村莊,必須要了解那里的人。沒想到,頭一次近距離接觸黃驊,卻是在冬棗節(jié)與“嫡祖樹”和他子孫們的對望。
鋪滿金黃色玉米的鄉(xiāng)村公路上,大巴車緩緩停留在小堤柳村。腳一落地,石碾、石磨、連著石磨里玉米面的馨香,一下子把記憶拉回了幾十年。時代的變遷,城市里的樓越來越高,古樸的田園漸漸成了都市人的新寵。未落棵的花生,樹上殘存的紅棗,夸張的糧囤,陌生中浸蘊著熟悉。那些千年棗木雕成的擺件與家具,古老的沉默中不泛現(xiàn)代的靈動。
一路走過,目光落在聚館古貢冬棗園。760歲的“嫡祖樹”正襟危坐在那里,身加的黃袍也許是為了遮蓋被無數(shù)次開甲而留下的褐色酸楚,也許是強意迎和人的美好愿望。抬頭看,那恣意指向的枝杈,才真正顯示出它的自由靈魂。那種自由,密密札札地圍起一個偌大的威嚴或者莊重。枝葉之間,驚人的大果子還是完全暴露在人的眼前,無論似蘋果的,還是如沙果的,都帶著一種不可名狀的靈氣,在綠意蔥蘢中搖曳著紅紅的誘惑,面對它們,感覺每一顆果子里都藏著一個故事,每一口清冽都是經(jīng)風淬雨的凝結(jié),不知道760年的節(jié)序怎樣更迭,它又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肝膽俱焚才掙扎過漫長的雪蝕霜侵。但果子的甜脆秉性卻一如繼往。
760年,當然會有許多傳說。哪個版本更適合“嫡祖樹”,卻無從考究?晌腋赶嘈盘焐先碎g的契合:被孫悟空攪得人仰馬翻的那個蟠桃盛會上,王母娘娘的御酒灑了,流到人間,變成了娘娘河;仙丹倒掉了,掉到地上,生根發(fā)芽,長成了蒼翠的冬棗樹。一顆仙界的果核,帶著上天的靈異,聚著女仙的神氣,落戶聚館,必定要賦予人間一場驚世駭俗的奇跡。沒有人知道娘娘河究竟流淌了多少年,也沒有人去甄別娘娘河是否也有那種“修短得中,天姿掩藹”的身姿和容貌,得到娘娘河滋潤的“嫡祖樹”,慈祥安然地繁衍著子孫,它們枝繁葉茂,碩果甘醇,果子的'形狀都始終那么圓潤飽滿。
760年,“嫡祖樹”靜靜佇立在娘娘河畔,沒有了蟠桃盛會上的軒榭歌舞,也沒有了現(xiàn)時安穩(wěn)。它的根須要經(jīng)過多少次疼痛的掙扎,才深植于這片落海地。它一定經(jīng)歷了荒蕪,一定有過怯弱。那種孤寂和清冷中,脈息漸漸垂弱,但它沒有就此沉默,沒有讓這片土地就此忘記它。冥冥中,有一種力量向它召喚。頓時,尊嚴超越了蟄伏的疼痛。柔弱的幼芽從深沉的土地中探出頭來,吮吸著娘娘河的乳汁。以后的日子沒有了等待,只有清醒地面對和向上的堅持。它堅強而柔韌的挺身,因為它找到了對付時間的最佳方式。這種姿式一延續(xù),就是760年,與天地無猜,與時間無猜,沒有了計較,沒有了風聲鶴唳。掀開黃袍一角,“嫡祖樹”粗糙的外皮下,是靈與肉的結(jié)合,是時間和空間的對望,是絕世風姿于田野上的孤傲。這像是“嫡祖樹”的傾訴,又像是我與“嫡祖樹”的低語。
斑駁的光線在婆娑的枝葉間探出頭來,那么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這一園跨時空的沉默。“嫡祖樹”就這么平靜地把時間鎖定在760年前,任我在古老的畫面中游弋。它的根葉枝莖,汲取著天地之間最新鮮的養(yǎng)料和水分,粗壯的軀干藤須,深深地擁抱著黃驊大地,蓬勃的枝葉縱情地伸向藍天,迎接光和熱的贈予,不卑不亢,不諂不媚,奉獻甘醇,庇護子孫,與其說它像黃驊人的一種精神,不如說更是黃驊人的圖騰。
走出冬棗園,才發(fā)現(xiàn)這個冬棗園的入口像一道開啟過往的門,時間在這拐了一個彎,人站在760年后的陽光中,思緒卻和“嫡祖樹”留在了760年前。760年 的風風雨雨,“嫡祖樹”賦予了黃驊人怎樣的胸懷和執(zhí)著!
傳說一千年前,黃河從這里流入大海,在這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濱海大洼濕地!暗兆鏄洹彪m沒有見到黃河,但它從母親河流淌過的積淀中讀懂了歷史的重托。厚重的歷史文化,滋養(yǎng)著黃驊人以樸實的民風和優(yōu)良的傳承來延續(xù)這古老的文明。李子扎村那塊“全國文明村”的匾額,似乎綴滿了“孝老愛親、無私奉獻”的故事,像冬棗園里滿滿的茂盛;小堤柳村的古柳清泉、休閑柳園,到處都充滿著“老家味”的舊屋。當然,除了冬棗,有著恒定秉性的還有娘娘河畔的紅薯,還有有著女人曼妙腰身的花生,還有掛在農(nóng)家門前那一串串火紅的辣椒,蕩漾著煙火的味道。
這個秋天,在黃驊,與760年前對望,那么遠,又那么近,有了一種緣分的歸屬感。是否有一天,王母娘娘還會帶著她的女兒們來到這里,坐在古老的,掛滿五彩綢衣的“嫡祖樹”下,聽淙淙的流水,講蟠桃盛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