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天祥簡介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簡介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文天祥 - 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孫,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元兵南侵、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xiāng)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其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文山全集》等,流傳后世的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
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被后世歷代傳頌,文天祥寫下的“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豪壯愛國詩歌也成為千古名句。2002年1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岳飛與文天祥當年是參加“民族戰(zhàn)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而非“反抗外敵戰(zhàn)爭”為理由,不再將他們列為“民族英雄”,只承認戚繼光、鄭成功等為民族英雄。
1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主編余桂元發(fā)表觀點:“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zhàn)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是兄弟鬩墻,家里打架,基于這一觀點,我們只把反對外來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等稱為民族英雄,對于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杰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但并不稱之為民族英雄!辈⒃凇肚嗄陼r報》發(fā)表該觀點。此言論一出,在因特網上招致一片罵聲。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人也在記者采訪時表示遺憾。更多的人認為從政治的角度抹殺文天祥為民族英雄的定論是對歷史的褻瀆。 但從2003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版歷史教科書中,文天祥已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
文天祥 - 生平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原名云孫,字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號文山。歷任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
文天祥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xiāng)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yè),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xiāng)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后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有《文山先生集》傳世。1283年,因不屈服于南侵的元兵誘降,被秘密殺害。
文天祥 - 傳奇生涯
家世淵源
“富田文氏”是西漢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五代后唐時期文天祥先祖文時遷徙至今江西吉州,開吉州廬陵淳化鄉(xiāng)富田文氏一脈。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齋先生事實》一文中是這樣說的:“先君子嘗考次譜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zhèn),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薄端紊俦S邑┫嗉鏄忻苁剐艊纳较壬o年錄》(后面稱《紀年錄》亦云:“廬陵文氏來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zhèn),五世(八世—編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現在有人把文天祥認作是客家人,是不確實的。
選中貢士后,他以天祥為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有《文山先生集》傳世。
亂世保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杰,組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fā)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zhàn),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占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于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zhèn)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為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杰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于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獲得大捷后,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xù)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fā)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厓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于張世杰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盡忠南宋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范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于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滅亡后,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 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圣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松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么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愿早死!”孛羅大發(fā)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愿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jié)。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huán)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吨改虾箐洝返谌怼ⅰ墩龤飧琛返葰鈮焉胶拥牟恍嗝鞫际窃讵z中寫出的。
不屈氣節(jié)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并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庇谑牵雷嫦铝艘坏烂,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并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蔽奶煜榛卮穑骸拔沂谴笏蔚脑紫。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痹雷嬗謫枺骸澳悄阍敢庠趺礃?”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于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jiān)斬官問:“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蔽奶煜楹鹊溃骸八谰退溃有甚么可說的?”他問監(jiān)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于是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殺害。文天祥在刑場寫下了絕筆詩: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岳風雷變,氣哇煙云草樹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
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yè)休。
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云愁。
死后在他的帶中發(fā)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后人評價他:“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事業(yè)雖無所成,大節(jié)亦已無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為烈士。
文天祥 - 正義事跡
亂世忠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杰,組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fā)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zhàn),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占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于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zhèn)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為右丞相。
宦海盡國
后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zhàn)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份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wèi)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準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后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wèi)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閑差。
此后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xù)續(xù)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亂世報國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國號為元,于公元1274年發(fā)20萬元軍水陸并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謝太后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wèi)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zhàn),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zhàn),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在南宋行朝中,文天祥對張世杰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于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獲得大捷后,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xù)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fā)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厓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于張世杰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正義念國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zhí)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zhàn)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后在鎮(zhèn)江虎口脫險。
由于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斗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氣節(jié)愛國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fā)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么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愿早死!」孛羅大發(fā)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愿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文天祥 - 史學見解
文天祥臨刑前的猶豫
英雄面對死亡也會有怯懦。電影《勇敢的心》中,蘇格蘭民族英雄華萊士臨刑前高呼“自由!”但是在臨刑離開囚室前,他卻對上帝祈禱,希望獲得勇氣,以抵抗面臨死亡的恐懼。
中華民族的英雄文天祥,在留給歷史舍生取義的宏大英雄氣概之外,面臨死亡威脅和元朝的利誘時,也并非全無恐懼,他不僅對自己的信念發(fā)生過懷疑,甚至可能有過“投降”的念頭。
《宋史·文天祥傳》記載了他模棱兩可的話:“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xiāng),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其中暗示,他有歸隱故鄉(xiāng)當道士(黃冠),甚至將來做元朝顧問的念頭。這樣看來,文天祥已經有歸降的可能,但忽必烈卻不能容忍這樣模糊的態(tài)度,他要的是奴才式全心全意的投降。
“幸好”忽必烈并沒有同意他歸隱當道士的請求。一位被文天祥怒斥過的降元的老同事也不同意:“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正是靠文天祥的鮮血最終一灑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氣貫千古的話,我們才獲得了一位永遠的英雄,而非亂世時常見的隱士。
殺身成仁的文天祥怎么會怯懦、逃避呢?投降?更連想都不會想。后人多懷疑元朝人修撰的《宋史·文天祥傳》,是故意誹謗、侮辱咱們的民族英雄。是的,在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中,英雄永不怯懦,怯懦者絕無勇敢。豈不知,人性比我們想象復雜得多。文天祥臨死前的逃避,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寫出《過零丁洋》后不到一年,文天祥其實就開始“懷疑”所謂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當受盡苦難被押到大都后,他寫了一首《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的詩,其中即有“亡國大夫誰為傳,只饒野史與人看”。意為恐怕自己舍生取義,照不了汗青,只有在野史中流傳。
文天祥無法讓“上帝賜予我力量”,他需要歷史正義的力量來激勵自己,中間經歷懷疑也是正常。此前,當他被押到廣州時,勸降的人就“嘲笑”他青史留名的信念,“國亡矣,忠孝之事盡矣。正使殺身為忠孝,誰復書之!蔽奶煜檎f:“殷之亡也,夷、齊不食周粟,亦自盡其義耳,未聞以存亡易心也。”可見,對于丹心能否照汗青,文天祥是有過反復的。
文天祥不怕犧牲,抵得住利誘。但是,當一個叫靈陽子的道士跟他談道,卻讓他動了歸隱佛道之心。此前,文天祥認識的一位南宋宮廷琴師汪元量,就曾被忽必烈賜為黃冠道士。文天祥雖是儒教中人,卻對佛道頗為心儀,這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叫道生和佛生即可明顯看出。
“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云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這是文天祥在靈陽子來獄中見他后的一首贈詩。此詩與文天祥《正氣歌》等正氣凜然的作品迥然有別。在儒家殺身成仁、忠君守義的悲壯精神之外,確實還有一個在佛道中徘徊、尋求解脫的文天祥。
從文天祥給靈陽子的另一首詩中更可看出端倪:“昔我愛泉石,長揖離公卿。結屋青山下,咫尺蓬與瀛……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人一陰陽性,本來自長生。指點虛無間,引我歸員明。一針透頂門,道骨由天成……”早年,文天祥仕途失意時,就曾回文山老家終日忘情于泉石,“領客其間,窮幽極勝,樂而忘疲!碑斏硐莨枢l(xiāng)幾千里外的大都的監(jiān)獄中,與靈陽子的談道,激起了文天祥對往昔逍遙歲月的回憶。
1280年中秋夜,被忽必烈賜為道士的汪元量挾琴為獄中的文天祥演奏《胡笳十八拍》。這是漢末的蔡文姬在被匈奴掠獲十二年、回到故鄉(xiāng)后寫的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xiāng)別子的情懷。月圓之夜,故國不在,身陷囹圄,汪元量的彈唱響起,和蔡文姬一樣亡國無家的文天祥,又是怎樣一種悲痛呢。而后,文天祥寫了《胡笳曲》十八拍,在序的最后,簽名卻是“浮休道人文山”。“浮休”語出《莊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從文天祥自稱“浮休道人”可以看出,“得以黃冠歸故鄉(xiāng)”的言語,并非沒有根據。
七百多年后,當看到文天祥在死亡前信仰的松動,逃避的想法,甚至投降的一念,并不會覺得其形象有所減損,而是更符合人性的真實,讓人親近,讓人感動。
文天祥最終沒有逃避,大義凜然地走上了刑場。臨刑前,萬人觀睹,文天祥殊為從容,對吏卒說:“吾事已畢,心無怍矣!蹦舷虬荻馈T谒z體所著的衣服中,人們發(fā)現了他留下的《衣帶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文天祥 - 后世評價
文天祥系宋朝理宗時的狀元,官至丞相,被封為信國公。當都城臨安危急時請纓衛(wèi)城未成,又奉命去元營議和,因據理論爭被扣留。冒死逃脫后轉戰(zhàn)贛、閩、粵等地,以圖復國,後乒敗被俘。文天祥被押解途中,船經深圳南山海域伶仃洋時,曾以《過伶仃洋》一詩斥答元敵的勸降,留下了浩然正氣、凜冽千古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在他被拘囚的四年中,每日面南而坐。統(tǒng)治者施盡伎倆對其百般折磨,在生死存亡間他堅貞不屈,矢志不移,四十七歲時慨然赴難。七百余年飛逝,伶仃洋潮漲潮落,惶恐灘春來冬去,文氏祠草枯草榮。
文天祥的忠貞報國,為真理而戰(zhàn)的“以身殉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的民族氣節(jié),必將對海內外旅游者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用,從而振奮民族精神,使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加強。
文學著作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吟嘯集》《文山先生集》《過零丁洋》《正氣歌》等。
《過零丁洋》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九死一生,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冊!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作品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作品一覽
《二女第一百四十八》
床前兩小女,各在天一涯。
文公奏表
所愧為人父,風物長年悲。
《南劍州督第六十四》
劍外春天遠,江閣鄰石面。
幕府盛才賢,意氣今誰見。
《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漂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吊惠利夫人》
百萬貔貅掃犬羊,家山萬里受封疆。
男兒若不平強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絕命詞》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驗槎山犊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酹江月》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fā)。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fā)。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fā)。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酹江月》
廬山依舊,凄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傾斗落,客夢催明發(fā)。南浦閑云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
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fā)。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
《沁園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jié),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張巡,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后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念奴嬌》
琮琤何處,響空蒙、卻似鳴榔聲沸。望里平江橫雪嶺,駕斷虹梁漁市。
若有神驅,如遵帝遣,瞬息層巒峙。南陽龍奮,滹沱凝合猶此。
遙想蘇武窮邊,霜鴻夜渡,蒿目吟寒視。鐵騎銜枚還疾走,瑟瑟風搖旗幟。
月白沙明,云凝地裂,四野悲笳至。羈魂牢落,我身今在何世。
《念奴嬌·水天空闊》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fā)。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念奴嬌》
同云籠覆,遍郊原、一望蒼茫無際。是處青山皆改色,姑射瓊臺初啟。
漁艇迷煙,樵柯失徑,妝點風霜厲。子猷短棹,三高祠畔堪系。
江城夢幻羅浮,蝺步豪吟,東郭先生履。欲伴袁安營土室,高臥六花堆里。
此是冰天,誰言水國,千古孤臣涕。蘆葦首白,渾疑縞素劉季。
《滿江紅》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
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
世態(tài)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滿江紅》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
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聽行宮、半夜兩淋鈴,聲聲歇。
彩云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回首昭陽離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
《滿江紅》
酹酒天山,今方許、征鞍少歇。憑鐵靴、千磨百煉,丈夫功烈。
整頓乾坤非異事,云開萬里歌明月。笑向來、和議總蛙鳴,何關切。
鐃吹動,袍生雪。軍威壯,笳聲滅。念祖宗養(yǎng)士,忍教殘缺。
洛鼎無虧誰敢問,幕南薄薄膻腥血?烊、慈孝格天心,安陵闕。
《齊天樂》
南樓月轉銀河曙,玉簫又吹梅早。鸚鵡沙晴,葡萄水暖,一縷燕香清裊。
瑤池春透。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曉。袍錦風流,御仙花帶瑞虹繞。
玉關人正未老。喚磯頭黃鶴,岸巾談笑。劍拂淮清,槊橫楚黛,雨洗一川煙草。
印黃似斗?窗氤幩N薇,滿鞍楊柳。沙路歸來,金貂蟬翼小。
《齊天樂》
夜來早得東風信,瀟湘一川新綠,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淺千花如束。
銀蟬乍浴。正沙雁將還,海鰲初矗。云擁旌旗,笑聲人在畫闌曲。
星虹瑤樹縹緲,佩環(huán)鳴碧落,端籠華屋。露耿銅,冰翻鐵馬,簾幕光搖金粟。
遲遲倚竹。更為把瑤尊,滿斟醽醁。回首宮蓮,夜深歸院燭。
《瀂港遁師》
出師亦多門,水陸迷長途。蹭蹬麒麟老,危檣逐夜烏。
《瀂港》
方夸金塢筑,豈料玉床搖。
國體真三代,江山舊六朝。
鞭投能幾日,瓦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風卷怒潮。
《宣州勸勸農文》
第一勸爾勤耕作,
布種及時休落魄。
惟有鋤頭不誤人,
飽食暖衣良快樂。
《彭城行》
連山四圍合,呂梁貫其中。
河南大都會,故有項王宮。
明朝時期所繪文天祥的畫像
晉牧連楊豫,虎視北方雄。
唐時燕子樓,風流張建封。
西望睢陽城,只與汴水通。
太平黃樓賦,尚能想遺風。
邇來百馀年,正朔歸江東。
遺民死欲盡,莽然狐兔叢。
我從南方來,停驂撫遺蹤。
故河蓄潢潦,荒城翳秋蓬。
凄涼戲馬臺,憔悴巨佛峰。
滄海變桑田,陵谷代不同。
朝為朱門貴,暮作行旅窮。
乘除信物理,感慨擊所逢。
古來賢達人,一醉萬慮空。
如此獨醒何,悲風逐征鴻。
【文天祥簡介】相關文章:
憶文天祥作文08-30
關于文天祥的故事08-27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01-27
文天祥的愛國故事01-20
文天祥的故事(通用10篇)07-13
關于我眼中的文天祥作文01-28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01-18
名人故事:文天祥面向祖國而死01-28
文天祥起兵的愛國歷史典故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