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理女性與“七月半”習俗的傳承范文
湖湘川陜一帶以七月十四(許多地區(qū)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又稱“月半節(jié)”,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jié)。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jié)。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大理女性與“七月半”習俗的傳承范文,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大理女性與“七月半”習俗的傳承范文
“七月半”是一種在每年七月舉行的祭祖活動,佛教稱為“孟蘭節(jié)”,道教稱為“中元節(jié)”。大理女性是“七月半”習俗的參與主體,一般由她們操持整個祭祖活動。近年來,在佛教寺廟宗教活動興盛的背景下,在“七月半”時,出現(xiàn)了俗稱“掛亡靈牌”的“委托祭祖”活動,大理女性仍然是主要的操持者。“委托祭祖”就是指人們通過付給寺廟一定的費用,取得在“亡靈牌”上書寫祖先的姓名、自己的姓名以及把寫好的“亡靈牌”掛在祖先堂內的權利,同時將接祖、供祖、送祖的基本過程委托給寺廟中的僧侶和俗家弟子來完成。僧侶和俗家弟子一般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一舉行接祖的儀式,此后每一天直至農(nóng)歷七月十四日都會舉行供祖的儀式,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早上舉行送祖的儀式。與此同時,那些掛有“亡靈牌”的家庭,還要在祖母或母親的帶領下,在自己家中舉行較簡單的接祖、供祖和送祖的儀式,其中有一部分家庭如今在祖母或母親的帶領下,只舉行送祖的儀式,不舉行接祖和供祖的儀式,即只在農(nóng)歷七月十四日晚上“燒包”。
農(nóng)歷七月十四日晚上“燒包”是“七月半”中最重要的儀式,一般由家中的祖母或母親手持香燭到屋外或村頭送祖先遠走,并就地擺設供品,舉行“燒包”儀式。傳統(tǒng)上的“包”是一個大小如16開的信封,信封的兩面均印有固定的格式,主要是一些宗教用語和圖案。“燒包”人要在信封一面的空格中從右至左填寫上燒“包”人和收“包”人的姓名及“燒包”的日期,往包內裝入用紙張折疊而成的“服裝”、“鞋子”,“金錠”、“銀錠”、“搖錢樹”等“財寶”,“金耳環(huán)”、“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玉手鐲”等裝飾品,“手表”、“手機”、“傳呼機”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標明在“地府”使用的“冥幣”、“身份證”、“駕駛執(zhí)照正副本”、“銀行存折”、“銀行卡”等證件或有價證券。“包”中所裝的這些祭品正是現(xiàn)實生活在祭祖活動中的折射。負責“燒包”的人一邊讀著“包”上所寫的文字,一邊將“包”投到火中,直至燒完所有的“包”,儀式才告結束。此外,如果家中有人在這一年剛剛去世,“燒包”的時間要提前到農(nóng)歷七月十三日,俗稱“燒新包”。“燒新包”時所燒“包”的數(shù)量比一般的“燒包”要多幾倍,同時還要大宴賓客。
近年來,“七月半”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成為了一種民俗活動,而不再是單純的佛教或道教的活動。在筆者父母所居的社區(qū)中,在七月十四日這天晚上,大多數(shù)家庭都要在祖母或母親的帶領下,到屋外舉行“燒包”儀式。這時的“燒包”已經(jīng)具有了民俗的意義,成為人們普遍參與的活動。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家庭的成員并不一定都信仰佛教或道教,只是在祖母或母親的影響下,才參與祭祖活動的。這反映了祖母或母親在祭祖活動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此外,筆者還在調查過程中遇到了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發(fā)生在筆者的一位同學家中。筆者的這位同學跟隨母親信仰基督教,在家中舉行七月祭祖活動時,她與母親是以基督教徒的身份參與其間的。在祭祖的整個過程中,她們不參與擺設供品、“化提包”、“燒包”等,僅在其他人跪拜祖先時,以鞠躬代替跪拜來表達對祖先的追念。這個特殊的現(xiàn)象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七月半”成為了一種民俗活動。
【大理女性與“七月半”習俗的傳承】相關文章:
七月半習俗:修繕祭祀習俗文化,點亮傳承現(xiàn)代文明08-01
七月半中元節(jié)的習俗08-06
七月半鬼節(jié)湖湘習俗作文06-05
七月半中元節(jié)的民間習俗08-21
饒平中部山區(qū)的七月半習俗范文08-06
潮汕中元節(jié)七月半習俗08-22
漢族過七月半的歷史習俗范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