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道家視死如歸哲理故事

時間:2021-09-10 14:39:41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道家視死如歸哲理故事

  聽到“視死如歸”這四個字,自然產生悲壯之感,好像荊軻刺秦王,武士上戰(zhàn)場,立即面臨生死存亡的決斗。沒有必勝之心,卻有必死之志,但是死何足畏?死亡只不過是歸鄉(xiāng)回家而已。

道家視死如歸哲理故事

  悲壯來自于犧牲,這種犧牲不是為了好勇斗狠,而是為了保國衛(wèi)民,或者實現(xiàn)偉大的理想。但是,最初這種觀念卻毫無悲壯色彩,反而只有平靜安詳,以透徹的智慧,坦然面對人生必然的歸宿。道家的死亡觀正是如此。

  凡是自然的,就是必然的,沒有選擇余地。生老病死是一切有生之物的必經歷程,人類如何可以例外?那么,人是否依照本能的運作,像動植物一般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一詞,說起來容易,在人的社會卻是難如登天。何以如此?因為人除了保存生命的本能之外,還會思考,于是就設法辨名析義,為所有東西定下價值,以多為勝,以貴為上,形成社會競逐的風氣,得之則喜,失之則悲,至于成王敗寇,更是不在話下了。

  道家明白這個道理,認為多欲傷身,不如反璞歸真。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不怕死,但是戰(zhàn)亂時代,生不如死,再壞也不過如此,那么領袖以死來威嚇百姓,又有什么用處呢?“人到無求品自高”,人到不想活的時候,世俗的名利權位不過是灰塵泥土而已,何必再為它委屈自己?

  “委屈”的具體表現(xiàn)是七情六欲的`起伏波動,身不由己,喪失了自主性,成為外物的奴隸。人的一生,幾曾有片刻的安寧,自覺一無所求,因而無待于外?為達此境,道家認為唯有依靠智慧。智慧必須由內而發(fā),由于認清生命本質而不再迷惑偏執(zhí)。莊子的示范如下:

  莊子妻死,惠施前往吊喪,卻看到莊子鼓盆而歌;菔┎灰詾槿唬鲅载煿。莊子說出一番道理:人在最初,未生之時,只是荒野中的一股氣。有氣、有形、有生之后,成為人;活了一生,最后死了,形體消解,回歸大氣,有如“偃然寢于巨室”,舒舒服服地睡在天地這個大房間里。死者如此快意,而生者為之嚎啕大哭,豈不荒謬?因此我正在為她高興而唱歌!

  誰能反駁莊子?惠施不能,我也不能。若要反駁,就須另立一套人生觀,包括靈魂的意義與性質,人生的目的與價值,然后再比較何者更為周全,更能說明人的真相。莊子的思想背景是“道”,萬物由道而生,再回返于道。這是得自大自然生命循環(huán)不已的啟示。因此,就人的形體而言,不妨與大自然一起運轉變化,“人之生,氣之聚也;人之死,氣之散也!辈贿^,生死之間的人,仍有一展身手的機會。這時,所需要的是啟發(fā)智慧。有了智慧,“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保持平靜之心,可以“萬物靜觀皆自得”,即使“萬物動觀”,也照樣可以自得。

  因此,道家珍惜生命,不是為了以生命換取名利權位,而是為了生命本身即是存在目的,隨遇而安,與物俱化,“上與造物者游,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這樣的智慧少之又少,但是何妨自己獨享此樂?長生久視,全身保真,無患無憂;表面看來,好像忽視人生的高尚目標,不知奮斗以求自我實現(xiàn);但是,精神擺脫了隨著目標與實現(xiàn)而來的一切枷鎖,才能真正逍遙自在,高飛遠行,開啟一個恣意想象又變幻莫測的心靈世界,品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勝境。

  人生苦短,若是向外逐物,不僅勞神役形,而且到了最后關頭,還是必須放下。放下又如何?莊子說:“人之在世,安知非弱喪耶?”人生,怎么知道它不是“年輕時離家出走”呢?既然如此,回家豈非至樂之事?能夠看透生死這一關,還有什么可以使我勉強自己的?道家憑著智慧,用死來反證“貴生”思想,這種生豈有不逍遙之理?

【道家視死如歸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視死如歸07-28

李大釗視死如歸愛國愛黨的故事03-22

視死如歸是褒義詞嗎01-12

英語哲理故事哲理故事09-23

視死如歸是不是褒義詞02-22

堅硬哲理故事(短篇哲理故事)09-17

哲理故事及蘊含的哲理09-21

哲理故事大全-經典哲理故事三篇03-15

哲理故事大全-經典哲理故事3篇03-15